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严选:一群苦瓜团建也很动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38更新:2025-09-08 19:46:26

在内娱小生中挑选剧本的能力堪称一流的,非张若昀莫属。尽管剧粉群体中流传着"二部定律"的调侃,认为他过往作品的第二部总难达预期,但即便背负着沉重的第二季口碑压力,他仍选择挑战校园题材的全新领域。这种突破性尝试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观众对他的新剧《鸣龙少年》充满期待。

起初我对高考励志题材颇感乏味,然而在观看了八集后,剧情多次触动我的内心,至此我正式成为了小龙人。

《鸣龙少年》这个名字乍听颇具热血感,实则暗含对教育现实的隐喻。该剧故事背景设定在由原重点中学鸣英与普通中学龙海合并而来的鸣龙中学,这种教育改革举措本意是为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却因学校管理层仍坚持按成绩分班的旧有模式,导致合并后的教育生态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反而折射出社会阶层固化的困境。

面对困境,龙海娄校长未能割舍学生,于是请来了曾缔造立州奇迹的雷鸣,筹备成立以"一年逆袭清北"为目标的11班。雷鸣不负众望,在开学典礼上效仿成功学讲师的风格,展开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演讲,用极具感染力的口号点燃学生的斗志。

说实话,看到这段剧情时,我仿佛穿越回了中学时代,那些在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大师,只会高喊口号响彻云霄,一旦涉及具体细节却令人目不暇接。不过下一秒,这个被称作‘龙海乔布斯’的李燃,突然以尿遁为借口在高三全体学生面前消失,彻底打破了这种夸张的氛围。从此,剧情开始回归正轨,展现一群学生如何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我们11班的几位同学,都背负着中式校园里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传说般的家庭背景,整个班级中竟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幸福家庭。被称为"龙海乔布斯"的李燃,以贴膜和手机维修技艺见长,这位看似阳光的少年实则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父亲早逝,母亲抛下家庭离家出走,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们赖以生存的棚户区在某个清晨突然被拆除,这个曾经给予他温暖的破旧住所,最终化作了他命运中的转折点。

程雨杉是我心中最为牵挂的存在。六岁时随母亲改嫁至棋牌室经营者家中,家中还有一个性格顽劣的弟弟,她在原生家庭中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关爱。所居住的房间紧邻棋牌室底层,门上贴着的“非厕所”字条,无声地印证了她在此处所承受的冷漠与歧视。

处境已然艰难,而继父更是个在她房间安装监控设备偷窥的变态。在学校,因外貌出众而频繁遭遇骚扰与恶意谣言。长期遭受欺凌,不得不随身携带凡士林,以便熟练处理头发上粘附的口香糖。

边晓晓,这位活跃于11班的流量爱好者,自幼寄居于亲戚家中,形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善于察言观色,习惯性地以"我来"作为口头禅。在学校生活中,她始终试图融入女生小集体,通过不断迎合他人来获得认可。

复读一年后,禹洋已不再是曾经那个自信阳光的少年。长期处于母亲高压管控下的他,逐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甚至患上了口吃。当母亲再次将他强行带入员工宿舍,众食堂阿姨在场见证的场景中,他早已习惯这种屈辱性场景,甚至无法发出反抗的呼喊。此刻,他机械地重复着"shame"的单词背诵,袖口却沾满了未干的泪痕。

即便是11班中家境最显赫的江晴朗,其父母分别毕业于青北与复旦,作为标准的中产家庭精英,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能够获取名师培训机构的稀缺名额。然而,这样的优渥条件并未为他带来庇护,反而使他深陷同辈间的攀比氛围,同时面对父母表面和睦却暗流涌动的家庭关系——那些在客厅里此起彼伏的争吵声,恰是他无法逃离的现实困境。

11班的五名学生,皆因原生家庭的创伤而被称作小苦瓜。他们受到雷鸣的青睐,源于成绩波动中展现出的可挖掘潜力;而在心理老师桑夏眼中,他们更是亟需心理干预的关键学生。

别担心,虽然这是一群小苦瓜的集结,但小雷老师的支援绝对在线。

与传统意义上的天使导师拯救困顿少年不同,小雷老师帮助五娃的故事更凸显出后者内在的觉醒力量。尽管李然身处叛逆期,频繁翘课逃学,但他并未彻底放弃对改变现状的追求。曾试图通过在电子城开设维修小店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他,本以为能凭借手艺谋生,却遭遇了房东以拆迁为由欺骗押金的遭遇,最终导致创业计划戛然而止。

雨杉并未因此沉沦,她借助社交平台寻求出路,虽然手段略显笨拙,但凭借清醒的头脑能够识破骗局。禹洋转入11班,既源于前班级遭遇欺凌而萌生逃离念头,也出于摆脱家庭束缚的渴望,这成为他首要的行动。

每当看到他们,总会联想到高中时代那些被边缘化的同学。总有人因沉默寡言而被忽视,因渴望融入集体却在无形中埋没了自我。他们如同被困在各自人生漩涡中的旅人,拼命寻找着一个能暂时栖身的避风港。雷鸣创建的11班看似提供了这样的场所,实则如同一座地基不稳的孤岛,随时可能崩塌。这位教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其言行举止始终笼罩着目的性与矛盾性——他擅长贩卖激情的成功学课程,热衷于看似无用的种树行为却常遭质疑,总在可信与可疑的边界来回摇摆。即便在桑夏的剖析中,他已显露出某种病态的控制欲,仿佛在用近乎偏执的执念编织着虚幻的救赎。

小雷老师逐渐展开的故事线揭示了他同样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苦涩。其身为教育名家的父亲自幼对他进行严格管教,即便考入青北也未能获得一丝赞许。踏上教师岗位后,他亲眼目睹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在知名教育机构任职期间遭遇的种种压力,最终促使他发出"致想欠我的"这般充满隐喻的感慨。

其教学方式颇具争议,11班首节课程虽名为手机戒断课,但形式相对常规。然而次日的课程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转折——他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监控室,通过实时观察桃李班与松柏班的课堂实况,直观呈现优秀生与普通生在学习状态上的显著差异。

当其他班级在操场进行跑步训练时,11班却在练习瑜伽;当其他班级以做习题作为常规学习活动时,11班则在雷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植树行动。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早餐时段,其他学生享用着鸡蛋、馒头与油条的经典搭配,而11班却端出了花生、鸡蛋和拌猪脑的奇特组合,各类出人意料的早餐创意纷纷登场。

但正是雷鸣这种时而颓丧时而炽热的教学风格,意外地为11班这群苦闷的学子们注入了稀缺的少年热血。真正令11班陷入困境的,并非表面的成绩下滑,而是五名学生在现实压力下丧失了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小雷老师肩负的使命,不仅在于提升这群成绩总和不足平均分的学子们的学习表现,更在于唤醒他们对高考修行之路的信念与期待。

或者说,看到现在,相较于他们是否能达成考入青北的最终目标,我更在意的,是雨杉能否摆脱继父的骚扰,李燃和奶奶是否能够重拾一个完整的家,以及禹洋是否能够重拾自我表达的勇气。确实,我未曾料到,在一部以高考为背景的剧中,成绩反而成了当前最无足轻重的元素。

《鸣龙少年》以热血番的外壳包裹着现实苦涩与热血交织的独特滋味,其真正触动我的,是超越常规叙事的情感内核。当高考逆袭与少年救赎成为故事骨架时,作品更深层的探索在于11班这群少年如何在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时刻,与既定的命运展开角力。而这种青春的挣扎与成长,最终在成年人的视角下升华为与昔日的自己达成和解的深层共鸣。

这种独特的气质源于剧集本身的特质。若你曾如同我一般,被国产剧生硬的转场手法所困扰,那么丁导以精湛的技艺诠释了导演应有的职业素养——如何通过镜头语言为作品注入灵魂。尤其是李燃背负重担牵着奶奶行走在长镜头中的一幕,不仅展现了导演对画面节奏的把控,更让经济困境下的人物情感在环境氛围中自然流淌,令观众感同身受。

雨杉始终紧握着狭小窗棂外折射出的斑斓霓虹,那些闪烁的光影恰似她内心翻涌的矛盾与迷惘。而晓晓与晴朗则被镜面分割的双重人生所困,看似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隐藏着同样深邃的伪装与无法言说的隐痛。

这些视觉元素与镜头设计,如同漫画中赋予主角的高光处理,成为角色形象的鲜明标志,迅速在观众心中形成记忆点。在整体轻松氛围的映衬下,故事却巧妙地嵌入了尖锐的现实议题,揭示了青春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困境: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同一所校园内,优等生与普通生的命运轨迹截然不同——鸣英校区的学子步入校门无需任何检查,而龙海校区的学生却要接受搜身这一象征性待遇。

青春期漂亮女生常常面临刻板印象与社交压力的双重考验。当遭遇他人索要联系方式的请求时,拒绝往往会被解读为故作矜持,而接受则可能招致"她果然很随便"的负面评价。这种双重标准在学业表现不佳的女生身上更为明显,不仅容易被贴上"低人一等"的社会标签,甚至可能引发教师群体的过度联想,将成绩下滑直接归因于早恋问题。

我之所以对桑夏这个角色心生好感,正是源于她在雷鸣探究雨杉的遭遇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当众人将漂亮女生成绩不佳归咎于早恋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击道:"漂亮女生成绩下滑,难道仅仅是因为早恋吗?"面对雨杉被继父侵扰的困境,她坦诚地讲述了自己高中时期遭遇的往事——某日被暗恋的男生强吻,随后陷入谣言漩涡。在天台上,她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告诉雨杉:"作为女性,这从来就不是你的错。"

在高考压力下,青春往往被剥夺了应有的尊严与自由。禹洋曾因极端遭遇而成为热议焦点——被强制脱光擦身、在食堂被迫插队,这些看似荒诞的场景实则是部分青少年的创伤记忆。然而,这种压抑并非仅见于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远离都市喧嚣的乡村高中生的青春岁月里,同样面临着无隐私的生存状态、被压抑的自我表达,以及被单一目标支配的精神困境。他们被迫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学业,连最简单的反抗念头都可能招致惩罚,这种集体性的青春压抑折射出教育体制与个体成长之间的深层矛盾。

该剧并未以笼统的方式回避这些复杂问题,也未采取高高在上的审视态度,而是以平等而细腻的视角,细致呈现少年们内心的伤痕。对于那些早已被生活磨砺的成年人而言,这样的处理竟让人感受到与过往自我的和解。是啊,当下的困惑与难堪,正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因此当禹洋默默擦泪、雨杉在天台怀疑自我时,我与他们产生强烈共鸣,仿佛想隔着屏幕轻声告诉他们:这场青春期的隐痛终会如云烟般消散。

在观看《E姐结语》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若没有雷鸣这个关键人物,让五个少年成为"天选之子"进入11班,他们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是否在尚未踏入高考考场之前,便已错失与同龄人竞技的机遇?随后在反复挫败的生活中逐渐磨砺,最终蜕变为能够独自承受生活重压的成年人。幸运的是,雷鸣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庆幸的是,这不过是一部结局可被预知的校园剧。我对11班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不仅源于高考这一全民经历的特殊阶段,更因该剧将青春热血与生活真实完美平衡。说实话,看完前八集后,我仿佛经历了两部现实主义电影、一部悬疑剧、一部校园剧,同时还观赏了几场恋综的奇妙组合。正是这种多元融合的特质,让作品突破了传统高考励志剧的框架,既保持了生活的趣味性,又不失深度;情感表达充沛却不煽情,现实刻画深刻却不压抑。就像那个起初让我感到困惑,如今却渐渐领悟其妙的片头设计——在常规版本泛滥的当下,这样兼具质感与量感的"怪味剧"反而更触动人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