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即将登顶影史背后:95亿春节档的“一超一强三扑”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43更新:2025-09-08 18:28:42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以95.10亿打破历史纪录,延续了行业对头部影片的预期。《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档期最大热门,凭借稳定的市场表现稳居票房冠军,并有望突破80亿大关。陈思诚执导的《唐探1900》延续推理类型优势,成功守住亚军位置;而作为粉丝情怀之作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尽管拥有最高预售成绩,却未能带动武侠片整体复苏,票房曲线呈现下滑趋势;相比之下,《蛟龙行动》因选题时效性不足,最终位列票房末位。

2024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呈现出显著分化,《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简称《封神2》)虽在制作层面投入巨大,但票房与口碑双重失利,其票房表现较前作下降幅度超过50%。而通常被视为口碑保障与市场风向标的《熊出没·重启未来》(简称《熊出没11》)则被《哪吒2》显著分流,导致其票房创下近五年新低。在特效大片集中爆发的春节档期,头部影片与次头部影片之间票房差距进一步拉大,20亿量级作品仅出现一部,其余影片普遍面临"喝汤"式收益。这种市场格局表明,即便拥有知名导演、优质IP与顶级流量加持,最终决胜仍需精准把握大众观影偏好。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底国家 movie 局启动的"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政策,计划通过四家支持机构投入不少于6亿元的观影补贴,从12月延续至2月。然而,实际执行效果显示,受限于补贴规模及高票价因素,消费者对春节档票价的怨声仍在持续。据猫眼专业版监测数据,截至当前档期,平均票价达到50.8元,相较去年49.1元呈现小幅上涨。同时,今年春节档影片平均时长达到137.3分钟,创下单届最长时间纪录。积极信号在于,观影人次突破1.86亿次,实现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现象级票房黑马《哪吒2》的带动效应。

在口碑维度,《哪吒2》以豆瓣8.5分的绝对优势领跑,而《熊出没11》则获得7.1分的次高评分。其他影片评分分别为:《唐探1900》6.5分,《封神2》6.1分,《蛟龙行动》6.4分,以及口碑垫底的《射雕》5.5分。这些数据反映出观众对内容质量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同时也揭示了春节档影片在口碑与票房之间的关联性。

观众口碑的差异对观影选择产生显著影响,虹吸效应在2024年春节档表现得尤为突出。灯塔报告显示,全年仅观看一次电影的观众占比达57%,且主要集中在春节档期。而今年,这一"唯一的选择"几乎被《哪吒2》垄断。据小规模调查,不少观众甚至选择二三刷该片。从类型分布来看,与去年不同,今年的影片中已无纯粹的喜剧片,类型差异明显。但《哪吒2》与《唐探1900》均在情绪价值构建上投入大量精力,通过精心设计的笑点满足观众需求。档期走势显示,从大年初一至初七,单日票房前三甲始终由《哪吒2》《唐探1900》《封神2》占据,后三名则呈现动态变化。首日排片数据显示,前四部影片的排片比例相当接近,预估市场潜力和初始表现差距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仅以0.2%的排片优势领先《唐探1900》。从第三天起,各影片的排片比例与上座率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哪吒2》实现断层领跑。由饺子团队历经五年打造的《哪吒2》投入达5亿元,特效镜头数量超过前作全部镜头,在成人与未成年市场均取得压倒性优势,成为院线经理的意外收获——虽知其具备强大竞争力,却没想到实际表现如此强势。该片贡献了整个"最强春节档"近半票房,这一成绩是在仅有35%排片比例的背景下取得的。从初三开始,影片连续五天实现逆势上涨,单日票房分别为6.18亿、7.31亿、8.11亿、8.41亿和8.61亿。

《哪吒2》被网友戏称为《黑神话:哪吒》,延续了“逆天改命”的核心主题,突破传统神妖对立的叙事框架,以炫目特效和多元风格融合吸引观众,申公豹等配角的塑造也更具层次感。该片凭借口碑逆袭超越前作,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同期上映的《唐探1900》则依托IP优势稳住市场,印证了陈思诚作为商业导演的敏锐嗅觉。在《唐探3》口碑滑坡后,其选择推出前传作品而非仓促推进续集,通过融入特定历史背景和周润发的加盟,成功拓展叙事边界,延续喜剧主线与家国情怀的共鸣,使“唐探宇宙”和“陈思诚制造”系列口碑回暖,唐探IP亦成为国内首个突破百亿票房的影视IP。

动画电影《熊出没11》虽遭遇《哪吒2》分流部分亲子观影群体(据灯塔数据显示其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超三成),导致票房不及预期,但因内容成本可控,仍能实现盈利。相较之下,其他三部影片则面临较大挑战,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射雕》与《蛟龙行动》虽具备“男频”特质,却因依赖男流量主演和女性粉丝群体,导致市场定位受限,难以形成广泛吸引力。

作为三部曲中式奇幻神魔题材的延续,《封神2》在制作层面展现出诸多匠心,但故事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节奏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女将军邓婵姬的惊艳演绎引发热议,其与姬发的情感发展却引发观众强烈不满,主角团优柔寡断的决策逻辑与第一部中鲜活的纣王、妲己等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有观众在比较《射雕》后指出,肖战的表演意外获得认可,演员表现甚至成为问题最小的环节。徐克标志性的奇幻改编虽属导演惯常操作,但其受众群体局限在肖战粉丝及怀有导演滤镜的影迷,镜头美学难以弥补叙事逻辑的缺失。

相较之下,《哪吒2》凭借IP价值成功实现全年龄层覆盖,50亿票房的前作为其续作奠定坚实基础。该片通过精准打磨故事、创新动画类型、契合时代情绪的主题演绎,实现家庭受众、下沉市场、影迷群体等多维度共鸣。尤其在角色塑造上,既满足了同人女对"藕饼"红蓝CP的期待,又通过动人亲情引发情感共振,同时以打斗特效与喜剧元素吸引男性观众。这种多维度的内容供给,使《哪吒2》在春节档创下现象级成绩。

当前春节档已验证其作为全民观影窗口的特性,影片质量不再是核心竞争点,内容吸引力的普适性成为关键。重金投入视效技术、启用顶流演员及资深导演的IP续作,却未能解决故事本身的质量问题,成为近期失利大片的共性。值得注意的是,IP的商业价值已超越票房维度,衍生品开发、IP授权、线下实景体验等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今年春节档吸引超30个品牌参与联名营销,涵盖蒙牛、荣耀手机等主流品牌,而《哪吒2》更持续引爆"谷子圈",其衍生品矩阵已涉及潮玩、手办、文具、食玩等多元品类。

《唐探1900》携手泡泡玛特推出限定版角色盲盒,并与安慕希合作打造专属番外。该片还创新性地开展"票房每破10亿抽取一名粉丝获赠阿维塔07 Max终身使用权"的营销活动。《和平精英》则跨界合作《熊出没11》发布全新皮肤。老庙黄金等十余个品牌共同参与《封神第二部》的联名计划,而《蛟龙行动》则聚焦男性向品牌合作。整个春节档呈现出"衍生品营销"与"品牌联动"的双重竞争态势,更演变为多方参与的舆论博弈场。针对《哪吒2》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其对原作"反父权"主题的弱化,作为档期最庞大的商业片,删减"剔骨还父"等情节、转向主流价值观的调整具有必然性。根据2019年澎湃新闻对导演饺子的采访,其当时坦言:"若完全按原著创作恐过于残酷,必须果断剔除其中的负面元素。"其他负面评价涉及母亲角色牺牲、低俗化笑点、性别符号滥用等,但主要集中于特定女性观众群体与影迷圈层,未对大众口碑造成实质性冲击。同样参与封神宇宙联动的《封神2》,因魔家四将等角色的"宣传效果"与实际呈现存在显著落差,抽象化特效成为网络恶搞素材,衍生出大量二次创作内容。其中"殷郊法相"被网友戏称为阿凡达、蓝精灵乃至开瑞坦、煤气灶等意象,引发广泛讨论。

网络玩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观众对《蛟龙行动》特效的体验,片方不妨采取"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通过自黑方式主动化解负面情绪。随着口碑下滑,曾支持第一部的"精神股东"群体表达失望,但片方在互动反馈层面未能及时回应,造成宣发工作的遗憾。除了内容层面的发酵,部分舆情亦源于片方自身。该片在上映前因过度保密引发广泛吐槽,上映后博纳总裁于冬在路演中呼吁影迷给予"公平"评价,并请求影院增加排片量。其社交媒体账号曾发布关于"豆瓣粉圈互黑"的声明,强调影片不会撤档。此外,于冬还曾提及"《哪吒2》五年六载方能推出一部",并表示将坚持制作大成本重工业电影,唯有真正值得票价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成都大悦城店亦推出"观影不满意可全额退票"的政策。

有分析指出,《蛟龙行动》在豆瓣平台获得四五星评价的用户占比为37%,而一星评价者则占据6.6%。值得注意的是,《射雕》的一星评分人数甚至超过了《蛟龙行动》的总评价量。春节档作为面向大众市场的竞争期,其核心在于吸引非核心观影群体,尽管无需购票即可评分存在系统漏洞,但多部影片呈现出高分低票房与低分高票房并存的现象,印证了豆瓣评分与票房成绩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提升观众到店频率、培育观影习惯的关键在于打造"非档期爆品"。影院排片决策始终遵循"谁销售更快更佳"与"上座率更高"的原则,当出现排片占比与票房产出倒挂的情况时,相关影片往往会被优先撤档。这些讨论在实际操作层面未能为影片提供实质性助力。春节档收官之际,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票房表现强劲的影片带动了光线传媒股价的显著攀升。在"后春节档"阶段,热度持续走高的《哪吒2》正承担起提振影院票房的重要使命,该片不仅为"国漫复兴"注入强心剂,更以惊人的开年表现为全年市场奠定良好基调。其成功证明,吸引观众重返影院、抗衡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态,行业亟需更多具备市场号召力的《哪吒2》式作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