来源:人气:865更新:2025-08-23 12:33:30
8月16日晚,《我们的河山》在央视一套正式开播,引发广泛关注。央视及东方卫视、山东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五大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节目均对本剧进行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国家广电智库、文汇报、潮新闻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也集中发声,形成强大的传播声量,播出热度持续攀升。
作为深耕影视行业34年的领军企业,华策影视集团始终秉持内容为先的创作理念,以打造"头部中的头部"精品为战略核心,在重要历史节点持续推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作品。《我们的河山》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依托全民抗战的壮烈历史,由毛卫宁担任导演、刘戈建执笔编剧,联合王雷等实力演员共同呈现。该剧以崮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胜利为叙事主线,汇聚王雷、陈钰琪领衔主演,焦俊艳、张天阳特邀主演等众多知名演员。从目前已播出的内容来看,该作品在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上展现出独特创意与高水准制作,初步确立了"抗战剧王"的标杆地位。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
首要呈现的是“乡音不改,沂蒙璀璨”的地域真实主题,通过这一核心元素奠定历史真实感的基础。毛卫宁导演在《我们的河山》开篇以广播播报形式切入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随即采用一镜到底的镜头语言,跟随青年共产党员庄埼风返乡的视角,生动还原了崮城街头的民俗场景:二鬼摔跤的热闹、转桌杂技的灵动、乞讨者的艰辛、卖货郎的叫卖声、山东琴书与快书的韵律。这种以声音与画面双重维度构建的地域真实感,使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1937年山东沂蒙地区的风土人情。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感官呈现,实现了文艺理论中“地域真实”与“年代真实”的统一,构建出鲜活的历史坐标。作为一部具有标杆意义的抗战题材作品,《我们的河山》正以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开启抗战叙事的真实维度。
第二方面着重展现抗战初期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严谨的战场写实手法呈现作战的艰难。《我们的河山》首集以崮城游击队队长彭勇与中共崮城县委书记周密指挥的首场对日作战为切入点,以真实历史背景为基础,细致刻画了游击队在武器装备上的匮乏——仅拥有九支步枪、两支手枪,弹药更是严重不足,每支枪不超过十发,其余武器多为土制枪炮、大刀与红缨枪。这种资源匮乏的困境,配合日寇收容队强大的战斗力,凸显了抗日斗争的惨烈程度。尽管部分观众可能因剧情展现的残酷性而产生强烈共鸣,但正是这种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抗战初期我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剧中不仅展现了战士们在战斗前的紧张备战状态,更直面了游击队缺乏实战经验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通过细节描写也体现了我党我军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战术智慧与坚定信念,这种既不回避困难又充满斗志的叙事方式,恰当地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顽强精神与必胜决心。
第三方面,剧作对日寇的战斗之强悍与人性之泯灭进行了真实还原,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我们的河山》首集展现,当日寇大部队已通过后,其后方紧随收容队,共计二十余人。我党游击队采取三人协同作战策略,对这支日寇收容队发起突袭。即便面临三面夹击的危局,日寇仍能迅速重组防线,企图夺取制高点。剧中呈现的不仅是日寇装备精良、战术娴熟的军事形象,更彰显其战斗素养与战术执行力远超常人,绝非易于击溃之敌。我党游击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完成对敌人的歼灭。此部分剧情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未作任何艺术夸张或简化,以严肃态度展现我党我军在强敌压迫下如何突破困境取得胜利。《我们的河山》对日寇残暴本性的刻画同样深刻,通过一队日寇屠村的场景,暴露出其对平民的毫无人性之行——枪毙孩童、刀劈妇孺的暴行令人发指。剧作在展现日寇军事威胁的同时,更深入探讨了其人性沦丧的根源,通过尖锐的叙事叩问:法西斯体制究竟是如何将人性扭曲至如此境地?这种对历史本质的追问,直指战争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病理。基于此,《我们的河山》成功承担起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的标杆意义,毛卫宁导演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完成了一部具有历史重量的抗战史诗。
第四方面聚焦于日寇入侵时期崮城的复杂人物群像,既有投敌叛变的汉奸与走狗,亦有誓死抗日的仁人志士。韩复渠部选择撤退,致使日寇全面侵入山东,崮城陷入危急。《我们的河山》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还原了当年崮城的历史图景。剧中呈现了蛰伏多年的日本特务“夏掌柜”最终暴露真面目,亦有早年沦为日寇走狗的警察局长李明经,展现出卑微迎合的姿态。与此同时,保安团长张治平试图组织抵抗,却因汉奸与日寇的威胁未能成功。而刘祖光县长则在忍辱负重中逐渐看清国民党内部的腐朽本质,毅然决然选择加入共产党。更有主角庄埼风返乡后,与大王庄的乡亲们联合对抗日寇与土匪,共同践行救国使命。可以说,《我们的河山》通过构建多维度的叙事框架,将崮城的故事作为抗战历程的微观缩影,从基层民众到高层决策者,全面展现敌后抗战的艰难历程与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