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能否取代贾玲?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08更新:2025-09-14 12:38:39

贾玲的身影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今年央视春晚与电影春节档均未见她的亮相,社交平台上的更新也变得稀少,近一年关于她的新闻寥寥无几。伴随这份“消失”,各类猜测却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同为喜剧人代表的李雪琴则频繁现身荧幕,无论是与梁龙合作的情景喜剧《黏人俱乐部》,还是与大鹏共同主演的电影《保你平安》,她都成为焦点。似乎在贾玲缺席的这段时间,李雪琴正在悄然填补电影市场中部分“女性喜剧演员”的空白。毕竟在娱乐圈,真正被冠以喜剧女演员称号的演员并不多,而贾玲与李雪琴作为其中的代表,虽风格迥异却各有拥趸。

两人的年龄差达13岁,却共同见证了喜剧形式的变迁。贾玲成长时期,喜剧市场仍以小品、相声为主;而李雪琴所在的年代,短视频、脱口秀与段子已成为主流载体。成名路径亦存在显著差异——与李雪琴凭借短视频迅速走红不同,贾玲曾在7年里默默耕耘,经历漫长的“隐形期”。但正如喜剧的核心往往相通,女性喜剧演员的境遇也存在共性。尽管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可能是巧合,但对快乐的追求与对真诚的坚守,却成为她们共同的精神底色。

若将李雪琴与贾玲视为两个集合,二者重合的关键词或许包括——北京这座城市的烙印、突破圈层的影响力、女性喜剧演员的身份,以及打破传统标签的"非常规"女明星形象。然而差异则体现在成长轨迹、时代背景与世界观建构上。李雪琴曾以"荒野求生"游戏隐喻人生轨迹:在跨越27年的岁月里,每个关键节点出现的机遇如同游戏中随机掉落的道具——平底锅象征生存基础,八倍镜代表观察视角,手枪则暗示突破力量,她的人生哲学便是"选择性拾取":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的可能。

贾玲与李雪琴的人生轨迹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于李雪琴而言,生活或许更像是一场轻松的旅程,而贾玲却始终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从踏入演艺圈的那一刻起,贾玲便将每一份机遇视为必须全力拼搏的战场,在漫长的时光里,她的人生仿佛只有一条路径——唯有通过不懈奋斗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这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或是源于成长环境的塑造,或是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襄阳大山深处的一个普通工人群体家庭,父母的身份平凡,家中还有位比她年长五岁的姐姐贾丹。在邻里眼中,贾家姐妹的性格差异鲜明:姐姐贾丹言语温和、处事周到,而妹妹贾玲从小便展现出独特的个性,总爱站在家门口向过往行人讲述笑话。

在贾玲年少时,她曾热衷于模仿鸟鸣,每天兴致勃勃地发出各种鸟叫声响,并认真向周围人介绍自己正在进行的“表演”。这一时期,姐姐贾丹正跟随戏剧老师学习表演技艺。某次课程中,老师对贾丹面露难色:“你五官过于突出,若能有个更精致的小版你,或许更契合表演需求。”这句话让贾丹灵光一闪,随即带着贾玲前往老师家中。老师初见12岁的贾玲便眼前一亮,直言其“具备演员的天赋”,由此开启了贾玲的艺术生涯。

1994年,贾玲开启了她的表演之路。这一年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影坛的转折之年,冯巩与牛群在春晚舞台上合作的相声《电子公司》成为经典,而坐在电视机前的贾玲或许无法预见,未来将成为这位相声大师的得意门生之一。同年,赵本山因特殊原因缺席了春晚舞台,次年盛夏,他的家乡铁岭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李雪琴。这位日后以喜剧才华为人知的姑娘,本名李雪阳,生于1995年夏日,因属“雪”字辈且寓意温暖,祖父为她取名雪阳。大学时期,她在学院公众号以笔名“破琴”撰写文章,由此诞生了“李雪琴”的艺名。与贾玲自幼热爱表演不同,李雪琴将喜剧天赋归因于铁岭这片土地的馈赠,认为家乡人天生带着幽默基因,而自己的笑点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

李雪琴的童年时光在父母的“三不管”放养教育中悄然流逝——对上网、外出以及学习等事务采取放任态度,任其自由发展。彼时的她常与院中两名男孩为伴,将日子过成无休止的冒险:攀爬树木捕捉鸟儿,将大人们的自行车偷偷藏匿,甚至钻进邻居家的院子沉迷于下载的单机游戏。然而,这份顽皮在学业上却转化为惊人的专注力,每逢考试,她总能斩获班级第一。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她笑着表示:“不好意思不考第一,否则会觉得辜负了父母的纵容。”

与李雪琴的顺遂学业不同,贾玲的求学之路曾经历波折。1998年,怀揣表演梦想的她先后报考了北电与中戏,却均遭遇落榜。次年再度尝试时,恰逢中戏新设喜剧表演班,在填写报名表时为保险起见,她意外勾选了这一选项。令人意外的是,她竟同时被两个专业录取。招生老师致电家中确认选择,而贾玲本人不在场,母亲因口音偏差将“戏剧表演班”误说成“喜剧表演班”。这一小小的口误,竟让贾玲与冯巩结缘,开启了她与喜剧的不解之缘。尽管贾玲事后总调侃自己错失成为章子怡的机会,但冯巩的指导却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回望人生轨迹,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实则是命运的安排。李雪琴与贾玲截然不同的人生开端,最终却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异彩,印证了机遇与选择交织的奇妙。

贾玲与冯巩的缘分,始于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彼时,她刚进入学校一个多月,便接到哥哥的电话,得知母亲病逝的消息。在返乡的列车上,贾玲一边擦拭泪水一边向乘客下跪,恳求借用手机确认母亲是否真的离世。后来才知,母亲因坐姿不当意外跌落,终年45岁。母亲的离世成为贾玲人生中无法逾越的坎,她说:“无论我过得好与坏,都渴望能与母亲共享或分担,只能祈愿自己活得平淡些。”“没了母亲,我再也找不到快乐的理由。”

贾玲与李雪琴的故事虽有差异,却共享相似的基调。19岁的贾玲在失去母亲后陷入低谷,而14岁的李雪琴亦在同年经历家庭巨变。两位母亲的姓名在女儿的记忆中都变得具体——李雪琴称其母为“贾女士”,一个胆小敏感却行事风风火火的“小女生”;贾玲则用“李焕英”称呼母亲,一个爱笑爱打排球的平凡女性。贾女士在丈夫失联后成为单亲母亲,常常因琐事对女儿发脾气,但李雪琴始终没有与母亲正面冲突,而是选择在放学后独自哭泣,用笑容化解家庭紧张。

命运的转折让两人在不同轨迹上前行。李雪琴因父亲生意失败不得不辍学,父亲的离开使家庭陷入困境,而贾玲在母亲离世后,与父亲蜗居于破旧出租屋,经济压力迫使她从事各种工作。一次偶然机会,贾玲遇见恩师冯巩,向他讲述骑鸵鸟赚钱的经历,却因意外摔伤而令冯巩叹息。他随后主动提出为贾玲支付房租,帮助她度过了长达十年的艰难岁月。

两人的故事在时光中交织:李雪琴以“铁岭土匪”的称号闯入北大校园,而贾玲在2013年终于住进有暖气的房间。对于贾玲而言,2009年是重要转折点,彼时她刚来北京第八年仍未出名,回到湖北老家时被姐姐质问:“你这么胖怎么可能出名?”姐姐的愤怒最终因失控而成为铭刻记忆的伤痕。贾玲回忆时苦笑:“若再等半年回家,或许就能避免这场尴尬。”

2010年,贾玲在相声大师姜昆的力荐下,与搭档白凯南共同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出演了经典小品《大话捧逗》。这是她首次以春晚表演者身份亮相,标志着这位女相声演员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2010年,贾玲与白凯南搭档出演央视春晚相声节目《大话捧逗》,凭借精湛的表演技艺赢得观众喜爱。2012年,30岁的她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在节目中曾模仿刘欢的歌声,化身玛丽莲·梦露演绎经典片段,更通过精心的化妆造型,佩戴头套还原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的形象,献唱《爱不爱我》引发热议。随着个人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贾玲的收入亦水涨船高,但她在北京求学发展的第11年间,始终选择优先改善亲人的居住条件,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重任放在首位,直至当年才终于租到带暖气的住所。

贾玲在事业取得阶段性突破之际,北大就读的李雪琴却陷入了人生低谷。虽然她与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奔波于互联网大厂实习或校园活动,但这些日常总让她缺乏参与感。彼时的李雪琴曾与男友交往,对方通过心理学书籍分析她的状态后直言:"你有抑郁症"。起初她并未在意,直到大四面临出国深造与毕业论文的双重压力,症状逐渐恶化。那段时间她闭眼便心悸,走路常莫名落泪,甚至产生严重自杀倾向。在向学校心理中心求助时,工作人员却坚持要通报学院,即便她恳求"我就差跪下来求他了",仍被告知学院。这个决定令她备受打击:"我一直很爱学校,但这件事是我最失望的"。

毕业后,李雪琴赴纽约大学求学,但城市环境却不断加剧她的抑郁状态——高楼耸立遮蔽天空,快速流动的街头行人,流浪汉聚集的街角,以及常年阴雨的天气,她形容纽约的天像"一条缝":"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下雨"。通话中她向母亲贾女士坦白撑不住了,希望休学。母亲简单回应:"那你回来吧"。2018年,23岁的李雪琴休学回国,加入朋友的创业团队,却因工作内容缺乏价值而感到迷茫。同年9月注册抖音账号后,仅发布第三条视频便引爆流量池,单日暴涨200万粉丝。

时代变迁改变了成名路径,贾玲历经十年打磨终获认可,而李雪琴却在十余天内实现突破。李雪琴自14岁起便遵循"三不原则":不浪漫、不自信、不快乐。其中不自信的情绪伴随最久,即便成名后面对"梦想是什么"的追问,她仍坦言希望成为被他人记住的"美女"。这种渴望源于她早年因身材遭受的恶意,比如有人嫌恶地说"不要坐在我旁边",或是对追求者坦言"想要一个好一点的基因"。

24岁那年,李雪琴为获得心仪男生的青睐拼命减肥,但男友却戏称要她瘦到100斤才能被拥抱。这个数字成为她心理的阴影,自此抗拒拥抱行为。相较之下,贾玲的恋爱经历更为克制,即便大学时期调侃"时间都用在谈恋爱",面对"回老家"的邀约仍选择婉拒。23至28岁期间,她几乎未涉足恋爱,而是专注相声事业。刚从中戏毕业时,她以瘦削身材与标志性酒窝成为"美女相声演员",但随着工作压力增加,体重持续上升,时常因忙碌而放纵饮食。

2016年,贾玲创立"大碗娱乐"签约张小斐,随后带着团队参与《欢乐喜剧人》节目,连续准备11个喜剧作品,工作强度堪比马拉松。34岁之际,她开始思考母亲李焕英的生育话题,但依然选择推进电影创作。同年,李雪琴获得300万投资创立"十斤文化",团队仅4人且都是好友。尝试过直播带货却反响平平,随着流量消退,她愈发焦虑。为节省成本,团队从北京迁至沈阳,在东北的创作氛围中尝试喜剧表达。

2020年夏天,李雪琴通过《脱口秀大会》实现突破,节目中的李诞、罗永浩、大张伟等对其赞誉有加。同时,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上映,该片恰是献给母亲的20年纪念。尽管电影初期评价一般,但贾玲以"把心掏出来了"的真诚态度赢得认可,最终成就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纪录,并重新带火了张小斐。这一年,贾玲与李雪琴的人生轨迹在不同维度交织,见证着时代与个人的双重蜕变。

二十年光阴流转,贾玲从青涩少女成长为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其间历经无数艰辛与磨砺,最终在演艺事业上崭露头角。最令她心痛的,是未能让母亲亲眼见证自己的蜕变与成功。每当夜深人静,她总爱躺在床上反复想象:若母亲尚在,定要为她购置宽敞的居所、豪车,带她畅游异国、体验现代化生活,让她品尝珍馐鲍鱼,感受恒温的舒适......尽管深知这些愿望已成奢望,她仍一遍遍在脑海中反复勾勒,将思念化作永不熄灭的星光。

贾玲在母亲生前曾于北京购置一件绿色皮衣,却因尺码不符不得不返回北京准备更换。令人遗憾的是,在她尚未完成更换事宜,重新将合身的大衣带回母亲身边之前,母亲的离世便已降临。而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终幕中,片中角色李焕英最终身着那件绿色皮大衣,与贾玲并肩而立。现实中未能达成的心愿,竟在银幕上获得了圆满的回应。

对于李雪琴与贾玲而言,2021年都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在2020年完成《你好,李焕英》的拍摄后,贾玲在随后两年间几乎未再涉足大型影视项目,转而参与多档综艺节目。每当被问及回归导演岗位的时间,她总会微笑着表示:"再等等"。相较于几年前的频繁亮相,如今的贾玲似乎更专注于沉淀自我,不仅在影视创作上的步伐放缓,其在公众视野中的出现频率也明显减少。

随着在《脱口秀大会》中的出色表现迅速走红,李雪琴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篇章,逐渐活跃于多档综艺节目。她之所以能获得广泛喜爱,或许源于塑造了普通女孩的形象——面对生活中的焦虑、恋爱困扰与人际难题,既保持真实感又具备独特魅力,这种亲和力与智慧让她在综艺舞台上脱颖而出。李雪琴曾坦言:‘真诚是我唯一能拿出手的资本’,这一特质与贾玲的生存哲学不谋而合,后者也表示:‘我的处事之道,始终源于真诚’。

今年贾玲年满四十,李雪琴迎来二十七岁生日。尽管两人在年龄上相差十三岁,看似分属不同世代,但作为从喜剧领域跨界发展的艺人,她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让李雪琴崭露头角的脱口秀行业,女性从业者始终处于少数地位;而同样深耕相声领域的贾玲,也曾经历过性别壁垒的困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越时代的共鸣不仅体现在生存困境中,更彰显于她们共同的艺术追求——贾玲自幼痴迷于一切能传递欢笑的媒介,李雪琴则直言自己的终极目标是"用喜剧让世界变得更温暖"。

以2003年相声大赛夺冠作为起点,如今贾玲已经从业二十载,而李雪琴则凭借短视频平台的爆发走红四年。两人的人生轨迹如同两条平行线,在过往岁月中鲜有交集。然而深入观察会发现,她们的奋斗历程却有着惊人的共性——都曾经历过事业低谷的挣扎,最终都把握住转机向上攀升。贾玲在采访中表示:"当下的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出现像我这样的女性艺人,以及像李雪琴这样通过新媒体崭露头角的创作者,都在拓展着对女性形象的多元认知。"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贾玲处于蛰伏阶段,实则她正以导演身份全身心投入第二部电影的筹备制作。此次项目中,她不仅携手挚友张小斐再度合作,更特邀李雪琴参与演出。值得关注的是,这对素有默契的搭档似乎正在打破过往的平行线轨迹,为观众带来新的可能性。

2010年的除夕夜,贾玲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节目播出后,她致电湖北老家,父亲在电话那头回应,由于她的表演被安排在零点之后,家家户户沉浸在烟花爆竹的喧嚣中,贾玲的声音仿佛被淹没。同年,15岁的李雪琴带着忐忑离开铁岭,前往本溪开始高中生活。那是她首次独自离乡,与挚友分别的瞬间,内心泛起涟漪。对贾玲而言,那一年标志着某个阶段的落幕;对李雪琴来说,亦是人生轨迹的转折。她们未曾预见,未来将面临更复杂的际遇,而广阔世界既充满未知的艰辛,也蕴含着无限可能。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