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79更新:2025-09-09 23:12:08

近日,一则令人惊讶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杨颖与黄晓明的社交媒体账号信息意外公开。与此同时,有网友晒出这对昔日明星夫妻儿子“小海绵”就读上海某国际学校的相关照片,引发公众关注。

从提供的照片和视频中可以观察到,杨颖不仅亲自接送儿子上下学,还与前夫黄晓明共同加入了上海某国际学校的家长群。随后,该学校的相关费用信息逐渐浮出水面,包括学费、校车费用等各项支出被详细揭露。

在群聊中,杨颖的备注名称为“max 妈妈”,而黄晓明则标注为“Max huang 爸爸”,两位家长选择以清晰直观的方式表明身份,便于老师迅速识别。

黄晓明加入群组后,有其他家长分享了他与教师的交流记录:据称是出于对学校活动时可能误用小海绵英文名的担忧,他主动向老师询问是否需要在孩子英文名后添加姓氏,并特别标注了相关信息以确保准确无误。

明星们在育儿路上的“接地气”表现令人意外。杨颖与黄晓明加入学校家长群并非个例,歌手张杰曾在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坦言,自己曾拒绝添加各类群聊,直到女儿入园才被迫入群。据他透露,家长群中频繁出现的通知接龙、签到打卡等信息,让不加入便无法及时获取学校动态,更难以与教师及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尽管明星与普通人在生活层面存在诸多差异,但面对家长群的现实压力,却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共性。不禁让人好奇,当这些明星在家长群中回复“收到”“明白”时,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连资源最丰富的明星都不得不"接地气",普通中产家长加入家长群则更要修炼"谦卑忍让"的功夫。所谓"躲得过职场的996,逃不过家长群的007",现代家长从孩子入学起便深陷各类群聊漩涡,其中家长群的实时响应需求尤为严苛。于是常见到这样的荒诞图景:教师一条通知刚发出,群里便出现此起彼伏的"收到"与"感谢";对通知内容一头雾水的家长则紧追着老师追问到底;迟到者则陷入疯狂的群聊回溯,唯恐错过任何信息。一位家长掰着手指粗略估算,仅群聊每日就需回应300余条"谢谢"与"不客气",难怪有人戏称"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在开家长会"。相较于企业群的点名提醒,家长群中的"被@"功能更令人窒息——赤红的提示标记既带来社死体验又充满压迫感,让每位家长都重温学生时代被点名的心境。24小时不间断的群消息更让无数家长练就肌肉记忆,面对通知时几乎条件反射般点开回应。而比"公开@"更令人崩溃的,是群内突如其来的公开批评。曾经的校园噩梦不过是老师让"叫家长",如今作为家长却要在群里承受来自教师的直接压迫。

如果说日常的信息交流与回复仍属琐碎事务,那么当家长群与打卡机制结合,便演变为一场高强度的情绪劳动。据杭州新闻中心报道,其采访的64位小学家长中,超半数人需同时使用五个教育类App,部分家长甚至需每日完成四次打卡任务。这些打卡内容令人咋舌:孩子书写作业时,家长需全程录像并核查笔画是否规范;英语口语训练中,家长多次录音后挑选最佳片段上传至平台;此外还需兼顾体育锻炼记录,如跳绳成绩统计、广播体操教学指导等。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家长对广播体操的动作规范竟需临时学习。从日常监督到成果验收,教育过程已演变为家长主导的全流程自主操作。面对多重身份转换,家长白天奔波职场,夜晚则需化身辅导员、活动策划者乃至物资采购员。据统计,一位合格的当代家长平均手机存储空间的半数以上都用于存放家长群及各类教育应用的数据。

更不用说,部分学校还会布置大量形式主义的任务,连观后感的书写格式都要求字体、字号和行间距等细节。这也解释了为何曾有家长因不堪重负而泪洒现场,"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网络热词一度登上热搜榜。如今,家长群已然成为成年人社交圈中最想退组的群体之一。此前,一位江苏家长因在群内被迫承担本应由教师完成的工作,情绪失控地录制视频表达抗议。

退出家长群有何不可?我们与老师又何干?

如今,家长群已远非单纯的信息沟通工具,而是演变为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复杂互动的关键纽带。在群聊界面中,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乃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多重关系彼此纠缠,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衍生出诸多令人咋舌的互动场景。

有资料显示,部分家长在竞选家委会时甚至将学历、职业背景、资产状况作为核心竞争力展示。公开信息显示,某些家长在竞选宣言中纷纷亮出海外名校硕士学历,列举复旦、同济、密歇根等高校背景,同时提及外企高管、知名会计所合伙人等职业标签,甚至央行外管局等政府部门的关联身份也频繁出现。

另一种极端的内卷现象,正悄然发生在家长群的日常交流中。群友看似随意的消息中,暗含着浓厚的炫耀意味,特权意识渗透在每一个字句里。这样的家长群早已超越了信息交流的范畴,演变为一场无形的财富与资源较量。除了家委会和凡尔赛式的炫耀,家长群中暗流涌动的现象进一步扭曲了原本的家校关系,让普通家长难以置身事外。毕竟,家长的言行举止可能直接左右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影响其校园生活体验。因此,除了要规避言语失误,更需深谙人情世故。一边是持续两小时的幼儿园参观活动,另一边500字作文大赛已悄然开启,这场无声的竞赛正不断升级。

当老师在深夜于群内发送消息时,家长往往迅速回应一篇百字抒情短文,盛赞其"丰功伟绩";即便老师仅布置作业,也会收到"老师辛苦了,老师好用心"的感谢语,附上一串玫瑰与爱心表情包。

向每一位精通运用“老师辛苦了”数十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家长致敬。这些家长显然比流量明星更懂得“影后”“影帝”荣誉背后的努力与积淀。

在部分家长群体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若不主动展示自身优势或寻求资源倾斜,子女可能面临被边缘化、成为社交隐形人的困境。为避免孩子沦为"别人家的孩子",一些家长将教育竞争视为一场父母间的较量,进而将教师视为关键人脉,不仅通过情感投入维系关系,更承担本应由学校履行的职责。这种集体行为模式导致家长群逐渐演变为特权交换场,有报道称,某中学曾通过家委会名义向每位学生收取2000元班费,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部分家长则深陷家长群内部的派系斗争,不得不在各类纷争中站队,仿佛置身于现实版的宫斗剧。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一个权力欲望膨胀的家委会试图操控其他家长的立场,甚至逼迫一名患病儿童退学的情节令人震惊。现实中的家长纷争同样激烈:贵州某小学曾发生37名家长联名上书,要求将一名7岁女童妞妞转学的事件。其理由竟只是该学生家长不愿盲目跟风"鸡"娃,令人愤慨。《金枝欲孽》《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斗剧的剧情,恐怕也敌不过家长群里的日常剧情。

如今的家长群已逐渐偏离其初衷,从最初用于家校沟通的平台演变为家长间激烈竞争的战场。即便是一线明星如杨颖、黄晓明、张杰等人,面对家长群的种种乱象也难以轻易退出。因为家长的强势态度可能会波及孩子的切身利益,影响其教育与成长环境,这是一件关乎未来的大事。相较于那位直言"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网友所展现的底气,更多家长仍处于"心有不满却不敢说出口"的矛盾状态。

从清晨睁眼便踏入竞争赛道的中国宝宝,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家长群的日常互动。当我们勇于直面现实,便会意识到,这些看似琐碎的群消息实则映射着更深层的社会焦虑。家长群本质上是放大镜,将教育场域中的内卷现象集中呈现——在全民焦虑的环境中,即便是平日淡泊的父母,也会在育儿过程中被迫卷入。这种焦虑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上,更渗透到家长自我提升的行动中,形成了一种双向的教育内卷。

杨颖、黄晓明、张杰等明星看似也活跃于家长群,但手握顶尖资源的他们,在子女教育方面显然拥有更多从容。他们无需亲自照料饮食起居,更不用紧盯孩子上网课、辅导作业,而是将这些事务交由保姆、高端私教及顶级国际学校教师代为处理。相较之下,普通家长却往往陷入批改作业的琐碎事务、监督学习的高强度压力,甚至被家长群内部的"宫斗"拉扯得疲惫不堪,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状。

家长退出家长群、学校解散家长群这类表象之举,难以根治背后深植的升学焦虑、功利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的失衡问题。这些变革的涟漪效应,早已超越了单一社群的范畴,触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重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