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更新:2025-09-18 12:23:41
有幸参与了电影《不虚此行》的首映式,影片放映后主创团队与观众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吴磊饰演的小尹角色尤为引发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胡歌与吴磊继爆款剧集《琅琊榜》之后再度同框,这种跨媒介的默契合作成为影片的重要看点。观众们高涨的热情与好奇,恰如齐溪首次进入胡歌扮演的男主角闻善房间时的反应——面对屋内若隐若现的两位男演员,她不禁问道:‘导演,我这是在演鬼片吗?’
吴磊此次出演的角色实为胡歌饰演的闻善的分身。闻善作为影视专业院校出身的编剧,曾辗转于戏剧创作领域,最终因缘际会转型成为专门撰写悼词的文案从业者。胡歌在片中通过细腻的内心戏展现角色特质,其饰演的闻善虽以萎靡颓丧的外表示人,却暗藏坚韧执着的内在力量,构建出一个外在柔弱、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
单靠个体表演承载隐藏的内心世界,难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导演刘伽茵为此设计了吴磊这一角色,促使闻善通过角色与自身展开对话。小尹作为其塑造的镜像人物,既是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表达,也承载着精神分裂状态下的心理投射,形成双重人格的戏剧张力。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展开:一方面聚焦于闻善作为殡仪馆悼词撰写者的日常,他与委托人的深入交流以及对逝者家属的细致访谈,逐渐拼凑出逝者生命中难以言说的片段,折射出人间百态;另一方面则描绘了闻善在完成每一份悼词过程中经历的心灵蜕变,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领悟生命真谛的挣扎与升华。整部作品以多个短小故事串联,却刻意隐藏逝者本人的身影,正如电影本身需要通过细腻的笔触传递逝者生命的温度。闻善对真相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他总以近乎偏执的态度挖掘每一个细节,用殡仪馆同行的话说,"他写东西总是掏心掏肺"。这种深入骨髓的使命感,使得他不断追问逝者家属,追索逝者生前故事,甚至令委托人感到困扰,仿佛一位永不言弃的调查记者,在记忆的迷雾中追寻生命的回响。
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坚持,观众在剧情推进中逐渐窥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黄磊演绎的篇章聚焦父子情深,刻画了王先生在京城奋斗的艰辛历程——他背负着生活重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艰难安家,与亲人日渐疏远。而那位早已离世的老父亲,曾带着乡愁从农村奔赴城市,却始终无法融入陌生的环境。他坚守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古训,却苦于找不到安放竹子的角落;他钟爱山水田园,却只能透过被高楼大厦遮蔽的窗棂遥望自然。随着闻善的出现,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王先生内心深藏的涟漪,让他在追忆父亲往事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作为父亲的使命与担当。
影片通过人物关系展现逝者形象,其中一段关于兄妹情深的故事尤为令人印象深刻。长兄似父的守护与血脉相连的羁绊交织成复杂的情感网络,视频通话中那名妹妹的身影仿佛跨越时空,既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哥哥当年为妹妹运送的厚重冰块,成为具象化的情感载体——冰冷的物体包裹着炽热的情愫,恰如人生际遇般的难以捉摸,既有温度的骤变,又蕴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
另一篇聚焦创业兄弟情,借由伙伴的口述,勾勒出那位中途陨落的创业领袖,在阴暗的地下室中,倾诉着无尽的感慨。另一则围绕友情展开,借齐溪的意外造访唤醒对那位因命运转折陷入抑郁的故人的追忆。齐溪是个出色的演员,她的面容毫无岁月痕迹,却精准演绎了人物率性与神经质交织的独特气质。正是这份不羁的本真,使她成为唯一踏入闻善房间、介入他生活轨迹的人。
这两个篇章在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悄然影响着闻善的内心世界,但给我的观感始终存在些许遗憾。我认为首要问题在于对世态人情的刻画仍显单薄,情感表达未能深入骨髓;其次,叙事比重过大导致影像语言的匮乏。尤其在方阿姨与癌症抗争的故事线中,其对上海的回忆以旁白形式呈现,虽饱含深情却未能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全凭观众想象填补空白。导演似乎更专注于文字编织的意象世界,却忽略了镜头语言的独特魅力,使影片在叙事与影像的平衡上略显不足。
影片的视觉呈现同样具有独特的设计考量。在闻善陈旧的居所场景中,受限于门窗等建筑框架,本应采用宽银幕格式的画面被刻意压缩成接近4:3的比例,这种刻意为之的画幅调整在空间与视觉层面营造出强烈的局促感,隐喻着角色内心的精神压抑。关于闻善放弃编剧工作的原因,影片并未给出明确解释。然而通过其撰写悼词时展现出的文字驾驭力与情感共鸣能力,观众可以推断出他本具备优秀的创作资质。这种能力与现实中的职业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或社会因素。
闻善仿佛是被时代浪潮抛下的落魄者,其存在状态令人不禁猜测是否隐含着某种自我放逐的倾向。在高度商业化的现实社会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纯粹文字的执着,以近乎迂腐的方式践行着对职业价值的坚守。这种抗拒被商业浪潮裹挟的姿态,恰似后现代社会中那些试图维系传统价值体系的孤勇者。当黄磊饰演的王先生在戏中逐渐领悟生命真谛,将几竿翠竹化作对父亲的追思,又以更多陪伴回应儿子的渴求时,闻善那不自觉浮现的微笑,或许正是对某种精神共鸣的无声致意。
影片借由这一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实:在物质与技术不断迭代的洪流中,多数人如鱼群般随波逐流,而少数人却滞留在过去的时光里,或固执地守着那台陪伴多年的旧电脑。当镜头聚焦于悼词的书写者,直面生死命题时,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便成为影片最具价值的内核。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都市中,这种人文关怀显得尤为稀缺,正如王先生的儿子在母辈严苛的技能培训中迷失了方向,却未曾为离世的祖父留下片刻凝视。当社会将技能掌握奉为圭臬,却忽视了生命教育的真谛,死生与爱的永恒命题,才真正构成了人类存在的根本课题。
然而《不虚此行》中浓厚的自我指涉色彩,某种程度上局限了其表现力,使作品呈现出过度文艺与个人化的倾向,阻碍了其情感表达的扩展。闻善书架上陈列的电影书籍,暗示着这位悼词撰写者多重的身份认同,他对逝者的追忆或许也暗含着对故事本身的窥探。即便最终他与自我达成和解,仍难以窥见其对悼词作者身份的彻底接纳,这种明显的矛盾心理始终贯穿全篇。影片结尾强调「普通人也能成为主角」的命题,却始终未能展现出真正的洞察力,显得有些偏离主题。总体而言,这部作品在此时问世具有特殊意义。些许遗憾,或许正体现了我们对导演刘伽茵未来创作的期待与勉励。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