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兄妹》首播,又是韩国综艺舶来品,充斥着沉闷与无聊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13更新:2025-09-08 03:24:17

3月14日午间,爱奇艺平台一次性推出两期全新综艺节目《恋爱兄妹》。每期节目时长约为90分钟,这种密集更新的节奏引发外界关注。节目组选择连续上线两期,或许暗示着内容吸引力不足——单期节目若缺乏足够的亮点,恐怕难以激发观众追看后续的意愿。

中国版《恋爱兄妹》系韩国同名综艺的本土化改编作品。正如众多网友所质疑的,此类节目再次陷入对韩综的简单移植困境——为何不能打造属于本土的原创综艺?实际上,以《恋爱兄妹》为代表的相亲类综艺,因其模式简单、形式亲民且易于实施,成为众多制作团队的首选。然而,正因这种低门槛导致同质化严重,节目内容逐渐陷入套路化窠臼,缺乏创新活力。

该节目以兄妹或姐弟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男女嘉宾同住别墅的形式展开互动。相较于韩国原版,中国版更强调"亲情羁绊"的叙事框架,巧妙利用亲属关系的暧昧性制造戏剧冲突。当追求者面对被追求者身边的"情敌"与"小舅子"双重身份时,节目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场景,引导嘉宾在情感博弈中展现真实反应。

韩国某档综艺以“情敌还是小舅子”(或“情敌还是小姑子”)的设定吸引观众关注,这类节目通过制造情感纠葛和家庭关系悬念引发热议。不可否认,韩国综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确实塑造了一部分依赖此类内容寻求娱乐的观众群体,他们热衷于猜测节目中人物的真实关系,尤其是对涉及亲缘纠葛和暧昧情节的桥段格外着迷。随着节目形式的演变,部分观众认为中国版《恋爱兄妹》在本土化改编过程中过度简化了原版的核心看点,例如在第二期就直接披露了多数兄妹、姐弟关系,未公开的线索也缺乏戏剧张力。对此,曾追看韩国原版的观众指出,爱奇艺制作的这一版本存在明显的自我放低倾向,未能还原原作的娱乐价值。

在中国,此类综艺节目中存在一个值得深思的伦理争议——将兄弟姐妹间的亲属关系刻意包装成情感关系,容易误导观众形成错误认知。尤其在当下部分女性观众热衷于揣测角色情感关系的背景下,当节目中的真实兄妹、姐弟被误读为情侣关系时,实质上可能对观众产生误导性影响。同时,当前网络环境中"打骨折"等低俗调侃内容屡见不鲜,无论是网文还是微短剧都存在此类现象。以《恋爱兄妹》为代表的综艺形式,若剔除"情敌还是小舅子""情敌还是小姑子"等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其本质上已与市场上常见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无异。中国观众早已对这种模式的综艺产生审美疲劳,该类型节目形式虽已存在多年,但持续以相同套路推出的现状,正引发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

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普遍存在沉闷乏味的问题。以《恋爱兄妹》为例,两小时的时长里,嘉宾们反复经历着入场、共餐、逛超市、返程的固定流程,这种程式化的操作令人难以产生观看兴趣。本质上,吃喝玩乐这类日常活动本身就缺乏戏剧冲突,而综艺节目却过度依赖"闲聊"这一最容易捕捉的场景,导致内容质量不断下滑。相较之下,第二现场的呈现方式更为低俗,但需注意的是,"八婆"一词并无性别指向,许多男性同样存在此类行为。当前观察类综艺已陷入发展困境,所邀请的明星嘉宾往往缺乏实质内容,其表现与村口闲谈的大爷大妈并无二致,最终沦为无效互动的展示场。

真正的观察应当具备建设性价值,但以窥探他人情感为卖点的恋爱综艺本质上就是八卦喧嚣的产物。即便嘉宾具备专业素养,也难以突破节目框架提出实质性建议。此类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局限性,早已将参与者定位为娱乐对象而非真实情感导师。曾几何时,这类节目因满足部分观众对情感生活的想象而广受欢迎,尤其是那些热衷追星式嗑CP的女性群体。她们在现实中可能缺乏主动追求爱情的能力,只能通过屏幕获取零星的情感慰藉。然而随着同类节目数量激增,这种情感需求已显疲态。值得肯定的是,真正有作为的年轻人不会沉溺于监听房事的虚幻,而是应积极投身现实社交,在真实的情感互动中体验亲密关系的纯粹快乐。将被动观看他人恋爱视为审美,实则是对情感生活的一种扭曲认知。

由此可见,我认为《恋爱兄妹》的节目质量存在明显不足,理性观众应远离此类综艺内容,转而通过自身努力寻找真正适合的伴侣。(文/马庆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