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韩十四背刺李善德!他为何要站出来反对运荔枝?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07更新:2025-09-04 01:35:01

在《长安的荔枝》最新剧情中,李善德凭借详实的方案论证,成功拦截右相车驾并赢得杨国忠的认可,使得运荔枝计划正式获得批准。右相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原则,不仅表态支持,更主动介入项目执行,通过实地考察与现场办公的方式,协调解决运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岭南新鲜荔枝能够顺利抵达长安。这种从决策到落实的全链条把控,标志着运荔枝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荔枝项目有序推进,右相倾听基层声音。既然领导都摆出了姿态,李善德必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一口气说出了阿弥塔赞助项目、鱼常侍主持工作等一应要求,右相也给足面子、逐项批准。如此一来,荔枝运输已是右相牵头组织、各部门协同联动的一个重点项目。眼看着李善德把死棋下活,谁料,他的好基友韩十四却跳出来反对。韩十四是李善德少有的朋友,又深知他面临着九死一生的处境。按理说,韩十四应该是李善德最坚定的支持者。可是,令人费解的是,明明右相已经批准了运荔枝的事情,韩十四为什么要站出来实名反对、当面开怼呢?对此,韩十四是这样解释的:转运荔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是个劳民伤财的项目,虽然大唐是天朝上国、家大业大,但也不能这样乱花钱。李善德善于算账,韩十四也会列数字、摆事实、讲道理。他举例子说,按照李善德运法,一颗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要花费17.5贯的钱,相当于两千斗米的价格。因此,韩十四表示,这简直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奢靡之风、享乐主义,自己身为朝廷的左拾遗,本就肩负着言官进谏的责任。反对、反对,坚决反对;叫停、叫停,必须叫停。对于半路杀出的韩十四,李善德也是不明真相、一脸懵逼,一时间陷入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囧境。于是,他也只能跟着韩十四表示自己也不愿意干着缺德冒烟的事情,恳请杨国忠奏明皇上、叫停项目。

韩十四的谏言引发部分朝臣的共鸣,众人纷纷响应、传播、支持这一提议,以实际行动声援同僚。然而,作为右相的杨国忠却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镇定。面对似有逼宫之势的场面,他巧妙应对,强调荔枝运输需置于国家战略高度考量。他指出,此举不仅是对岭南地区的战略威慑,更是向周边番邦传达朝廷权威的重要信号,旨在通过保障岭南稳定来巩固中央统治。杨国忠更声称,贵妃的需求实则关联着大唐疆域的长远安宁,皇帝的用心良苦令人钦佩。可惜朝中百官无人愿为君王分担责任,因此他只能将困境转嫁于李善德,由自己承担舆论谴责。

你看,这不愧是老狐狸,三言两语就完成为国家、上价值。杨国忠的鬼话,固然是诡辩。然而,我们不解的是,韩十四为什么要陷害李善德呢?韩十四不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从表面上看,韩十四的做法固然是在其位、谋其政,他在尽一名言官的本分。毕竟,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运送荔枝是个祸国殃民的事情,所以他才会站出来反对。运送荔枝,虽然关系着李善德一家人的性命,但在国家大义面前,韩十四只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解释,乍一看合情合理,细思后却漏洞百出。毕竟,韩十四之前还曾感叹过自己人微言轻,无法帮助李善德递札子、运荔枝。毕竟,这件事情关乎朋友的生死,他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韩十四的反对行为,表面上可能显得对李善德不利,实则暗含为其转移责任的深意。作为一位通晓官场规则的权臣,他深知即便获得右相的首肯,岭南运荔枝至长安的壮举亦非光彩之事。一旦任务成功,李善德将陷入‘谄媚’与‘奸臣’的舆论漩涡,终被史书归为佞臣之列。韩十四不愿见证同僚背负千古骂名,更不愿其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主动站队,以质疑之姿为杨国忠制造舆论场。此举看似在阻挠李善德的计划,实则是借刀杀人——既替右相卸去压力,又为自身在朝堂上争取主动权,巧妙完成了一场政治博弈。

韩十四很清楚,只要杨国忠坚持运荔枝,那么这祸国殃民的骂名就不会落得李善德的头上。长安内外、百官之中,都知道这是杨国忠一意孤行结下的恶果。果然,杨国忠当众驳回了韩十四。如此一来,李善德就趁机甩掉了黑锅、洗白了自己。做人、做事、做官,韩十四算是玩明白了。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