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批量制造爆款短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33更新:2025-09-04 02:59:12

尽管剧情套路化明显,却持续吸引用户沉迷观看。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旗下的爆款作品《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中文译名)引发大量用户热议,部分留言显示:“我已经70多岁了,何时才能看到完整结局?请不要再断断续续了!”“扮演弱者反杀强者的爽感令人上瘾,极易引发观众共鸣。”这些反馈折射出短剧内容在全球市场的普适吸引力。

作为中文在线旗下重点海外推广的短视频平台,ReelShort凭借《绝对不要和神秘亿万财富女继承人离婚》《我命中注定的 Alpha》(Alpha指代欧美狼人文化中社会顶层的特殊群体)等霸道总裁、女主复仇、狼人逆袭等题材,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根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该平台累计净流水突破3000万美元,多次跻身美国App Store总榜前三。

同时,嘉书科技的TopShort在日系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九州文化的ShortTV则在东南亚地区实现下载量登顶。近一年来,点众科技DramaBox、新阅时代GoodShort、安悦网络FlexTV、畅读科技MoboReels等40余款短剧应用平台相继登陆海外市场,累计创造1.7亿美元内容收益。其中美国市场贡献超六成收入,成为短剧出海的主战场。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观众对爱恨情仇等叙事元素的共鸣度相近,霸总类内容构成国际通用的刚需类型。国内用户更偏好商战中运筹帷幄的精英人物,而非洲市场则对农场主、牧场主等身份设定更具市场反响。国内短剧行业起步于2018年前后,抖音、快手与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共同完成初步布局,推动短剧市场进入繁荣期。

2020年8月,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界定为微短剧并实施监管,为行业爆发奠定政策基础。2023年被称为“短剧爆发元年”,《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无双》《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作品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无双》以8天用户充值破亿的成绩,成为短剧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短剧热潮带动资本市场活跃,华策影视、完美世界、唐德影视等传统影视企业加速布局;微信、淘宝、知乎等互联网平台则凭借流量与IP优势切入市场。明星阵容同样扩大,周星驰、王晶、高亚麟及咪蒙等创作者纷纷参与制作,体现行业热度。

随着短剧产能提升,创作门槛降低,行业出现显著变化。高亚麟表示:“过去制作半集剧需要几十万,现在已能完成百集体量。”浙江日报微博披露,2023年横店影视基地日均拍摄近百部微短剧,热门场景常有五六个剧组同步作业,使其被称为“竖店”。

短剧市场历经三年发展,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其商业化模式逐渐明确,即市场规模=用户付费 广告 平台分账。2023年全行业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未来有望超越院线电影市场。

从营收结构来看,付费短剧贡献约207亿元(ToC模式,以用户充值为主),免费短剧规模约166亿元(ToB模式,依托平台分账与广告)。目前付费模式仍占主导,但预计品牌合作将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

抖音副总裁陈都烨指出,短剧用户群体中包含大量未被传统影视覆盖的新受众。然而行业快速扩张也带来诸多问题,同质化、低俗化及不良价值观内容充斥市场。2024年11月广电总局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要求所有微短剧开发主体符合管理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证,同时纳入备案监管体系。

监管政策促使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平台逐步强化对内容合规性的审查。咪蒙团队制作的《黑莲花上位手册》因传播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等不良价值观被下架,暴露出部分爆款题材与监管红线的冲突。此前广受欢迎的战神、逆袭男、复仇女等类型正面临内容审核的挑战,男频题材制作数量显著下降。

据备案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提交备案作品达3000部,但实际上线数量不足半数,说明平台自主审核机制已成为内容质量筛选的重要防线。在供给侧层面,行业开始形成清晰分类:长视频平台短剧、短视频平台短剧、小程序短剧(依托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及短剧App(如番茄短剧、河马剧场、星芽短剧等)。

其中,腾讯视频短剧在四大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中占比最高。2024年前三季度其上线154部短剧,占整个长视频平台短剧供给的近半数,凸显头部平台的布局力度。

与小程序短剧侧重爽文类题材不同,腾讯视频依托“十分剧场”等品牌及“火星计划”扶持项目,主打烟火气、少年气和新鲜气,聚焦温暖现实主义内容,其制作水准更贴近微电影质感。数据显示,部分微短剧通过分账模式实现超千万元票房。同时,拥有IP版权资源的阅文集团亦推出独立短剧App“奇迹短剧”,进一步拓展内容生态。

谈及剧本创作与改编,一位短剧制片人表示:“我们获取的剧本分为两类,一是平台提供的,二是自主发掘的。自主开发包括大IP改编和编剧合作两种路径,确定班底后需匹配场景并制定详细预算。”当前,短视频平台正成为短剧流量投放的核心阵地。2024年5月,抖音推出独立短剧App“红果短剧”,同年11月更名为“番茄短剧”,以无广告无收费模式吸引用户,逐步探索广告变现与精品付费的双重路径。

抖音旗下的巨量引擎平台亦推出“泡泡心选”小程序,通过用户互动选择剧情走向的玩法,结合199元/月的会员订阅服务尝试盈利。根据抖音短剧数据,2023年用户主动搜索微短剧的日均数量同比增长200%,播放量破亿作品达500部,其中12部播放量突破10亿。与此同时,快手持续深耕短剧内容创新,采用“直给、快速、爽点 去中心化流量”模式构建生态,并与知乎等IP平台合作,将优质短内容转化为短剧产品,如“盐言故事”的短剧开发。

截至当前,快手已上线多部累计播放量超亿的系列短剧,验证其内容策略的有效性。此外,快手亦推出独立短剧App“喜番短剧”,并探索品牌广告、直播电商及短剧出海等多元变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平台参与度提升,但小程序短剧仍是市场主力。相比独立App,小程序短剧的净利率相对较低,且采用单品逻辑,仅针对单部作品进行投流,用户观看后即流失,缺乏用户资产沉淀。同时,短视频平台对跳转第三方小程序的限制不断加码,进一步压缩了小程序短剧的利润空间。

行业数据显示,制作成本约50万元的短剧需充值1000万元才能实现盈利,反映出轻量化制作与重度流量投放的行业特征。以小程序短剧为例,平台上超过80%的充值收入被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分成,而版权、制作、发行等环节仅占约17%的毛利。业内人士坦言:“用户充值的83%最终流向平台。”但实际投流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10部短剧中通常有5部处于亏损状态,2至3部盈亏平衡,仅有少数作品实现盈利。以九州系短剧为参考,70%的作品能够保本,其中10%—15%为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为冲刺精品短剧,头部制作公司持续扩大产出规模,月均上线作品数量达50至60部。因此,出品人普遍持有多个待开发项目,一旦某部作品引爆市场,即刻进入下一部短剧的制作周期,以此降低运营风险并维持良性循环。不同题材的制作成本存在明显差异,现代题材以50万元为基准,而玄幻、仙侠等需特效与特殊服化道的类型则突破120万元门槛。其中,演员片酬占比介于10%至20%,其余支出涵盖设备租赁、场景搭建等环节。据业内人士透露,扣除版权采购、内容生产、分发投放等成本后,影视公司的实际利润率往往不足5%。这一现实也影响着创作方向,某导演强调:“爆款的核心是内容质量,付费章节必须具备持续吸引力,否则观众将流失。”在投流环节,团队通常配置数名剪辑师,通过精准圈定用户画像,将受欢迎元素混剪成营销素材进行初期投放测试,再依据转化数据调整投放策略。这一步骤直接决定作品的最终命运,当单日投放ROI突破1.2(即100元买量成本带来120元充值收益)时,才会加大投放力度。若历经多轮优化后,作品上线首日热度未达预期,可能面临下架风险。行业数据显示,短剧平均生命周期约10天,多数作品呈现“速生速朽”态势。

叙事节奏缓慢、缺乏关键情节设计等要素成为阻碍爆款形成的障碍。以喜剧《最佳损友》为例,导演王晶主张100分钟内需设置100个笑点,这种高频次内容刺激同样适用于微短剧。但实际操作中,自认为具备相似创作理念的王晶首部霸总题材短剧《亿万傻王子》却遭遇冷遇,暴露出观众对套路化剧情的审美疲劳。因此,尽管投放消耗与充值表现呈正相关,但行业普遍面临利润率偏低的挑战。以某月1亿元票房为例,超8000万元的流量费用与平台手续费消耗后,仅剩1000万元利润,勉强支撑20至30部短剧制作,扣除运营成本后仍可能亏损。随着投流周期的推进,作品热度逐渐消退,制作方开始探索内容分销策略,通过授权博主拆分片段、二次创作实现长尾效应。头部公司已与超万个短视频账号建立分销合作,分账比例维持在2%至5%区间。

在行业竞争层面,呈现出从内容流量竞争向产业链整合演进的趋势。当前,拥有IP版权、制作能力及分发渠道的综合型玩家开始占据优势,而仅承担内容承制的参与者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相对薄弱。品牌方逐渐将重点转向ToB业务拓展,通过深度植入实现盈利提升。但受限于预算策略,品牌入局仍需谨慎,既需规避“土味”标签,又面临爆款预测的不确定性。平台方则需创新品效合一的营销模式,将传统打法适配短剧生态。数据显示,优质内容可引发高关注度,如抖音、快手统计显示,10亿用户中有超五成观看过短剧微综,人均观看时长达2.3小时。核心受众群中,三线以上城市占比与大盘数据(68%)相近,精品短剧观众具备更强消费能力。

当前短剧市场竞争已进入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内容与流量的博弈,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用户充值转化;第二阶段聚焦产业链整合,掌握上游版权、中游制作、下游分发优势的玩家更具竞争力;第三阶段演变为生态系统的较量,商业生态带来的协同效应成为关键。未来,头部玩家或将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是依赖平台生态,融合短/长视频平台与内容制作方(含传统剧组及MCN机构);二是向独立App转型,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大阵营之下,仍存在大量奋斗中的个体与团队,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