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李可乐》:不仅仅是一部好哭的萌宠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73更新:2025-09-17 06:55:08

12月伊始,电影市场迎来了一部备受期待的亲情主题作品——《再见,李可乐》。在连续数月由悬疑类型片主导的观影热潮中,这部充满温情与情感共鸣的影片为观众尤其是亲子群体带来了全新的观影选项。

图片

观看《再见,李可乐》时,观众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父母,那些亲子之间弥足珍贵的回忆在影片一幕幕温情细节中被悄然唤醒。为实现女儿李妍在高三前夕许下的微小心愿,父亲李博宇毅然决定带她前往阿勒泰体验滑雪乐趣。然而命运弄人,意外让李博宇陷入脑死亡状态,迫使身为母亲的潘雁秋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当家庭逐渐失去温暖,一只名叫可乐的小狗却在寒冬中毅然闯入她们的生活,既成为母女矛盾的导火索,也化作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图片

电影《再见,李可乐》由导演2020年创作的小说《爸爸是只“狗”》改编而来,正如《寻梦环游记》所诠释的:“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影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父亲的深切怀念,成为故事最令人心动的情感内核。在影像化改编过程中,导演巧妙选取了小说中富有生活气息的片段,通过李妍的成长轨迹与母女情感的微妙演变,展现了跨越时间线的叙事张力。此类颇具挑战性的结构若处理不当易沦为平铺直叙,但《再见,李可乐》却以朋友般的视角呈现家庭日常,让观众在温暖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图片我很喜欢《再见,李可乐》的一点是,它对于母女关系的展现很细腻真实。过往亲情类型电影很容易被人诟病的一点是,设置的亲子间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代际问题,或者是缺乏沟通,这也导致很多故事看起来千篇一律。《你好,李焕英》之所以能够如此戳人泪点,就在于贾玲是投入了自我的情感,甚至是将自己心头的创口揭开给观众看,虽然有几分残忍,但能够获得观众的高度共情。图片《再见,李可乐》同样如此,像李妍这样一个还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挚爱的亲人骤然离世,而且父亲的死还与自己有关,内心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而母亲同样有着无限的痛苦难以诉说,她们不仅仅是母女,更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女人,如何互相依偎着走出伤痛,进入到人生新的阶段。没错,生死有边界,但爱不会终结。王小列导演,应该是当代中国最会拍狗的导演之一。图片

他执导的《神犬小七》与《神犬奇兵》作为陪伴一代观众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深厚的故事创作功底。凭借摄影师出身的背景,他曾在《战狼2》中负责非洲与冰岛场景的拍摄工作,丰富的创作经历为后续作品奠定了扎实基础。然而,撰写剧本相对简单,真正挑战在于将这些角色呈现在银幕上。业界普遍认为,动物题材影视作品的制作存在双重难题——既要还原真实生物行为逻辑,又需平衡人类情感投射。优秀的狗狗题材电影必须遵循一个核心原则:所有动作设计都应基于犬类真实的习性特征,而非简单复制人类想象。这种创作理念在当下养宠家庭日益增多的语境下尤为重要,如何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与爱犬共处的温馨体验,已成为衡量此类作品成败的关键要素。

图片

电影中的可乐虽看似平凡,却在无数关键时刻悄然托举着李妍母女的人生。最令人心碎的并非它显性的助力,而是绵长岁月里无声的守候。这种陪伴恰似最深情的告白,也正因如此,当母女在电影尾声与可乐依依惜别时,才透出如此深刻的眷恋。李妍与母亲潘雁秋的羁绊亦是如此,在女儿出嫁前夜,潘雁秋从旧箱中取出那件迟来多年的嫁妆——原来母亲以一人之力,默默践行着与丈夫生前的约定,每年为女儿储存30克黄金。这份跨越生死的承诺,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闪耀,成为母女间最动人的纽带。

图片

这个女人的坚韧令人震撼,但正是源于对丈夫的坚守与对女儿深沉的爱,才让她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转变。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默默的奉献往往就藏在这种无声的陪伴里。而可乐的出现,恰似一剂温柔的解药,让潘雁秋与李妍这对陷入僵局的母女在磨合中逐渐靠近。若没有这只小宠物的介入,李妍或许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家庭关系也可能持续恶化。电影通过可乐的视角,为观众打开了独特的观察窗口——我们看到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宠物的疗愈作用下重拾温情,见证它如何以独特的方式重塑亲情纽带。这种将治愈元素与家庭伦理深度融合的叙事手法,远超普通萌宠片的层次,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情感共鸣。

图片

电影结尾处,年迈的可乐虽然行动迟缓,却依然拄拐杖现身李妍的婚礼现场。这一幕既可能被解读为李博宇以另一种生命形态重返女儿的婚礼,也可能暗示可乐作为独立个体完成了其陪伴使命。导演刻意留白的叙事手法赋予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无论选择哪种解读,核心主题始终围绕着「爱始终存在」的温暖力量。影片在情感高潮处传递出深刻哲理:那些深爱我们的人,会以各种方式持续守护着我们,而我们应当带着勇气向前走,不必回头凝望,因为重逢终将到来。

从潘雁秋的视角来看,可乐的出现成为她走出人生阴霾的重要转折。曾经因儿子李博宇的意外离世而封闭自我,她甚至拒绝可乐进入家门。然而当可乐逐渐成为生活中的情感支柱,她不仅在失窃事件中爆发怒打窃贼,更最终接纳了新的情感联结。这种转变印证了生命中意外的陪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治愈力量。

影片通过可乐与李妍、潘雁秋的情感互动,构建起丰富的情感网络。孟藜作为始终如一的闺蜜,在李妍最黑暗的时刻给予坚定支持,从最初的陪伴到后来成为伴娘,她用行动诠释了真挚友情的重量。这些温暖的群像共同编织出关于生命、爱与救赎的动人故事,使整个叙事更具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图片

蒋龙饰演的张怀军这一角色塑造颇具匠心,他不仅是贯穿全片的隐秘线索,更承载着男孩从怯懦到蜕变的成长轨迹。影片通过他细腻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个体在逆境中逐渐建立自信与责任感的动人历程。与此同时,张叔叔、郑爷爷等配角以无私的善意默默守护着李妍与潘雁秋母女,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为故事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关怀,让寒冬中的温情更加触手可及。值得关注的是,电影早在上映前便凭借短视频平台的精彩片段引发热议,吴京演绎的李博宇陷入植物人状态、闫妮展现的潘雁秋面对抉择的挣扎、谭松韵诠释的李妍质问母亲的冲突场景,无不彰显出演员们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演技,为故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图片

影片中两场关键戏码形成鲜明对照:开篇时闫妮饰演的潘雁秋以克制隐忍的姿态面对家庭矛盾,而谭松韵演绎的李妍则展现出张扬的情绪表达;而在电影尾声,当可乐面临安乐死抉择时,李妍选择签署同意书,这一决定既体现了她对母亲理解的深化,也完成了角色从冲动到成熟的转变。反观潘雁秋,在经历了儿子离世的打击后,终于释放了压抑多年的情感,展现出中年女性面对生命终点时的脆弱与悲痛。闫妮与谭松韵通过细腻的表演层次,精准诠释了母子关系的微妙演变,尤其在情绪转换的处理上极具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谭松韵过往的生活经历与本片角色产生强烈共鸣,这使得她在演绎过程中自然融入个人感悟,让银幕上的情感流露更具真实质感。

图片

谭松韵此次表演带来意外的观赏体验,她在影片中塑造的角色经历了显著的年龄跨度,却能够演绎得相当到位。无论是作为高中生、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的转变,她的表现都显得真实可信。尤其在初次与可乐相遇的街头场景中,少女对小动物的好奇与怜爱、以及因无法带它回家而产生的失落与愧疚,都通过细腻的微表情自然流露,展现出极具生命力的情感层次。闫妮则以精湛演技诠释了多重母亲形象,相较于她在《学爸》《最后的真相》和《涉过愤怒的海》中的表演,《再见,李可乐》中潘雁秋这一角色更深入挖掘了普通知识分子母亲的内心世界,将深沉的母爱与表达困境完美融合,通过行动传递情感的复杂性令人动容。

图片

令人动容的情节中,她毅然辞去工作,独自承担起丈夫遗留给她的串串店经营重任。无论是生意惨淡的寒冬,还是暴雨倾盆的深夜,她始终将辛酸默默吞咽。作为一位母亲,她用坚韧守护着家庭,但更是一个渴望被爱与呵护的柔弱女性。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子女只关注她作为长辈的坚强形象,却忽略了她内心深处对情感联结的渴望。《再见,李可乐》突破了传统萌宠片的框架,巧妙地将温暖的亲情与生命的告别主题交织在一起。影片在展现感人的泪点场景时,始终建立在真实细腻的人物塑造与层层递进的情节铺垫之上。每个观众在观影后,或许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回去拥抱父母,或是珍惜与身边宠物相伴的每个瞬间。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