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抗长剧疲惫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08更新:2025-09-07 01:31:20

在Q2长视频发布季的开局阶段,行业焦点已从传统的片单储备转向对内容策略的深度重构。2025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高管层既强调"长视频为战略核心、微剧为增量业务"的定位,又明确指出"短是内容领域2025唯一关键词",承认长剧正处于"转型阵痛期"。随着行业整体面临内容产能压力,这种调整呈现出自发性特征。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播出及备案剧集的平均集数已降至28集左右。在这个长短之争日益激烈的转型窗口期,长剧变短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具体实施路径存在差异——横向对比来看,横屏中短剧更多被视为长剧转型的过渡性方案,而迷你剧则承载着从《纸牌屋》时代便被倡导的进化方向,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然而,在国产剧率先“迷你化”的悬疑赛道,如今已充斥着大量高开低走的精制炮灰之作。这显然表明,迷你剧绝非简单地压缩集数或压缩内容。相较之下,海外长剧更值得作为参考范本。英剧、日剧传统上以10集以下的短小精悍著称,而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也推动美剧、韩剧的主流集数逐渐缩减至10集左右。尤其在近期,海外剧集市场迎来了高分作品的集中爆发。面对短视频时代的冲击,海外创作者是如何在保持长剧品质的同时创新叙事的?英美日韩四国在探索路径上既存在差异,也展现出共性。

革新体验,全面沉浸。当对比海外剧与国产剧时,往往能感受到前者更具“抓人”力。这种吸引力并非完全源自题材创新,更多源于信息密度的精心设计。无论是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剪辑手法的紧凑编排,还是台词节奏的快速推进与画面细节的密集呈现,都在构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在硬糖君看来,这种“抓人”的本质在于沉浸感的营造。主创团队通过信息轰炸的方式创造沉浸体验,使观众更加主动地与剧中世界建立情感联结。

当前娱乐生态的碎片化特征,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面临诸多分心干扰。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迎合短视频习惯,最终沦为竖屏短剧的变种;二是通过革新视听体验来“加码”,让观众不得不放下手机,实现对长内容的连贯消费。近期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英剧《混沌少年时》。该片采用罕见的整集一镜到底拍摄手法,将少年犯罪题材演绎出全新视角,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这种拍摄方式突破了常规剧作的上帝视角,转而将观众置身于实时发生事件的现场。基于这种未知感,即便缺乏明确线索,观众也难以轻易松懈,反而会主动关注那些未经景别筛选的冗杂信息。此外,这种视角强化了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共鸣——在第一集中,观众如同被清晨叫醒送往警局的Jamie一家般困惑;在第二集中,仿佛身临污糟学校的警官们般窒息;在第三集中,则如同心理专家般因直面Jamie的变脸而战栗。

类似的还有美剧《匹兹堡医护前线》与《白宫杀人事件》。前者以《24小时》的叙事框架呈现公立医院急诊科的日常运作,后者则聚焦于国宴现场发生的离奇命案。前者采用手持摄影与长镜头语言,配合真实还原的环境音效,营造出紧张感;后者通过快节奏剪辑与多线叙事,将杀人前、杀人后与听证会三个时空交错呈现。两部剧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以密集的信息量和繁复的人物关系考验观众的注意力,其深层意图并非单纯炫技,而是通过高强度叙事模拟医护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多线应对状态,或是呈现侦探在破案过程中不断整合线索、推理真相的思维过程。

与韩剧的革新相比,其变化更多体现在内在叙事逻辑上。以犯罪题材《恶缘》为例,该剧并未依赖长镜头或剪辑技巧,而是通过缜密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构建悬疑感。观众需主动拼凑线索,在看似偶然的黑色幽默中体会到因果轮回的深刻主题。豆瓣评分超越《请回答1988》的《苦尽柑来遇见你》不仅印证了其艺术价值,更展现出流媒体时代的特点:集数压缩为16集,叙事节奏突破传统年代剧的线性展开。相较于国产年代剧,这种创新更为显著——同样讲述家族三代的故事,却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并通过主题化闪回而非上帝视角呈现回忆片段。例如,爱纯与亡母的对话仅以零散片段出现,而亡母托孤、房东接济等情节则在关键节点才揭晓伏笔。这种叙事策略与剧作意图形成呼应:剧中刻意延后老演员的登场,让IU与朴宝剑持续演绎至第三代子女出生,通过年轻演员的诠释引导观众以全新视角审视年代剧。从最初对往事的淡然观看,到最终意识到"他们当时就像我一样年轻惶恐",这种代际共鸣使观众对父母辈的生活产生更深层的情感理解。

在短视频与微短剧兴起的当下,长剧的高投入属性愈发凸显。相较于短剧低廉的制作成本与即时满足,长剧需通过会员付费模式与持续性的内容深度来维系观众兴趣。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脑力与注意力成本,使得注水烂尾现象更显得令人反感。因此,长剧若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就必须提供更具价值的内容。然而,互联网时代观众早已见多识广,对于故事的解构能力显著增强,传统叙事已难以满足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揭示性内容被视为干货,今年的美剧中对此运用得尤为纯熟。例如《白宫杀人事件》在破案过程中穿插对白宫运作机制的深度剖析,《匹兹堡医护前线》则通过急诊室的日常展现医疗体系的规则与潜规则。而《片厂风云》这类大咖实名出演的作品,更将焦点对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现实困境,揭示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此同时,时效性内容也逐渐成为新的干货标杆。今年备受关注的英剧《混沌少年时》与《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正是凭借尖锐的社会议题获得广泛共鸣。前者以青少年犯罪为切入点,却不将归因简单化为性格缺陷或家庭问题,而是深入探讨互联网如何加速童年的消逝,以及其对教育体系的冲击,直指现实中的incel群体与相关言论。后者则以“取消文化”作为核心议题,借由一桩名嘴塌房事件,剖析女权运动的实践成果与未竟之路。剧中展现的职场性骚扰现象被巧妙转化,甚至揭示了女权主义话语体系的复杂性——当女性为防范骚扰的男性角色提供新的社交策略时,网民对厌女笑话的敏感反应反而成为名嘴的困扰,而缺乏实质性的反思与改变。这种现象最终使名嘴成为隐性帮凶,也成为女主复仇的直接对象。

相较于英美剧直白的当下性表达,日韩剧更倾向于以经典类型为载体,通过隐晦的方式诠释现实议题。这种创作手法可视为对传统类型的重构,亦或是用当代语境重新诠释旧有叙事。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令王晓晖引发深刻共鸣的作品正是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该剧突破了传统年代剧的叙事框架,未如常规作品般横向铺陈多个家庭群像,而是纵向聚焦"外婆光礼-母亲爱纯-女儿金明"三代女性的传承轨迹。无论是男性角色还是历史事件的刻画都显得格外克制,但更为关键的是,作品精准捕捉了当代女性觉醒的脉搏。剧中角色虽历经生活磨砺,却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抗争精神,她们以"掀桌"的姿态打破命运桎梏,诠释着让后代获得更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叙事使《苦尽柑来》在年代剧谱系中独树一帜,既保留了类型剧的结构特征,又注入了现实关怀,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魅力。

近年来,韩剧在类型突破上展现出新态势,女性角色正逐步突破传统框架成为多类型剧的核心。以《狂医魔徒》为例,该剧打破常规设定,由影帝与90后女演员搭档,塑造了一位身上没有规训痕迹的疯批天才女主,展现出独特的角色魅力。而日剧则更擅长玩转类型反叛,如神剧《重启人生》在解构重生题材后,今年又以《热点》解构科幻类型。剧中看似汇聚外星人、未来之人与超能力者等奇幻元素,实则通过平凡日常的细腻刻画,反衬出生活本身的诗意。漫改作品《幸福伽菜子的快乐杀手生活》更是巧妙融合犯罪动作类型,凭借真材实料的打戏展现张力,但其内核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讽——年轻女主在职场被过度压榨被迫辞职,转行杀手后却发现自身专长得以施展,生命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而杀手公司展现出的组织人性化与善待员工的特质,更比传统行业显得温暖而有远见。

在短剧风靡的当下,长剧所面临的困境已超越单纯的内容创作层面,演变为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危机。唯有重塑自身价值定位,长剧才能在内容生态中重新确立独特优势,避免陷入与短剧的低级竞争。长剧与短剧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时长差异,更体现在传播场景与社会功能的分野:短剧依托手机屏幕的私密空间,通过精准迎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各人各爽"的观看体验,而长剧作为公共场域的文化载体,其价值应在于对复杂社会议题的深度剖析与价值引导,促进观众在共同讨论中达成理性共识。《混沌少年时》《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等作品正是通过聚焦特定社会现象进行多维解构,既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更致力于激发观众的批判性思考,展现了长剧在内容创作上的应有之义。

相较于新闻报道与纪录片形式,影视作品在叙事层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一方面,其通过精心构建的故事框架实现要素可控与表达具象化,《道格拉斯》便精准呈现了职场性骚扰事件对女主角精神世界的侵蚀,以层层递进的情节设计阐释了隐性帮凶亦难逃责任的深层逻辑。另一方面,影视依托视听语言创造沉浸式体验,《道格拉斯》中冗长的对话交锋与《混沌》整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使观众得以共情人物在压迫性环境中的心理嬗变。值得关注的是,《苦尽柑来》突破了常规叙事范式——它以亦真亦幻的叙事结构构建理解桥梁,对代际关系的刻画既超越了简单的性别对立叙事,也区别于国产剧常见的配角话题承载模式。剧中呈现的父母尽心尽力托举子女、奶奶倾囊相助、婆媳复杂情感纠葛等场景,均展现出非二元对立的叙事智慧,通过细腻的情感铺陈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关系的多维可能性。

《苦尽柑来》通过细腻的叙事描绘真实情感,而非在抽象概念中探讨绝对真理,这种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其跨越文化差异触动全球观众。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赋予人们直面现实的勇气,而非单纯的情感释放或对过往的逃避。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王晓晖以"生活的陪伴"与"生命的意义"界定短剧与长剧的不同定位:短剧凭借时效性优势快速回应时代变迁,而长剧则更需深入挖掘人类永恒的情感内核。当短剧承载起即时的愉悦体验,长剧就必须在深邃的思考与持久的回味间寻求平衡,将复杂的人生命题转化为具有艺术格调的叙事表达。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