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与职场理想主义的“退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28更新:2025-09-04 06:53:15

近期,由雷佳音与岳云鹏联袂主演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在央视持续热播,同时其电影版也已宣布定档于7月25日上映。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再到《长安的荔枝》,马伯庸始终坦率阐述其创作理念——这些作品虽以古籍为蓝本,却深深植根于现实社会,实为披着古代外衣的“现代职场剧”。剧中主角李善德堪称“当代打工人”的精准写照:背负房贷、遭遇排挤、收入有限却责任繁重,最终被迫接受几乎无法达成的KPI任务。当他被逼到困境边缘,观众怎能不产生共鸣?然而若将剧情解读为“在奋斗中寻找自我”,或将主题归纳为“坚韧之心可抗人生KPI”,则明显曲解了李善德的处境,未能触及作品对当代职场生态与文化症结的深刻反映。

当前职场已与上一代的“单位”概念产生本质差异,其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远超想象。经济快速发展为职业带来机遇,却也催生了复杂的职场环境。新世纪以来,首部生动刻画当代职场文化并引发广泛讨论的影视作品,当属《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的升职轨迹既满足了打工人的现实渴望,也构建了职场理想主义的叙事框架——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职业突破。然而这种早期的职场励志模式正在逐渐式微,当竞争加剧、红利消退,职场文化想象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从“杜拉拉的升职梦”到《甄嬛传》式的“宫斗”,职场叙事逐渐由阳光励志转向暗黑博弈。这种对厚黑手段的肯定,最终在《新闻女王》中达到顶点。该剧以“大女主”为表象,实则传递着“强者为王”的成功学逻辑,为观众营造强烈代入感,却回避了职场生态的真实痛点。当高层的权谋斗争充满戏剧张力,越来越多“李善德”式的普通员工却陷入无解困境——他们的挣扎与迷茫谁来关注?职业的价值取向又该何去何从?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扩张与层级化必然导致“大企业病”的产生:效率下滑、官僚主义盛行、创新动能枯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李善德”们具备卓越能力与职业理想,也可能失去施展空间。他们被迫承担荒诞的任务,为无实质意义的事务消耗才华,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小说结尾的讽刺性恰恰揭示这一现实:李善德历经艰险完成使命,却因揭露体制弊端被流放岭南。这种结局既是对小人物的悲悯,更引发对职场文化机制的深刻反思——究竟是何种制度障碍,让“人尽其才”沦为奢望?马伯庸系列作品近年备受青睐,除了文学价值,更因其精准描摹了当代职场中的普遍困境与微妙心理。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