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谢晋小儿子感染新冠去世,一门三子,悲情家世堪比电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78更新:2025-09-16 21:12:59

据媒体报道,已故著名导演谢晋的小儿子谢佳庆近日因新冠肺炎相关并发症不幸逝世,享年66岁。

电影人俞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透露谢晋导演唯一在世的儿子阿四(本名谢佳庆)因感染新冠病毒,于今日凌晨3时在华东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离世。

上海青浦福寿园中,谢晋与徐大雯夫妇的身后,除了长子谢衍及次子阿三外,如今又多了一位家庭成员。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晋的创作生涯跨越半个世纪,其作品深远影响了几代观众。他不仅发掘并培养了秦怡、姜文、潘虹、刘晓庆、赵薇等电影界杰出人才,更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为中国影视艺术奠定了重要基石。然而,这位传奇导演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波折。11923年,谢晋出生于浙江上虞,其家族源自东晋名相谢安。为纪念祖先在淝水之战中守护东晋国脉的功绩,谢晋之名寄托着家族对历史英杰的敬仰,号“淝捷”。

在刘禹锡的诗作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名句广为流传。其中提到的“谢”字,正是指代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谢氏家族。作为当时与王氏家族齐名的世家大族,谢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成员如谢安、谢玄等皆为显赫人物。这句诗通过燕子的意象,暗喻豪门望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历史长河中权力更迭与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刻主题。

谢晋出生于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其祖父在当地享有盛誉,而父亲则选择南下发展,最终在香港成为颇具声望的会计师。在家族传统与期望的双重压力下,作为家中长子的谢晋理应承袭家业、光耀门楣,继承父业的路径也无可避免地指向了考入顶尖学府或赴海外深造以获取博士学位。

谢晋的母亲陈振美出身地方望族,作为第四位千金对戏曲有着浓厚兴趣。每逢乡间戏班登台,她必亲自前往观赏,将戏剧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幼年谢晋心中。1930年代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里,谢晋一家迁居上海。初抵陌生城市,母亲为安抚谢晋的思乡之情,特意带他走进电影院。首次观影时,经典影片《姊妹花》便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开启了艺术人生的序章。

1941年的盛夏,谢晋毅然决然地做出人生重大抉择,投身于戏剧学校的深造。然而这一选择却引发了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据记载,谢晋祖父生前曾立下家规,明确规定谢氏后人不得涉足赌博与股票交易,亦不可踏入演艺圈及关联行业。谢晋的这一选择无疑打破了家族延续多年的传统禁令。

尽管面临诸多考量,谢晋依然选择坚定前行,前往四川并考入江安国安戏剧专科学校。在这段求学岁月中,他邂逅了未来的伴侣——徐大雯女士,两人最终携手共度一生。

1946年秋季,导演谢晋与徐大雯在上海举行了婚礼,由戏剧教育家洪深担任证婚人。这段婚姻让来自四川的徐大雯成为上海的媳妇。婚后次年,谢晋进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学习,并于毕业后同年加入大同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1954年,他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标志着其导演生涯的正式开启。

当谢晋的事业迈入新阶段之际,夫妻二人迎来了他们的长女谢庆庆。两年后,长子谢衍的降生让这个家庭更加圆满。然而,随着女儿逐渐成长,谢晋发现庆庆在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稍逊于同龄孩童。经过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确认庆庆存在智力发育迟缓的情况。面对这一现实,谢晋内心充满愧疚与担忧,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希望通过经济保障为女儿创造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1953年,徐大雯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谢建庆。然而,这份喜悦很快被沉重的现实所取代:年幼的建庆被确诊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并伴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相较于长女的轻度智力障碍,这个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更为严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双重考验。

百年之后,面对两个身患疾病的子女,谢晋夫妇决定再度迎来新生命。1956年,谢晋执导的《女篮五号》引发轰动,影片的成功不仅为他带来荣誉与票房,也迎来了第四个孩子——儿子佳庆(阿四)。在经历前两次生育的波折后,谢晋第一时间为小儿子进行全面体检。医生的诊断结果令人心慰:小儿子健康状况良好。谢晋夫妇相拥痛哭,仿佛终于拨云见日。然而,命运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新的挑战悄然逼近。

那个特殊的春天,谢晋的父亲因无法承受屈辱选择吞服安眠药离开人世。次年,谢晋的母亲在绝望中也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年后,黑暗终于过去,迎来了曙光。面对双亲离世的创伤与四个体弱多病的子女,谢晋与妻子始终没有放弃,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1959年,谢晋执导的《红色娘子军》不仅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更斩获最佳导演奖,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段时期,谢晋因工作繁忙,几乎无暇顾及家庭事务。妻子独自抚养四名子女倍感艰辛,最终将年幼的四子送往托儿所。然而,托儿所设施简陋,卫生条件欠佳,阿四频繁出现健康问题。一次高烧引发的抽搐症状后,他罹患急性肝炎与羊癫疯,导致智力发育受损。接连不断的不幸让谢晋陷入深深的悲痛,内心充满负罪感,自责不已。

许多人都不禁疑惑,当夫妻双方都保持健康状态时,为何子女却接连出现身体残疾或体弱多病的情况?作为电影圈内知名的酒瘾严重者,谢晋曾一度将酒精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因妻子体质欠佳,怀孕期间的健康状况或许对胎儿发育产生了一定影响。正是这些身体欠佳的子女,使得平日里行事果决、雷厉风行的谢导,在为人父后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温柔气质。每当凝视着孩子们的眼神中,始终饱含着深切的自责与悔意。

谢晋对孩童的深切关爱,曾通过电影《启明星》中的情节展现于大银幕之上。影片中老三、老四常遭欺凌的场景,实则映射出谢晋童年时期的真实遭遇。在拍摄《最后的贵族》期间,他将节省的生活津贴用于购置一只滑稽玩偶。由于智力发育情况特殊,谢佳庆无法完成积木或拼图等游戏,但只要轻轻捏动玩偶,便能唤起他的欢笑。

中国著名导演谢晋虽以艺术成就闻名,却在家庭生活中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因三个孩子需长期治疗,家庭经济长期处于拮据状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备受尊敬的电影人竟从未拥有一套像样的西装。在重要场合,他常常从上影厂道具车间借取服装,活动结束后再原样归还。连袜子破损这样的小事,也需由妻子亲手修补后才能继续穿着。

在那个特殊年代,家中唯一健康的长子谢衍庆成为谢晋夫妇心中最大的慰藉。年幼的他便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既要为被关押在“牛棚”的父母送饭送信,又要照料患病的祖父母和无法自理的弟妹。这种艰难的生活并未磨灭他的求知欲,青年时期他先后在安徽农村插队当农民、前往新疆从事煤炭开采工作,始终保持着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

1983年,凭借著名影星卢燕的帮助,谢衍庆历经周折获得赴美学习机会,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系深造。他执导的首部作品《女儿红》启用周迅担任主演,随后的影片《花桥荣记》更曾入围金马奖,展现出卓越的导演才华。这些成就不仅印证了他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也体现了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梦想的坚韧品格。

谢晋的事业逐步走向成功,但个人生活始终未能有所建树。曾有媒人试图为他牵线搭桥,他却坚定回应:"我有两个脑瘫的弟弟,我有责任照顾他们一生。"这句话让所有婚事无疾而终。随着事业的稳步发展,谢晋内心的欣慰逐渐浮现。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他重重一击——1991年,二儿子谢建庆因哮喘病情恶化不幸离世。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谢晋几乎崩溃。此后多年,他将全部情感寄托在年幼的小儿子阿四身上。清晨出门时,阿四总会将父亲的包递到手中,并摆放好换下的拖鞋;夜晚归家时,他又默默接过包袋,为父亲系好鞋带。这份长达数十年的"工作",早已成为父子间最温暖的默契。因阿四幼时曾两次走失,谢晋养成了每次他离开片刻就高声呼唤"佳庆"的习惯。尽管阿四偶尔会表现出不耐烦,但谢晋始终面带笑容,用无言的包容守护着这份特殊的亲情。

谢晋深知年岁的增长意味着责任的加重,遂为年幼的阿四提前规划未来。他将祖传的谢家老宅无偿捐献给谢塘镇人民政府,同时将1988年购置的150平方米上虞房产,以及上海的居所一并过户至阿四名下。他多次叮嘱长子:"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必须守护好这个苦命的弟弟。"

谢晋与阿四皆曾感叹‘苦尽甘来’,然而在谢晋的人生哲学中,苦难的终点仍是苦难的起点。2006年,家中唯一尚且健康的长子在协助父亲谢晋排演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时,不幸确诊罹患肺癌,这一打击让谢晋的晚年陷入更深的悲凉。

谢晋的儿子谢衍在排演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期间,暗自处置了在美国的房产,独自返回阔别二十载的上海,全心陪伴年迈的父母。他提前撰写了遗嘱,将75%的财产留给弟弟阿四,剩余25%留给双亲。在妥善安排身后事之后,他换上整洁衣衫前往医院。起初,他恳求亲友不要将病情告知父母,因此直到离世前一周,谢晋夫妇才得知儿子住院的消息。当他们赶到医院时,谢衍已病重卧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见到父母的瞬间,他虚弱地轻声说道:“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然而,这句话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告别。8月23日,这位令父母骄傲与牵挂的孝子永远离开了人世。此后,谢晋陷入深深的悲痛,失去两位儿子后,年过八旬的他身心俱疲,常常独自走进儿子的房间整理遗物,轻抚儿子的照片。55天后,他受邀参加上虞市春晖中学建校百年庆典,临行前对妻子大雯说:“我隔天就回来。”然而当晚,谢晋便在酒店突发意外,次日清晨被服务员发现已停止呼吸。离世时,他独自一人,未曾留下任何告别的机会。

年幼的阿四对死亡尚无概念,他蹲下身,将父亲被白花掩埋的拖鞋轻轻拾起,谨慎地摆在门边。这一幕令所有曾受谢晋导演提携的明星们眼眶湿润,纷纷落泪。2016年2月,90岁的徐大雯在不安中悄然离世,无奈之下,年幼的阿四只能由家中唯一的幸存者——姐姐照料。尽管女儿患有轻度智力障碍,但她的丈夫心智健全、性情温和,这份陪伴成为谢晋夫妇晚年最温暖的慰藉。此刻,阿四已与父母兄弟在彼岸重逢,仰望着同一片星空,悲喜已成过往,唯有繁星依旧闪耀。尽管故人终会离去,但谢导留下的光影记忆与浩瀚银河一般永恒,每一帧画面都将镌刻在我们的集体回忆中。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