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商店》:一流原著,二流电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07更新:2025-09-17 01:36:44

《照明商店》作为今年冬季备受期待的影片之一,改编自韩国漫画家姜草的经典同名漫画作品,由章若楠、白宇帆联袂主演。故事围绕一家照明商店周边的居民楼展开,几位看似无交集却暗藏玄机的人物在接连发生的诡异事件中,逐步展开复杂的人际纠葛与神秘往事。尽管在部分社交平台上评分趋于平平,但上映一周便斩获1.4亿票房,作为新人导演的中小成本作品,其表现堪称亮眼。对于无法剧透的观影体验,我只能以一名长期关注姜草漫画的读者视角,分享一些浅显的观后感。

姜草作为一位文学系出身的创作者,虽未接受过系统化的艺术与绘画教育,却凭借其卓越的叙事才能和独特的构思视角,自2002年建立个人网站发布作品以来便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其漫画作品已成功转化为《公寓》《傻瓜》《纯情漫画》《痛症》《邻居》《26年》等多部韩国电影,近期热门韩剧《超异能族》亦源自其原作。在众多作品中,《照明商店》因其改编难度被业界视为挑战性案例——该作自2011年问世至今方迎来影视化改编,除中国购入版权的版本外,同名韩剧亦正在拍摄中。分析指出,其改编困难主要源于三大核心要素:首先,复杂交错的叙事结构要求同时处理多条故事线,配合频繁的插叙、闪回及视角转换,辅以生死两界间的穿梭转换,对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度提出极高要求;其次,作品采用群像式人物塑造手法,缺乏明确的主人公视角,导致叙事引导存在天然障碍;最后,风格融合度较高,开篇以恐怖故事与都市传说构建氛围,最终转向温情悲伤的收尾,这种类型跨度的处理需在改编时进行必要类型归整。

许念这一角色由章若楠饰演

在中国电影版《照明商店》的观众反馈中,关于影片类型与调性的争议已初现端倪。部分观众指出其叙事存在明显的风格跳跃,如“前段爱情主线、中段恐怖氛围、后段情感爆发”的结构突兀,同时对“煽情过度”“类型混乱”等表述颇有微词。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作为导演蔡耳朵的处女作,影片在制作完成度上展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准。据悉导演从场记做起,逐步积累经验晋升为导演,这种职业路径使其对商业片的流程把控与技术执行具备一定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在类型限制上的突破颇具看点。在审查制度与恐怖元素的双重约束下,导演成功构建了符合市场接受度的恐怖氛围,尤其在有限场景中制造紧张感的能力值得肯定。然而类型转换的失衡成为主要争议点,其一表现为前半段悬疑惊悚与后半段情感宣泄之间缺乏自然过渡;其二则是原著中更具冲击力的恐怖设定被弱化,尽管漫画中存在大量经典恐怖场景,但在影视改编中未能完整呈现,导致部分观众产生观影预期落差。

从改编策略来看,编剧主要采用“减法思维”进行创作调整。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幅精简原著中的群像角色,对部分敏感人设进行融合与弱化;场景设计上则将故事浓缩至公寓与商店两个核心空间,省略了原著中的多个重要场景;叙事结构上确立章若楠与白宇帆饰演的年轻情侣为主线,搭配有限配角关系,以女主对邻居的疑点调查构建故事主线;在主题表达上,弱化了原著复杂的情感纠葛与社会批判,回归基础的爱情与亲情叙事。

尽管前三点调整具有明确的商业考量,但对母亲角色的改编却令人遗憾。原著中死后无法言语的中年母亲通过“取下灯泡”这一行为揭示深沉母爱,其沉默的肢体语言与无法说话的设定形成强烈冲击,尤其在子女得知真相试图陪同死亡的反转情节中,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而电影版本则将该角色改为美艳形象,虽然柳岩的演绎赋予了更多戏剧张力,但整体设定相较原著显得更为俗套,削弱了原作的文学力量。

在《照明商店》原著中,"反甲女"作为贯穿整部漫画的重要角色,其爱情故事充满戏剧张力。她不仅以牺牲自己拯救男友,更在最后关头选择尾随爱人,将本该圆满的纯爱结局转变为令人不安的恐怖场景。这位角色与照明商店老板的对话极具深意,她意识到拯救爱人实质上是在唤醒对方的记忆,而"他不记得我"的痛苦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在原著中得到充分展现,其他角色如母女间的羁绊、女女恋人对爱情的执着,以及主角为爱付出却未被铭记的悲剧,共同构成对人性深刻的剖析。然而电影作品在爱情线的处理上显得平庸,情节发展缺乏新意,从开头到结尾都如同预期般展开。

原著的魅力核心在于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度挖掘,这种文学价值在电影改编中应当得到保留。尽管新导演和团队的制作质量值得肯定,但对于姜草的粉丝而言,这种改编仍是令人遗憾的。如果影片是原创作品,或许更能理解其中的用心,但在一流文学基础上创造二流影视作品,难免造成情感表达的失效。当下国内影视行业普遍存在原创佳作稀缺的现象,大量购买日韩版权进行改编的案例中,鲜少出现优秀的改编作品,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值得关注的是,影视行业反复提及的"文化输出"愿景与实际的版权交易存在明显落差。我们向海外输出的版权往往局限于本土难以制作的商业类型,如穿越、重生、恐怖、耽美等,而这些类型反而成为被国际市场追捧的对象。这种"被模仿"的现状让人心情复杂,既感叹文化产品的价值被异化,也反思本土创作能力的局限。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