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150亿票房的《哪吒2》,正在探求中国电影的极限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65更新:2025-09-08 15:35:03

《哪吒2》持续热映,票房表现超出预期。2月10日单日票房达到4.8亿,较预测高出近1亿。即使在春节和寒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其票房依然保持强劲,显示出突破100亿的潜力。

据 cat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14天的《时光尽头的哪吒》(《哪吒2》)累计票房已突破88亿元大关,最新预测有望达到142亿 (约20亿美元)。叠加海外票房成绩后,该片或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冲击150亿票房的影片。从票房表现来看,《哪吒2》不仅刷新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创下的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纪录近80%,更将有望超越《蜘蛛侠:英雄无归》,跻身全球影史票房第七位。随着影片持续热映、观众热情不断攀升,《哪吒2》正在从一部动画电影演变为全民关注的社会现象。

在娱乐独角兽看来,150亿票房的突破或许只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起点。从观影人群覆盖范围与人口普查数据比例来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不论是观众基数还是观影频次,都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若保持现有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电影冲击《泰坦尼克号》乃至《阿凡达》的影史纪录,成为全球票房TOP1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以50.35亿票房打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而2025年春节档的《哪吒2》则以更强的技术实力、更丰富的角色设定和更震撼的视觉效果,再次将中国动画电影推向新高度。

中国电影市场近期的强劲表现,不仅预示着本土影视产业的持续繁荣,更折射出全球电影市场格局的悄然演变。国际媒体预测,直至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3》于12月16日上映,《哪吒2》可能仍将持续占据2025年全球年度票房榜首。值得关注的是,《阿凡达2》虽在票房数据上接近前作,但口碑表现与当年《阿凡达》相比略显不足。从市场规律来看,即便在岁末时刻,《阿凡达3》的最终成绩或难以突破前作纪录,更遑论《阿凡达》系列的原始辉煌。

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史,2002年贺岁档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以2.5亿票房开创国产大片时代;2012年徐峥执导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突破10亿大关,印证了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的票房潜力。此后,《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等作品相继刷新票房纪录,将中国电影带入20亿、30亿乃至50亿时代。尽管三年疫情曾导致观影人次与总票房下滑,但影院数量和银幕总量相较2019年仍保持增长,且《长津湖》以超越《战狼2》的成绩成为新影史票房冠军,而《唐人街探案3》单日破10亿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市场规律:观众并未远离银幕,所谓的"影视寒冬"只是暂时的市场调整期。当一部影片创造票房新高时,往往能带动多部影片同步突破或接近这一成绩,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票房高峰将持续涌现。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中国本土市场,在北美电影市场同样适用——从《E.T.外星人》到《侏罗纪公园》,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无不印证了电影工业对观众的持续吸引力。

尽管观影人次可能有所下降,但票价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使得未来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突破50亿甚至70亿的目标,相较十年前、十五年前的难度显著降低。以《长津湖》为例,其1.24亿人次的观影量略逊于《战狼2》的1.59亿,但凭借11元的票价优势,成功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历史榜首。从这一趋势看,中国电影市场正逐步形成新的票房增长模式,《流浪地球3》等后续作品已具备冲击高票房的潜力。随着《哪吒3》的上映,其有望打破《哪个2》创造的纪录,推动中国电影迈向新高度。然而,海外发行能力的薄弱始终制约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上世纪70至90年代,邵氏、嘉禾等港片公司曾凭借强势的东南亚市场实现热卖,但随着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及中国台湾市场的流失,港片逐渐式微。当前中国电影虽然本土市场持续壮大,但在国际传播层面仍面临挑战。即便《美人鱼》《战狼2》等影片屡创票房纪录,至今中国电影仍存在两大不变的特征:第一,国际影响力未变。海外华人及国际观众耳熟能详的导演仍是李安、张艺谋,知名演员则首选成龙、李小龙,这类顶尖人才的国际声誉已持续数十年,尚未有新生代能企及;第二,海外票房表现未变。中国电影(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排名前列的经典作品,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红番区》,仍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流浪地球2》取得100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成绩,已属难得。

这一现象使业内长期形成共识:单靠本土市场,中国电影难以与好莱坞比肩。即便2017年现象级作品《战狼2》斩获8.01亿美元全球票房,也仅位列全球榜单第50名之外。其票房成绩不仅远不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单一市场的9.36亿美元,更仅为榜首《阿凡达》29.2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战狼2》的突破性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两个重要趋势:第一,新生代导演如饺子等人或将在未来取代张艺谋,成为代表中国电影艺术水准的新符号;第二,中国电影市场远比想象中更具潜力,单片票房纪录或将被持续刷新。以北美市场为参照,尽管近年同样处于复苏阶段,但疫情前的2014至2019年间,该地区人均观影次数稳定在3次以上,总观影人次突破12亿,年度票房更常维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北美地区整体人口中,约有30%-50%属于电影观影人群。《E.T.外星人》等经典影片曾突破当时观影人群的极限,推动观影人群上限的提升。而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其观影人次则占全国总人口的40%以上。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4年中国电影观众总基数已达4.3亿,总观影人次突破10.1亿,其中57%的观众全年仅观影一次。即便《哪吒2》在上映一个月后票房攀升至142亿,观影人次也仅约2.84亿次,相较于全国14亿人口,占比约为20%。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银幕总数稳居全球首位,年度票房收入则位列北美市场之后,长期占据第二位。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在观影人次与观影人群规模等维度,仍将难以与北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相比。若中国电影市场的总观影人次能突破总人口的1.5倍,按44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年度总票房有望超过900亿元。单片观影人次若达到总人口的30%,即便不突破40%,以44元平均票价计算,其票房规模也将超越《哪吒2》目前的49元纪录,创下180亿 的全新高度。若某部影片同时实现高观影人次、高频二刷三刷以及高覆盖率,将存在突破《阿凡达》(29.23亿美元/212亿)全球票房纪录的可能性,成为新的市场冠军。

这些愿景的实现仍需依赖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影片创作水平突破以及新兴娱乐形态对传统市场的冲击程度等多重条件。正如扎斯林MTTSH对《哪吒2》所作的犀利评论——一部在中国市场斩获百亿票房的影片,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却未引起广泛关注,这恰恰凸显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领域的现实困境。当前,国内头部发行公司与好莱坞六大在国际话语权上的差距依旧显著。尽管《哪吒2》引发全民热议,部分观众却衍生出"海外票房已不再重要"的言论,这种态度与影片助力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本质上存在矛盾。毕竟,票房数字从不拒绝任何电影的突破,电影创作者始终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而文化传播也从未停止过对外输出的渴望。唯有持续探索、突破与交流,才能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繁荣的未来。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