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被指“把07年拍得像97年”,年代剧该如何还原时代和地域真实?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09更新:2025-09-08 02:55:31

年代剧作为国产剧的重要类型,近年来持续输出精品佳作,如《人世间》《风吹半夏》《繁花》《小巷人家》等均取得不俗口碑。2023年该类型作品保持强劲势头,从聚焦80、90后青春记忆的《致1999年的自己》《树下有片红房子》,到展现女性视角下的家庭群像《六姊妹》,再到描绘运河儿女奋斗历程的《北上》,呈现出丰富的题材层次与持续的创作活力。

每当年代剧开播,其展现的时代与地域背景往往成为讨论焦点,引发关于历史真实性的争论。这类作品多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的社会变迁,常以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为叙事载体,对场景还原度有着严苛的创作标准。以近期热播的《北上》为例,该剧以京杭大运河的沧桑巨变为叙事主线,描绘了一群90后少年在运河畔结识成长、最终北上追夢的故事。为精准还原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剧组特别在苏州昆山巴城老街搭建了充满江南韵味的"花街小院"实景,同时在服装、化妆及道具设计上采用朴实简约的风格,力求呈现最贴近历史的视觉效果。

部分观众认为,《北上》在还原江浙地区上世纪社会图景时存在偏差,既将2007年已具现代化特征的时代描绘成1997年的风貌,又通过过度做旧的影像处理使观众记忆中的青春岁月显得失真。也有观众指出,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谓“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实际上,年代剧因聚焦主题不同,所呈现的时代与地域切片必然有所侧重,因此适度的错位感应被允许,这种差异反而能拓展观众对历史“世界”的认知维度。例如《繁花》与《山海情》虽同以20世纪90年代为背景,前者细致刻画上海的商业繁华,后者聚焦宁夏的脱贫攻坚历程,二者呈现的社会面貌截然不同,但均在各自领域内实现了对现实的高度还原。

部分争议则源于剧集在细节处理上的不足。例如《小巷人家》虽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苏州,但角色日常饮食的呈现却未能契合江南地域特色,导致观众质疑"哪个苏州家庭会以馒头为主食""饮食风格更接近北方"等讨论。幸运的是,这些细节问题并未削弱剧情整体魅力,《小巷人家》仍获得广泛好评。

作为影视作品,《繁花》在呈现过程中必然包含艺术创作的加工成分。当剧中霓虹闪烁、繁花似锦的上海映入观众眼帘时,部分人认为其氛围更贴近民国时期或港式都市的视觉印象。对此,该剧执行导演程亮曾解释道:"剧中灯火辉煌的景象,源自王家卫导演希望重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震撼的诉求,璀璨的光影正是他们情感投射的体现。"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打造高质量年代剧充满挑战,但纵观经典作品,往往存在共通的创作逻辑——借助标志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支点。以《人世间》为例,该剧以19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东北为背景,通过周家三代人的命运轨迹串联起时代变迁的脉络;而《繁花》中宝总的兴衰沉浮,则与当时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形成互文。

例如,年代剧的关键元素还包括场景搭建、服化道设计以及OST等细节。《风吹半夏》的服饰与妆容广受赞誉,源于剧组在创作过程中细致考证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影视作品风格;而《人世间》通过还原长影厂旧址、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春地质宫博物馆等真实场景,成功激活了北方观众的集体记忆。综上所述,年代剧在呈现历史真实性时,需在写实手法与艺术加工之间精准平衡:既要在细节层面追求真实还原,也需确保创新元素符合受众接受度。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