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641更新:2025-08-24 06:24:35
今夜,《生万物》将迎来最终集的播出。而昨日,该剧在豆瓣平台正式上线评分,获得7.5分的评价。
尽管评分不算低,但整体表现也未达惊艳程度,基本符合对这部剧的预期,属于7分出头的水平。尤其从最近两天更新的几集来看,实际体验可能略低于这个分数,因为剧情明显出现了下滑,逐渐变得枯燥乏味。当然,要说该剧毫无看点也略显片面。毕竟凭借其高热度,仍能吸引大量观众追看。但相较过往经典年代剧而言,无论是话题度还是讨论度,这部剧都存在明显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我正在追看《生万物》,因其贴近乡土气息的选题正好契合家中长辈的喜好,便跟着一起观看。如今这类年代剧的收视群体,主要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我父母及众多同龄退休人士对该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我爸还在家族群里特别称赞,认为演员表演真实细腻,故事贴近生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尽管这是一部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要受众的年代剧,但杨幂的加入无疑为剧集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和粉丝群体的关注。这种跨代际的观众吸引力使得该剧热度持续攀升,不仅播放量突破3亿大关,更在央视八套创下实时收视率破四的佳绩,刷新了今年该频道的最高收视纪录。可以说,这部作品已成为今年的年度热门现象级剧集。更有趣的是,不少年轻观众开始主动了解土改历史,这种文化传播效应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非杨幂粉丝,无法确切确认这是否是她首次挑战农村背景的年代剧。但根据现有信息,这一题材显然并非她擅长的领域,而她过往的演艺生涯多聚焦于古装言情或都市时尚剧,主要服务于年轻观众群体。此次在《生万物》中饰演农妇角色,既是对她演技的考验,也标志着一次有意识的职业转型。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杨幂便已开始探索角色多元化发展路径,试图突破偶像形象的局限。接近40岁的年龄更促使她主动寻求创作突破,在《生万物》中扮演的宁绣绣,成为她演艺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型之作。
这一角色对她的挑战颇具难度。毕竟,作为以古装偶像剧和现代都市剧为主力的演员,转型饰演农妇身份存在明显的角色跨度。虽然后续还赋予了大地主千金的背景设定,这份家世背景或许能为其形象增添些许合理性——毕竟出身富贵人家,即便气质偏知性或面容较清秀也符合人物特质。然而,当她真正融入封家背景后,整体形象与气质并未产生显著转变,可见该角色的视觉呈现较为单一。尽管剧情发展到后期,随着角色年龄增长才出现些许面貌上的调整,但整体来看仍缺乏突破性尝试。作为观众,难免期望她能尝试更具挑战性的角色塑造,包括更立体的形象转变,这种期待与现实间的落差略显遗憾。
该剧存在一个显著的争议点,即整体妆造设计。全剧的妆容与造型均呈现出强烈的人工痕迹,缺乏自然感。这不仅限于杨幂的造型,还包括多位演员的表现,尤其在肤色处理上过于刻意,采用统一的深色妆容让所有角色的脸色趋于一致,呈现出病态的苍白,严重影响了整体的观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不自然的妆容相呼应,流于表面,未能真正展现角色的气质与深度。
有人认为只需让角色面容略显黝黑或污渍斑斑便能塑造出农民或乡土形象,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简单化。对于《山海情》的妆造质疑,实际上该剧整体造型设计存在一定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观众常以热依扎的造型为讨论焦点,但事实上,该剧中其他角色的妆容与服装设计同样存在问题,其细致程度和合理性并未达到同类作品的标准。
尽管时代背景各异,但两部作品均聚焦农村题材。《山海情》通过灰头土脸的视觉呈现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其真实感与时代氛围的还原度令人信服。而《生万物》在妆容与服饰设计上尚显不足,剧中人物的方言表达也较为单一,仅以"俺"作为标志性词汇,其他对白仍保持普通话形式。这种刻意营造的"土话三件套"虽试图体现地域特色,却未能真正深入生活肌理。值得注意的是,该剧的局限性已超出演员个人表现范畴,更多体现为制作层面的不足。对杨幂而言,该片的优势在于并非传统的大女主叙事结构,这种设定既缓解了其转型期的表演压力,也为角色塑造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
若采用大女主叙事框架,角色应具备更显著的主动性,能够贯穿剧情发展,甚至影响故事走向。然而从实际呈现来看,宁绣绣的角色定位仍属于依附于主线的支线人物,其戏份虽有所提升,但核心叙事始终围绕"土地"展开。全剧仍以群像叙事为主,多条故事线并行推进,而土地作为核心元素,孕育着世间万物,成为贯穿全剧的生命力源泉。
整部剧作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无不围绕着土地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从宁学祥为争夺地契而放弃拯救女儿的剧情开始,到后续农会斗争、马子与种草药的纠葛、难民潮与分粮事件等多线叙事,所有人物命运的转折点都与土地资源的争夺和粮食的分配息息相关。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既是生计所系,也是情感寄托。剧中封、宁两大家族及主要角色,本质上都是依附于这片土地的微观存在。创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剧情设计,隐约传达出以土地为视角观察众生百态的深意,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编织,形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隐喻。
世事纷繁,悲欢离合瞬息万变。然而土地始终保持着亘古不变的规律,年复一年地经历着春耕秋收的循环,以不变的节奏丈量着时光。人类在时间与土地的尺度下显得格外渺小,那些或喜或悲的人间故事,终将在四季更迭中逐渐消散。本剧似乎试图传达这一寓意,但尚未完全呈现。主角则是绣绣与大脚,他们承载着作品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这两位角色之间的互动总让人联想到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梁宽植与爱纯的关系。《生万物》中的封大脚同样是一个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深爱着绣绣,更以超越时代的姿态尊重着对方。这种纯粹的情感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堪称稀缺,然而剧情却未在此处展开更深入的情感刻画。整部剧以土地为核心叙事线索,通过绣绣、银子与铁头、宁学祥等人物串联起多个独立故事单元,导致两位主角的情感发展始终未能突破主线框架的限制。
此类群戏叙事本质上依赖多个支线故事串联推进,但角色发展空间被极大压缩,导致难以深入刻画每个角色的立体性。其中,封大脚这个角色最终沦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其形象缺乏情感支撑与剧情深度,观众始终只被他的表面形象吸引,却难以感受到其真实内涵。相比之下,剧中真正令人难忘的反而是那些次要角色,例如封二婶子——这位被称为"大脚娘"的配角,凭借更丰富的性格层次赢得了观众共鸣。
迟蓬所诠释的角色无疑是全剧最令人难忘的存在,亦或是表演水准最为精湛的典范。她以质朴的形象与浓厚的生活气息,成功塑造了一个仿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乡村人物,令观众切实感受到角色与村庄的紧密联结。尤为突出的是,作为山东籍演员,她自然流露的方言腔调为角色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魅力,这种真实感是许多演员难以企及的。
该角色本质上具有加分效果,塑造了一位善良淳朴的山东大娘形象。她虽在认知层面存在局限,但始终秉持良善本心,对儿媳妇绣绣及其他身边人物展现出包容与关爱。作为兼具勤劳特质与温情魅力的演员,其表演既精彩又真实,完美契合角色设定,令人印象深刻。若全剧所有演员皆能维持这一基准,整部剧作质量将显著提升。另一值得关注的角色则是林永健饰演的封二,尽管初期表演略显夸张别扭,但随着剧情推进,其角色魅力逐渐凸显。
然而细品之下会发现,封二堪称全剧为数不多的鲜活角色。他初登场时如同传统丑角般市侩贪婪,却在某些片段中意外流露出温情,这种善恶交织的复杂性赋予角色独特的层次感。林永健对传统中国男性行为方式的精准把握,尤其体现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往往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不过该角色仍存在明显缺陷,其性格塑造显得不够连贯,时而乖张时而温和的反差令人疑惑是否出自同一创作者之手。更令人诟病的是,部分情节中他沦为功能性角色,为配合剧情发展被迫频繁转变性格特征,削弱了人物真实感。
由于整部剧集主要依赖事件堆砌来推进剧情,导致角色发展空间受到明显限制。因此,真正塑造得富有魅力的角色并不多见,林永健无疑是剧中少数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相较之下,诸如秦海璐与倪大红等演员的表演表现则略显平淡,他们虽在剧中承担重要戏份,但受限于叙事框架,难以充分展现角色深度。尽管部分细节处理尚可圈点,但整体来看角色记忆点不足,甚至在某些集数中几乎淡出视线,呈现出明显的功能性角色特征。
女性议题在当代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而本剧作为以女性为核心人物的创作,亦通过宁绣绣及苏苏、银子、费左氏、大脚娘等角色群像,试图展现特定历史时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压迫。然而整体叙事在探讨女性命运时缺乏创新视角,既未突破传统题材的表达框架,也未能深入剖析社会结构的深层矛盾。即便是宁绣绣主动选择进入封家这个看似自主的决定,其生活状态仍深陷困境,这种困境既源于个人选择,也折射出时代局限。观剧过程中,难免产生该作品本质仍属以苦难叙事为核心的八点档情节剧的观感,主角的觉醒与转变并未真正引发具有突破性的社会思考或人物成长。
这部剧令人惋惜的另一点在于其故事框架的封闭性。全剧情节几乎完全局限于一个封闭的村落,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即便外部正经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乃至后续的种种动荡,这些历史事件似乎与村庄毫无关联。实际上,剧情有意抽离时代背景,让角色们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中维持着自洽的生活逻辑。创作者或许面临特定的叙事困境或创作考量,直到近期几集才试图打破这种封闭性,通过分粮事件与日军入侵等情节引入时代元素。然而,这种仓促的时空转换更像是走马灯般快速闪现,最终导致故事走向收尾时反而显得乏味,削弱了整体的观剧体验。
如今看来,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性的追剧行为。要说这部剧有多么吸引人或是让人喜爱,其实并不强烈,但既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索性就坚持看完吧。毕竟,耗费了这么多时间,终究还是需要在豆瓣上做些记录的。否则,这些时间就真的白费了。因此,今晚剩下的三集,我应该也会第一时间观看。不过,也只是敷衍地看看而已,效果恐怕不会太好。这都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