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测评,这部营销再多也一定不要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10更新:2025-09-16 04:03:42

今年春节档影片我已经逐一试看,包括《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红毯先生》《第二十条》以及《我们一起摇太阳》。唯独《熊出没》因受众特殊性,作为有娃家庭的必看之作,其独立宇宙体系无需额外点评。本次观影分享基于个人主观感受,全程零收钱,观点仅供参考。简明扼要来说:《第二十条》不建议观看。需提醒的是,《我们一起摇太阳》由韩延执导,彭昱畅李庚希主演,讲述重症患者相互救赎的故事,尽管剧情温暖但存在叙事冗余问题,整体表现未达预期。

出于测评需求,我本不愿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走进影院观看绝症题材影片。作为导演韩延的第三部此类作品,电影在情感渲染方面已形成固定模式,诸如患者痛苦、焦虑的家属、煽情配乐以及刻意安排的泪点等元素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并不罕见,但影片中过度追求戏剧效果的处理方式仍显刻意。尤其令人困扰的是,演员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进行表演,这种对流行文化的滥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不过,李庚希的细腻演技为影片注入了亮点,其表现力在同辈演员中更为突出。

《红毯先生》以讽刺喜剧的形式描绘娱乐圈生态,由宁浩执导、刘德华主演,看似具备吸引人的元素,却最终沦为令人昏昏欲睡的平庸之作。观影过程中频繁出现想打盹、刷手机、甚至希望将刘德华从剧组解救的念头,折射出影片在叙事与表演上的双重困境。刘德华饰演的资深港星刘伟驰为争夺影帝头衔,与导演宁浩本人扮演的林浩共同拍摄农村题材电影,这种刻意制造的自我解构并未转化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反而陷入无休止的圈内自嘲。影片既未能实现艺术表达与大众情感的共振,也未能达到预期的喜剧效果,实为一场令人失望的娱乐自我消费。

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通常依赖演员的表演实力与市场号召力来吸引观众,《红毯先生》却将刘德华的个人经历作为叙事核心,导致观众容易将角色与本人混淆。这种创作手法需要导演具备极高的信任度,而结果却是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失利。相比之下,《第二十条》虽被部分观众避而不看,但其营销力度远超前作,且导演张艺谋的名气更显突出,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该片豆瓣评分高达7.9,这究竟是评分体系的偏差,还是观众审美出现了断层?影片看似汇聚了实力派演员阵容,实则以雷佳音与马丽的夫妻互动为主线,案件侦破仅作为剧情支点。这对角色被设定为典型刻板印象——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性格怯懦,马丽则化身爱管闲事的全职主妇,二人间的对话几乎贯穿全片。早期尚存些许喜剧效果,但随着剧情推进,这种持续不断的争吵逐渐演变为令人烦躁的噪音,甚至让观众产生冲动想要用板砖终结这场冗长的"嘴炮大战"。更值得商榷的是,其他配角也频繁陷入无意义争执,最终形成了一部以争吵为卖点的低质作品。即便观众忍耐度再低,耗费两个小时在影院观看此类内容,也远不如在菜市场观察陌生人讨价还价来得充实。

案件处理环节引发争议,两名检察官在取证过程中因未携带证件遭保安拦截,导致关键证人赵丽颖陷入危险境地。剧组通过强行制造时间与空间的错位,让饰演聋哑人的赵丽颖在有限的戏份中展现了精湛演技,尽管其角色仅有四五分钟的镜头,但依然凭借细腻的表演传递出人物的坚韧与无助。

该影片中,张艺谋再度呈现其惯常的强奸情节,此次受害者为赵丽颖饰演的角色,其聋哑人设定与恶霸的侵害行为形成强烈对比。角色丈夫被锁链束缚于门外,被迫目睹全过程,而施暴者更以抽走衣物的方式进行羞辱性展示,此类细节堆砌已达到令人反感的程度。尽管前段剧情通过对话交代了角色遭遇,但后续仍强行插入冗长的案情回溯场景,仿佛刻意制造彩蛋效果。此类情节设置已非首次出现,观众难免质疑其创作动机,认为过度依赖此类桥段已偏离叙事本质。影片包含车祸、霸凌、坠楼等多重冲突,最终却以空洞的说教式结局强行升华主题,整体节奏与情感表达均显突兀。

《飞驰人生2》延续了韩寒导演标志性的叙事风格,影片中沈腾的精彩演绎让“含腾量”再度拉满。对于第一部的忠实观众而言,这部作品既保留了熟悉的笑料配方,又在兄弟情义与逆袭主题上进行了细腻打磨。故事依旧围绕落魄车手与挚友的冒险展开,他们在巴音布鲁克的壮阔场景中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反击,用幽默化解困境,以热血重燃斗志,最终对那些背后搞事的小人实现精准打脸。

从内容深度与情感基调来看,第一部作品呈现了更为多元的叙事层次与密集的喜剧元素,而第二部则转向了更具压抑感的悲情路线,并在情节设置上提高了挑战难度。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部中张弛(沈腾)以父亲形象贯穿始终,而在第二部中,这一角色被重新定义为儿子被亲生父母接走出国,且全片女性角色彻底消失。这种设定变化或与韩寒此前备受争议的性别观念有关,毕竟在创作中若缺乏对女性角色的深入理解,刻意剔除女性元素也可能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整部影片由此构建出一个纯粹的男性世界,其叙事逻辑也回归到更具传统色彩的'胜利文学'框架之中。

赛车前的准备过程过于冗长,而张弛在多重困境中逆风翻盘的剧情发展引发了不少争议。面对车配件缺失、路书遗失、对手蓄意干扰、规则争议等挑战,他仍以第六名的成绩完成比赛,车队更斩获冠军。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胜利让观众感到些许违和,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热血往往让人既无奈又振奋。比赛中张弛与往昔自我的对话桥段极具感染力,令不少观众红了眼眶。尽管存在情节张力不足的质疑,但赛事全程呈现的笑点、泪点与燃点仍足以打动人心,豆瓣8.1分的评价似乎与实际体验存在落差。

《热辣滚烫》作为贾玲的导演处女作,其叙事逻辑与《飞驰人生2》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后者对角色成长轨迹的层层铺垫,本片前期铺垫稍显冗长,导致观众难以深入理解女主角投身拳击运动的内在动因。尤其对于熟悉原版《百元之恋》的观众而言,贾玲在情感铺垫与人物动机刻画上的青涩手法更为突出。影片中诸如"短暂对视即产生感情"、"亲密关系建立后迅速同居"等情节转折,均引发观众对叙事节奏与人物关系发展的合理质疑。

影片聚焦于一位性格中存在着明显过度讨好倾向的女主,她习惯性地将他人需求置于自身之上。导演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压迫性情节,展现了人物在生活重压下的挣扎,而其中穿插的温馨小细节则巧妙缓解了紧张氛围。剧中健身教练的本土化角色设计颇具巧思,既保留了原作精神内核又增添了本土共鸣。当女主正式踏上拳击训练的征程时,剧情随之进入高燃阶段,这种真实呈现的艰辛历程与贾玲本人的蜕变经历高度契合,赋予影片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关于贾玲形象转变的视觉呈现,片方刻意保持神秘感,这种策略引发了部分观众的争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体重减轻100斤的转变确实令人震撼,这种真实改变所带来的冲击远超商业噱头。影片上映后持续占据热搜榜单,即便在流量明星的绯闻事件曝光时,贾玲的蜕变仍是最具话题性的话题。观影数日之后,这种视觉冲击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从2023年1月4日210斤的体重到11月24日减至117斤,期间甚至突破109斤的低谷,这样的蜕变让每个减肥者和健身爱好者都能感同身受。当看到女主角练就一身腱子肉准备登台时,镜中那个曾经肥胖的自己与如今充满生命力的躯体形成鲜明对比,这份由内而外的转变令人动容。影片中那句"活着真好"的感悟,正是对自我突破最深刻的诠释。相较于《飞驰人生2》中充满竞技对抗的故事,《热辣滚烫》更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其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胜利。即便在拳击赛场上失利,主角依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核,让观众在感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力量。相比日版结局,中国版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呈现,这种处理方式更能引发共鸣。

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与《你好,李焕英》相似,其导演手法仍显青涩,但展现出的真诚与付出令人动容,堪称全情投入。在最近的直播中,她依旧保持着瘦削的身材,而性格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少了往日的活泼与幽默。无论这种转变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成长,都应尊重她追求真实自我的选择。期待她能够以更从容的姿态演绎人生,无需时刻扮演逗乐者的角色。

前两部作品不推荐观看,尤其是《第二十条》绝对不宜尝试。不过,若您是《飞驰人生1》的粉丝或欣赏沈腾的表演,那么《飞驰人生2》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样,贾玲的忠实观众不妨观看《热辣滚烫》,这类影片虽未达到令人欲罢不能的水准,但观影体验相对稳妥。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