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避免内容套路化,让观众从作品中得到精神养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71更新:2025-09-03 23:31:44

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将热爱倾注于事业。2023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导演兼编剧滕丛丛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代表参与活动,围绕“坚守广电使命 服务人民文化需求”主题与中外记者展开交流。在介绍自身时,她特别强调了这一观点。

滕丛丛与影视的缘分始于200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至今已走过20年的创作之路。她坦言,人生半数时光都投入在学习如何成为优秀导演的过程中,这种持续进修的态度成就了她的职业轨迹。初入行业时,她曾长期从事剪辑工作维持生计,同时坚持剧本创作,如今能够独立执导并呈现自己热爱的作品,令她倍感欣慰。2024年,她执导的八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创下纪录,成为首部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网络剧。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达2.625%,收视份额达10.735%,各集均位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播出后,阿勒泰地区旅游热度显著攀升,推动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的影视文旅热潮。谈及创作理念,滕丛丛表示《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散文集。李娟作为新疆本土作家,其作品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情感。在改编过程中,她与编剧彭奕宁面临诸多挑战,因为两人均未在新疆生活过,对哈萨克族文化的认知主要来自纪录片和书籍。为此,他们达成共识:创作者的阅历虽重要,但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创作时需避免主观臆断,不能凭空描绘不熟悉的群体或情感。为确保作品真实性,除了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他们先后两次深入阿勒泰地区采风,与当地哈萨克族民众建立联系,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这种深入的实地调研为剧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例如剧中原创角色男主角巴太的灵感,就源自于他们在采风中结识的富蕴县司机。

观众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始终抱有期待。导演滕丛丛强调,中国广袤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现实题材,有着无数鲜活的人物故事可供挖掘。她主张创作者应避免内容同质化与叙事套路化,同时在作品中传递积极的价值导向,使创作理念在意识形态层面超越观众的期待。唯有如此,作品方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突破"快消"局限,让观众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拓展认知边界,汲取精神力量,实现情感共鸣与思想升华。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