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楼·惊魂》上线,李梦赵樱子的惊悚烂片,为何票房这么高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40更新:2025-09-09 02:30:56

1月11日,电影《鸳鸯楼·惊魂》在各大正版视频平台正式上线首日便引发关注。该片由李梦、海陆、赵樱子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其院线票房表现尤为亮眼,单日即斩获1.29亿元。这一成绩在当下影视市场中显得尤为突出,毕竟对于多数院线电影而言,突破亿元票房已是难上加难。而作为一部类型题材较为小众的惊悚片,能够轻松实现票房过亿,着实令人瞩目。《鸳鸯楼·惊魂》究竟凭借何种优势取得如此佳绩?

看完整部正片后,观众普遍认为该作品缺乏亮点,整体表现平庸。即便在众多网络电影中,它也不过是低水准作品的代表。其中最引人诟病的设定是多名角色聚集在闹鬼公寓,这种桥段早已成为惊悚片领域的常见套路。国外类似题材的电影亦常采用此设定,即角色们入住公寓的真正目的往往与保险受益人有关。然而,编剧在构思这一设定时显然对保险行业的实际运作缺乏基本了解。所谓的“保险人去世后,被保险人需在特定建筑内居住七天方可获得理赔”设定,既不符合现实法律,也缺乏行业依据。即便国际保险行业对此类设定亦不认可。这种情节套路的流行或许源于观众对于形式大于内容的惊悚片更易接受,导致创作者不断重复低水准叙事。

当《鸳鸯楼·惊魂》的设定尘埃落定,其本质已注定为一部落入俗套的复仇题材影片。此类作品往往陷入一个叙事悖论:若复仇者怀有明确目标,为何要通过制造过度戏剧化的冲突来达成目的?直接采取行动,既省时又省力,岂不更为高效。影片中李梦饰演的角色以复仇为动机,针对赵樱子展开行动。理性观影的观众难免会质疑,若该角色具备如此高效的能力,为何不以更直接的方式逐一清算?这种程式化的复仇叙事在逻辑层面经不起推敲。因此,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复仇影片会引入关键转折——复仇者刻意制造紧张氛围的真正目的是引出被复仇者隐藏的真相。然而,《鸳鸯楼·惊魂》连这一基本创作逻辑都未能掌握,其编剧导演显然尚未真正理解复仇题材的叙事精髓,仅仅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面。

此类影片的核心魅力在于通过层层递进的反转推动情节发展,而非单纯依赖惊悚氛围。然而《鸳鸯楼·惊魂》虽频现惊悚桥段,却始终未见任何实质性反转。此类套路的影片,资深观众仅需十分钟便能预判后续剧情走向,李梦饰演的角色自开场便透露出复仇动机,削弱了悬念感。若无悬念铺垫与惊悚张力,影片最终沦为低质量的闹剧。在惊悚片尚属小众题材且备受市场青睐的年代,曾涌现多部叙事结构严谨的优质作品。这类作品通常都会设置至少三个以上关键反转节点,尤其在"真凶揭晓"这一核心悬念上,必须引导观众持续猜测直至终局。《鸳鸯楼·惊魂》显然代表了中国惊悚片的明显退步,其薄弱的故事架构暴露出创作者对类型片的浅薄认知与专业能力的缺失。

曾经,小众惊悚片在院线市场备受青睐。彼时,惊悚题材的影片投资成本通常控制在数百万人民币,加上发行费用后总预算也不过千万。这种规模的投入对于刚入局影视行业的公司而言易于操作。只要剧本质量过硬,这类影片在院线上映后往往能轻松斩获三千万票房,不亏即赢的行业规律让惊悚片一度成为院线的热门门类。然而,市场转折始于部分影片对故事核心的漠视——诸如《鸳鸯楼·惊魂》式的粗制滥造作品开始泛滥,最终导致整个惊悚片类型被污名化。随着观众审美提升,大量惊悚片难以突破千万票房门槛,更有甚者连百万都难以企及。这种持续的票房低迷使影迷群体逐渐理性,惊悚片从此淡出了院线主流视野。

《鸳鸯楼·惊魂》若无票房操控,1.29亿的票房成绩已属亮眼。然而,这一成绩与影片实际水准存在明显落差。从剧本层面来看,其质量显然未达合格标准。目前该片在豆瓣平台获得4.8分评分,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长评区出现了大量五星好评,但仔细观察这些评论的撰写者,便会发现为"影评人"加引号实属恰当。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