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国王》《难哄》《爱你》等扎堆却卷不出爆款,现偶剧迎来“中年危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6更新:2025-09-08 02:08:24

2025年被业界视为现实题材网络剧的"高光之年",而今年二月至今的密集播出态势已显露出行业布局的缩影。当前现偶剧集中上线、三大平台均推出重点项目的现象,折射出业界重燃该类型热度的迫切愿望。然而,实际收视反响与市场预期之间仍存在明显落差。此前搜狐娱乐发布的《现偶「现形记」》已就该类型剧的价值观争议展开探讨,本文则聚焦今年现偶剧集体涌现的产业现象,深入解析创作端的新趋势。无论是《嘘,国王在冬眠》《难哄》《爱你》《滤镜》等平台重点打造的剧集,还是《树下有片红房子》等口碑佳作,都在昭示近两年行业深耕的方向,以及现偶剧在内容创作层面的革新尝试。

随着春季档期的到来,现偶剧集中涌现,带来新的变化与挑战。各平台对这一类型剧集的布局展现出一定的策略性共识。通常情况下,春季被视为长视频内容的淡季阶段,学生群体面临下学期课业压力,老年用户多选择外出活动,因此观看剧集的核心人群集中于上班族,这促使职业剧或都市爱情剧在这一时期更为常见。例如,2022年《余生,请多指教》《心居》等作品,2023年《归路》《爱情而已》《三分野》《平凡之路》的相继播出,以及去年《别对我动心》《承欢记》《城中之城》的市场表现,均印证了这一趋势。而今年,以都市爱情为主线的现偶剧成为主流,从春节后的《白色橄榄树》《树下有片红房子》《漫城》到后续三大平台推出的“二字”重点项目《难哄》《滤镜》《爱你》,再到近期播出的《嘘,国王在冬眠》,整体呈现密集上映态势。

平台近期密集推出现偶剧,旨在应对该类型剧集近两年持续低迷的市场表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偶剧这一曾被视为热门题材的领域,正面临能否持续出产爆款作品的严峻考验。自2023年《我的人间烟火》《以爱为营》等头部作品引发争议后,2024年现偶剧市场已显疲态。在长剧集观众流失、市场逐步成熟、缺乏现象级内容的多重压力下,全年未能出现具有说服力的爆款剧集,预示着依赖偶像剧生态构建的流量基础正在萎缩。因此,平台急于重塑现偶剧的市场影响力。从具体项目来看,这种尝试已初见成效:内容层面,《滤镜》《树下有片红房子》等作品在制作质量上获得良好评价,题材创新尤为突出,豆瓣评分达7.3和7.8分,均为近年难得的高分现偶剧;《难哄》《爱你》则在视听呈现和氛围营造方面赢得观众认可。

同时,多部剧集均收获了不同规模的粉丝群体,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引发热议,整体播出效果可视为“有效播剧”。老许对行业进步表示肯定:“过去两年内容质量显著提升,从业者重点回应了观众关注的痛点,例如演员缺乏化学反应、审美争议等问题,同时在视听呈现上加大投入,这些改进都能被观众感知,也赢得了核心粉丝的认可。”然而,此类调整是否真正缓解了现偶剧“爆款难”的困境?从播出数据来看,《难哄》表现最为亮眼,但截至3月10日收官,其热播期云合集均播放量仅约2600万,仍与传统爆款标准存在差距。相较之下,《爱你》《滤镜》的热播期集均数据徘徊在千万量级。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的现偶剧普遍面临口碑与热度之间的断崖式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播出数据表现最稳定的反而是一部争议颇多、豆瓣评分仅5.4分的《难哄》,这反映出现偶剧仍局限于特定小众群体的偏好,难以突破圈层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制片人彤彤指出,以往口碑能转化为热度意味着市场存在游离用户,他们愿意被优质内容吸引转化为观众,这已是近两年的行业常态。但今年即便有高分剧作,仍未看到这种转化效应,或许说明相当一部分观众已明确选择‘不看现偶’。

当前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让观众在现偶剧中重新找到‘新鲜感’。尽管今年仍有现偶剧产出,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显然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影视策划曹璐认为,随着市场成熟和内容升级,观众对剧集的期待值持续攀升,这对发展了20余年的华语偶像剧而言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中年危机’。他特别指出,现偶剧在创新层面明显滞后,若与古偶剧对比,后者已尝试《墨雨云间》式的长剧短化、大女主职场奋斗等多元叙事,甚至出现‘无CP’的颠覆性尝试,而现偶剧仍固守恋爱主线,缺乏实质突破。

业内人士分析,现偶剧的创作困境源于其固有的属性。老许认为,相比古偶剧更易被观众接受的设定,现偶剧在职场元素或剧情逻辑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观众迅速出戏,影响观剧体验。而古偶剧由于人设完整性较高,更容易营造沉浸感。同时,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对故事质量的要求愈发多元,许多早期爆款剧因内容过于狗血和悬浮,如今反而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玩梗素材,这种反差凸显了现偶剧在内容创新上的迫切需求。

过去二十多年的行业过度生产,已导致现偶剧在叙事模式和素材层面出现严重透支。随着这一类型剧集持续发展,想要为观众创造新的观感体验变得愈发困难。彤彤指出,当前现偶剧开发存在两种极端内容取向:一种采用'减法思维',弱化戏剧化冲突,转而通过视听语言营造生活化氛围,将故事焦点集中于男女主角关系,着重展现情感互动;另一种则倾向'土嗨风格',刻意放大极端、夸张的情节冲突,维持强烈的情绪牵引力,这种模式更常见于中小成本及分账剧领域。这种内容策略的分化源于近年来市场反馈的演变——许多曾经广受欢迎的情节元素,如今已引发较大争议;而头部剧集则因难以承受狗血叙事的争议性,转而采取'轻背景'创作路径,通过强化男女主角的情感化学反应来获取观众共鸣。

然而,这种创作思路正面临诸多质疑。今年已有多部作品因内容缺乏新意、叙事节奏拖沓等现象引发热议;部分剧集在价值观呈现上也存在争议,被指为凸显主角感情线而采取了程式化的套路。此类叙事方式更难以吸引非核心观众群体,进而推动剧集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老许指出,当前存在两大问题:首先,若剧集仅依赖甜宠互动作为亮点,仍无法解决都市情感剧的核心痛点,观众易因情感逻辑薄弱而失去代入感;其次,随着观众审美变迁,部分群体已对传统爱情戏码产生审美疲劳,更倾向于追求无CP(无情侣)叙事,但这类需求尚无法通过现有模式获得有效回应。

这反映出平台对现偶题材的战略调整。彤彤指出,平台必然要加大对现偶剧的投入,原因在于过去几年古偶剧依赖市场热度支撑,单个项目甚至能带动平台季度业绩;但去年市场明显降温,多数古偶大制作表现失意,使得现偶剧的高性价比特质逐渐显现。她认为,这为现偶剧难以产出爆款的现象提供了新思路:当现偶剧具备成本可控和盈利能力时,是否仍需依赖爆款效应?曹璐则提到,当前许多中小成本现偶剧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进行创作:“现偶剧实现盈利门槛较低,相较于古偶剧的高制作成本,其视听呈现更具灵活性;即便头部作品提升投入,但凭借明星效应同样能有效带动数据增长。只要避免口碑滑坡,回本压力相对较小。”然而彤彤强调,平台对爆款仍抱有期待:“长视频行业本质上是存量博弈,核心在于维持用户活跃度。若无法激发观众对现偶的兴趣,用户基础将面临持续流失的困境。因此当平台布局现偶剧时,必须寻找创新突破口以提升吸引力。”近年来,行业普遍尝试“现偶 ”模式,通过元素融合拓展类型边界,如《滤镜》结合软科幻与喜剧,《焕羽》融合校园青春与悬疑。同时,新奇的主角设定也成为破题关键,如《白色橄榄树》中战地记者与爆破工程师的组合,《爱你》中医与酒店经理的跨界角色,均开创了新颖的叙事形式。

从今年的观察来看,相关尝试尚未达到理想效果,行业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老许指出,核心问题在于重塑公众对现偶的刻板印象。他提及去年短剧中的保姆王妈形象引发热议,这一案例成功解构了传统甜宠叙事的局限性,让观众迅速产生共鸣。因此当前观众已逐渐转向排斥将恋爱情节置于故事首位的创作模式,曹璐强调现偶角色若要展开情感线,必须建立在具备独立人格与现实基础之上。她认为现实主义叙事应成为现偶题材的必修课,但行业现状呈现回避核心矛盾的趋势,试图寻找替代性的创作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路径依赖可能带来短期收益,却会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唯有构建具有现实质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体系,才能为现偶题材注入持久生命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