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哪吒2》北美票房没有想象中高?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32更新:2025-09-08 03:44:41

《哪吒2》目前在全球热映,海外票房已突破3300万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接近2000万美元大关。然而部分舆论认为其表现落后于好莱坞影片,并出现“美国打压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公司不专业”等争议性评价。对此我们将从专业视角解析《哪吒2》在海外市场的发行现状,特别是北美地区的真实情况。

关于“海外排片被打压”的说法实际涉及复杂的行业机制。首先需明确院线制(Cinema Chain)的本质:它是一种影院与发行方之间的双向选择体系。尽管中国自2003年起推行院线制改革,但其运作逻辑与全球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以美国为例,最早的院线制度可追溯至1904年6月,由电影放映业先驱马库斯·罗尓创立的纽约诺伊斯连锁影院公司形成。1917年巴尼·巴拉班建立的区域院线芝加哥B&K院线,标志着美国全国院线体系的诞生,至今已历经108年。

院线制度的形成源于时代限制:早期电影拷贝制作成本高昂,单个拷贝无法覆盖所有影院,加之电影制作周期短、盗版风险高,催生了分院线、分地区、分轮次的放映模式。直到1975年,查尔斯·布朗森主演的《最后逃亡》在哥伦比亚支持下实现1325个拷贝的全国发行,成为首部突破千馆的电影。此后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北美逐渐形成“600馆以上即为大规模发行”的行业共识。

从发行规则来看,院线制下影片发行方与影院之间存在协商空间。以主流案例分析,迪士尼凭借《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获得64%的票房分账,而《星战8》则提出前4周独占65%分账的苛刻要求。另一角度则显示,部分发行方需与影院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东南亚电影需支付排片保证金、承担放映成本,且分账比例仅为35%。这些数据反映了全球院线市场中不同规则体系的存在。

《哪吒2》在北美市场取得1000馆上映规模,已超出行业基准。根据Comscore和NATO统计数据显示,首周770家影院上映的《哪吒2》贡献35.47亿美元票房,占比达41%。截至3月10日,1002家已上映影院累计票房达41.10亿美元,约占北美市场47%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在排片竞争中表现优异:首周末排片排名第六,次周末升至第五,且与《美国队长4》同场次竞映时,两者票房差距仅为4.4倍,排片比例差距5.9倍,这一数据与《美国队长4》在特殊屏幕的独占优势及合同条款形成合理对应。

综上,《哪吒2》的海外发行已充分展现市场规律。排片规模与票房表现之间的差异,本质源于影片类型、市场定位及合同条款的综合影响,而非单一的“打压”行为。通过梳理院线制度的历史沿革与运作逻辑,可见当前发行模式与三十年前已存在本质区别,影片的海外表现应更为客观地评估。

在大洋洲市场,《哪吒2》的上映情况同样引人关注。至上周六,澳大利亚共有122家影院同步放映该片,去年同期这些影院总收入达5.98亿澳元,占据市场63%的份额。同一影院数据显示,《美国队长4》的票房为855万澳元,相比《哪吒2》的686万票房高出1.25倍,但排片量仅多出58%。新西兰市场则有44家影院参与,《哪吒2》去年票房为1.03亿纽币,占据市场65%份额,且在30家票房最佳影院中均有排片。在当地票房表现上,《美国队长4》取得137.5万纽币,仅为《哪吒2》162万的85%,不过排片量仅有小幅增长9%。数据显示,共有13家影院《哪吒2》的票房高于该片,且排片全部领先。

目前北美市场共有7家机构开展影院受众调查,其中Comscore的PosTrak系统与沃思达公司的Movio占据主导地位。PosTrak通过在影片上映前后对观众进行抽样调查统计,而Movio则依赖网络大数据分析。根据Movio数据,《哪吒2》首周亚裔观众占比达80%,次周降至71%。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类似趋势,但亚裔观众比例更高,达到90%。由于大数据分析可能误将留学生归类,此前印度电影分析存在偏差;而抽样调查可能因华人团体观影导致过高估算。综合估算,《哪吒2》约80%观众为亚裔,其余20%为非亚裔。

从整体市场看,根据MPA报告,美国观众中白人占比54%、拉丁裔及西裔25%、非裔11%、亚裔7%、其他族裔3%。相较之下,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首周观众构成中白人43%、拉丁裔及西裔22%、非裔7%、其余族裔27%,但奥斯卡提名后亚裔观众比例降至20%以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CineTAM数据显示,《哪吒2》在这些市场亚裔占比是好莱坞电影的7倍,凸显其独特的观众定位。

《哪吒2》在北美票房表现平淡,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发行成本不低,与春节档的高宣发预算形成对比。以《美国队长4》为例,其在北美宣发费用达5000万美元,包含9.26亿次电视网广告展示、4.75亿次社交媒体广告展示,以及170个地方电台的广告投放。若仅依靠几十万或几万美元的预算,如何在海外市场与好莱坞等竞争?其次,配音问题影响观影群体。中文使用者习惯原声配字幕,而非配音,这一现象与韩语、日语观众偏好形成对比。数据显示,美国55%观众倾向于配音,而中文市场对字幕接受度更高。部分英语区观众甚至认为字幕是歧视性做法,类似《星战7》上映时因影院字幕稀缺引发争议。

最后,分级制度对发行规模产生影响。美国因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电影无需政府审批即可放映,但主流院线仍自愿遵循MPA分级制度。小规模发行可选择不分级以降低沟通成本,而大规模发行则需通过分级确保上映。《哪吒2》因时间紧张未能完成北美分级,建议未来国内影片提前与北美发行方沟通分级程序。需注意,这并非华人文化能力不足,而是过往对海外发行关注有限。

2003年至2017年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与海外销售收入呈现显著变化趋势。在市场初期,海外票房收入曾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经济支柱,其贡献甚至超过国内票房分账。以2007年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该片在35个地区取得2.62亿元的海外收入,而同期内地票房2.91亿元中,片方实际分账仅1.1亿元,海外收益是国内分账的两倍。彼时国产电影普遍重视海外发行渠道,与好莱坞主流公司建立合作。然而随着国内市场迅猛发展,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已占全球总量三成,海外收入对非港产影片的贡献率降至不足5%。当前多数影片选择聚焦国内市场,认为本土市场更具回报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印度2022年海外票房突破5亿美元,相当于其本土票房的三分之一;日本映联2022年单部电影海外版权收入达5.403亿美元,按日元计算相当于国内票房分账的60%。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优化海外发行策略、拓展华语电影国际传播路径,已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期待《哪吒2》的海外发行能够为中国电影出海提供新的范式参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