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和《长安十二时辰》,哪部电视剧更好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7更新:2025-09-04 06:13:41

曹盾导演的叙事扩张术在《长安十二时辰》与《长安的荔枝》中达到极致。前者将原著浓缩的24小时剧情拉长为48集,后者更以7万字小说为基础,强行拓展出35集的体量,平均每集仅保留2000字原著内容,其余皆为原创支线填充。当观众期待见证"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史诗级叙事时,却陷入岭南官场现形记与长安权谋剧的冗长拼凑。

《长安十二时辰》曾以精良制作吸引观众,开篇长达数分钟的长安城全景镜头中,胡饼铺的烟火气与仕女的胭脂香气仿佛穿越时空。但这份视觉盛宴终究沦为糖衣炮弹——在第13集徐宾的突兀死亡后,剧情逻辑开始瓦解,豆瓣评分随之暴跌。48集体量承载24小时叙事,犹如用《清明上河图》的宏大架构绘制早餐菜单,张小敬追捕狼卫的紧迫感被官僚体系的拖沓对话不断稀释。

《长安的荔枝》则堪称注水技艺的巅峰之作。原著展现的李善德夫妻患难与共的温情,在剧版中被彻底替换为亡妻背景板。取而代之的是岳云鹏饰演的妻弟郑平安化身"长安007",在权力斗争的泥潭中来回穿梭。当主角为荔枝保鲜焦头烂额时,镜头却突然切到郑平安在岭南酒宴跳胡旋舞的场景,让观众在"生死时速"与"权谋探戈"间反复横跳,情绪割裂得如同被荔枝刺扎破的手指。

更令人玩味的是岭南视觉呈现的刻意营造:为表现炎热采用的"浴霸式打光"让演员汗珠闪烁如钻石,却将历史质感蒸发殆尽。有观众戏谑道:"这种亮度,贵妃享用的怕是光伏荔枝?" 这种制作手法暴露了改编作品在追求体量扩张时,对历史真实性的漠视。

曹盾在创作中对“史诗感”的误读,成为两部剧共同的症结。《十二时辰》以密集的长镜头堆叠出盛唐的表象,《荔枝》则用浓烈色调包裹职场题材,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当李善德颤抖着拾起文书飘落的“煎”字,雷佳音略显扭曲的笑颜精准击中了打工人的心弦;然而转瞬岳云鹏的滑稽表演又将刚构建的沉重氛围瞬间消解。这种将苦情叙事与喜剧元素强行混搭的手法,使剧集在历史正剧与荒诞闹剧之间反复摇摆,令观众感到疲惫不堪。马伯庸构建的宏大历史世界观在影视化过程中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风起陇西》虽获8.1高分却难揽收视,《显微镜下的大明》也反响平平。制作方执着于细节考据的精致感,却忽略了叙事节奏的呼吸空间——当《长安的荔枝》用三集篇幅详述双层瓮运流程时,弹幕中此起彼伏的“求放过”声比岭南的荔枝更显密集。历史夹缝中的人物传奇,在资本对剧集体量的追逐面前终究显得力不从心。当《荔枝》结局将李善德流放岭南,观众竟暗自松了口气:终于不必再目睹驿马奔袭的漫长旅程。反观《十二时辰》的收尾——浑身是血的张小敬瘫坐马车,长安权贵簇拥玄宗渐行渐远,孤胆英雄在晨光中独自伫立。这幕悲剧性场景恰似曹盾剧作的宿命:华美的服化道沦为精致的牢笼,冗长的集数成为叙事的桎梏。当盛唐气象沦落为流量游戏的背景板,再多的“浴霸打光”也难以照亮那颗被过度加工得失去本真的“荔枝核”。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