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预测高达108亿,2025年的电影市场会更好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06更新:2025-09-08 17:54:02

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8天零5小时的成绩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平台预测其总票房将突破108亿,推动光线传媒市值上涨117亿。若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哪吒2》或将创造单一市场单片百亿票房的历史性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就出现在内地电影市场遭遇十年来最低全年票房的背景下。电影上映前,市场普遍低估其表现,即便在第九天票房破8.6亿时,仍无人预见其对行业格局的深远影响。

01 在《哪吒2》的虹吸效应下,这场票房奇迹引发了行业震动。去年8月,光线传媒CEO王长田曾表示希望《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越前作的50.35亿,这与其对续作的长期期待相符。两年前提及《哪吒2》时,他提出70亿票房的目标,当时几乎被业界视为天方夜谭。彼时正值电影行业讨论生存危机的时刻,从业者普遍困惑于观众流失的现象。春节档开画前,行业媒体预测该片将夺春节档冠军,票房区间在38-50亿之间。然而实际表现远超预期——上映当日豆瓣开分8.5,7天票房突破48亿,单日票房峰值达8.6亿,平台总票房预测已攀升至108亿,这一数字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此前,尚无任何影片能复制《哪吒2》这般迅猛的票房增长态势,更无电影能在单一市场突破百亿人民币票房纪录。截至当前,单一市场票房纪录仍由2015年《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保持,北美票房达9.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猫眼数据显示,'制作'与'剧作'成为映后讨论中的高频词汇。究竟是剧本精良、制作精qus、特效出众,抑或情感共鸣、二创丰富?电影学、经济学、心理学,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在试图分析、总结《哪吒2》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但长板很长、短板不短的《哪吒2》,或许比《战狼2》更难以归因。这种超越历史经验的突破性成功,注定会成为后世反复剖析的经典案例。而当制作方试图复刻这一奇迹时,恐怕终将难复昔日辉煌。

《熊出没·重启未来》是受《哪吒2》影响最显著的动画电影之一。自2020年起,每逢春节档缺乏现象级作品,《熊出没》便凭借稳定的受众基础稳居票房前三。数据显示,2023年《伴我‘熊芯’》票房达到14.95亿,2024年《逆转时空》则突破19.83亿。但2025年的《重启未来》虽口碑维持在7分区间,当前票房仅为5.68亿,预测总票房约为7.25亿。可见,《哪吒2》作为同类型合家欢电影,有效分流了《熊出没》的家庭观众群体。猫眼数据显示,该片不仅吸引了更多家庭观众,三张及以上票数的购买比例已提升至30%。

口碑表现平稳的《唐探1900》近期出现小幅票房预测波动,从大年初一的35亿下调至34亿。影片中,陈思诚作为娱乐从业者的多面性再次展现,不仅完整构建了唐探宇宙的起源故事,更巧妙结合时事热点,通过清末华工在美奋斗的血泪史为叙事主线。借助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激发观众情绪,清朝旧臣"救中国"的呐喊将家国情怀推向高潮,其隐喻意味浓厚,暗含对美国政体的隐晦批判,主题表达具有深刻的历史纵深感。

《蛟龙行动》早在上映前便显露颓势,未能复制《红海行动》的逆袭奇迹。《红海行动》作为2018年春节档的爆款,诞生于《战狼2》横空出世的次年。而七年后的2024年,《蛟龙行动》所代表的硬核军事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正面临市场活力下滑的困境。值得关注的是,观众对《哪吒2》和《唐探1900》的解读逐渐深入,认为其暗含对当下国际局势的隐喻,这一观点与《唐探1900》的叙事策略形成呼应。在2024年春节档的票房格局中,《哪吒2》与《唐探1900》的强势表现与《蛟龙行动》的下滑态势,或许预示着主旋律电影市场正经历新旧交替的转折点。

数据显示,《哪吒2》截至发稿时的片方分账票房已达21.91亿元。即便考虑到高昂的制作与宣发成本,这一成绩仍彰显其强大的盈利能力。若其最终票房突破108亿元,出品方有望获得约42亿元的分账收入。在资本市场层面,《哪吒2》的热度持续发酵,推动光线传媒股价连续两日涨停,报收于13.5元/股。截至发稿,光线传媒总市值攀升至396.04亿元人民币,位居行业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上映前一日(7天前),光线传媒市值仅为279.57亿元,凸显此次票房收割的市场影响力。

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缺乏稳定现金流的影视公司纷纷寻求风险规避机制。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投融资论坛上,博纳影业CEO于冬曾透露,《蛟龙行动》通过多方联合出品分散财务压力。而2024年春节档的六部新片中,这种合作模式愈发普遍:《唐探1900》集结了26家联合出品方,《封神第二部》亦有20家合作方,连《射雕》系列也有7家联合出品。相较之下,《哪吒2》仅由5家主出品方担纲,其中4家为光线传媒及其关联公司,未采取联合出品形式,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

此次春节档的票房格局深刻影响了衍生市场,《哪吒2》的周边产品掀起抢购热潮。某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一款无官方版权标识、疑似影院自制的敖丙“首映”吧唧(徽章)已拍卖至320-470元区间。原价268元的单领版(无需盲抽)敖丙坐姿娃娃,现成交价突破700元,二手市场均价几乎翻倍。这种现象不仅延续至《哪吒2》本身,更波及其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周边产品。部分众筹款周边原价仅几十元,现成交价已达300-600元。据一位五年前提前购入《魔童降世》手办的观众透露,当年大小哪吒两套手办售价228元,而今单套价格已超200元,甚至出现无配件的全新哪吒模型以250元高价售出的市场现象。

“魔童”系列以破百亿票房的成绩崛起,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商业价值的国产IP之一。然而,这份巨额收益似乎并未惠及普通员工群体。动画行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早已为人所知,导演饺子曾在《哪吒1》采访中透露团队成员常需连续工作至凌晨四五点。据一位已从可可豆动画(《哪吒》出品方)离职的员工透露,美术部门实行的是三年期的996工作制。考虑到院线电影以年计的回款周期,项目成果真正转化为员工收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近期媒体报道称,《哪吒1》后可可豆对制作团队的奖金采取分三年发放的模式,若中途离职则无法领取。这种行业现状折射出资源高度集中与收益分配不均的矛盾,即便在成功案例中,普通员工也未必能分享到多少成果。

在《哪吒2》斩获近百亿票房后,光线传媒迅速跻身头部民营电影企业行列。该公司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张艺谋执导的《三体》,其制作规模预计将达到史诗级水准。去年6月,王长田曾公开表示,《三体》仅规划拍摄一部,已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主创团队,且预算设定极高。他强调投资额度将遵循“无上限”原则,并透露“我们需要投资多少就会有多少投资”的决心。这种表态被外界视为一场高风险的“豪赌”。尽管《哪吒2》的成功为光线提供了更多底气,但《三体》最终能否复制《哪吒》的商业奇迹,还是重蹈《蛟龙行动》的覆辙,仍充满变数。

除《三体》外,光线持续深耕动画领域,致力于构建中国神话宇宙。但这一战略目前尚未取得显著成效,核心问题在于产能严重不足。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耗时五年才完成续作开发。曾被誉为“国漫之光”的《大圣归来》IP衍生作品《大圣闹天空》,自2015年引发期待至今仍未面世。王长田曾透露中国神话宇宙已规划二三十部电影,作为一项横跨二三十年的系统工程。然而,长达数年的开发空档期,对于IP运营而言显然并非利好。

作为曾诞生过百亿票房佳作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否摆脱当前低迷态势?当前,罢工后的好莱坞正逐步恢复制作能力,进口影片的供给也趋于稳定。情人节档期将有《美国队长4》《编号17》《还有明天》《驯龙高手(真人版)》《侏罗纪世界4》《梅根2》《前任杀神》《迈克尔·杰克逊》等重磅影片陆续上映。国产影片方面,受制于近年行业现金流紧张,中小成本项目开机数量明显减少,产能复苏进程可能仍需时日。《哪吒2》的票房表现则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針,但其究竟是短暂的奇觀,還是行業復甦的起點,仍需觀察市場後續反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