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82更新:2025-09-01 19:30:51
近日,由胡军、李乃文、陈靖可等主演的国产剧《归队》正于CCTV-8黄金时段及腾讯视频同步热播。该作品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打造剧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以普通抗联战士的视角展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导演臧溪川在初读剧本时便深受触动,直言编剧高满堂创作的这一群像故事"令我震撼不已",并主动请缨担任导演,经过一番深入沟通后成功接下项目。剧中每个角色均被赋予鲜明特质,臧溪川表示"唯有让观众记住每个角色,作品才能真正立得住"。拍摄团队历时三个月辗转辽宁、吉林等地,在零下三十度的林海雪原实景拍摄过程中,面临严酷的身心考验。臧溪川坦言"虽然过程辛苦,但收获巨大",并特别提到此次合作团队展现出的凝聚力堪比抗联铁军。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他着重肯定演员们的敬业表现,同时认真吸纳观众反馈,就争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面对当代观众审美,臧溪川强调"唯有保持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指出"脱离观众需求的作品,即便创作者认为精彩也未必能被接受"。谈及创作初衷,他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再现抗战岁月提醒人们铭记先辈牺牲,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岁月。
澎湃新闻:请问您当初是如何接到《归队》这部剧的?臧溪川:简单来说,是我在朋友间主动请缨的结果。与无止境文化创始人、知名制片人茅熠保持多年联系,她曾主导的诸多作品都给人深刻印象。一次偶然的会面中,她提及正在筹备一部聚焦东北抗联题材的抗战剧,由高满堂编剧。作为导演,我对高老师的创作一直心怀敬仰,便当即请求阅读剧本。次日便收到剧本,我通宵阅读,直至次日凌晨四点。剧本内容令我激动得难以自持,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深深震撼了我。虽因时间过晚不便致电,但仍等到上午七点,拨通电话后未等对方提问,便倾诉了我对剧本的感受、对人物的解读以及若由我执导的创作思路。茅熠在晚饭前回复,确认我将担任导演。我起初半信半疑,以为是玩笑,直到她重申决定,我才确信这是难得的机遇。
澎湃新闻:这部剧本最打动您的地方在于何处?臧溪川:它以小人物视角切入历史洪流,通过失败与困境展现时代变迁。这种非传统战争叙事方式,用群像塑造代替个人英雄主义,让观众看到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剧本结构精巧,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实属不易,需要编剧具备深厚的功力才能平衡各条线索的张力。每个角色都承载着独立的故事,这种创作难度与价值并存,充分展现了编剧的专业素养。更难得的是,它突破了传统抗战剧的框架,完整呈现14年抗战史实,修正了历史叙事的偏差。这种题材选择对创作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让我深感震撼。
澎湃新闻:您如何诠释"归队"这一核心概念?臧溪川:表面上看,这是对集体行动的描述,实则暗含着深层的精神意涵。它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再度觉醒,体现了被历史尘封的抗联事迹重见天日。在更宏观的层面,这种回归是对完整抗战历史的还原,让更多人了解14年抗战的全貌。当下的创作者们需要通过作品唤醒历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对我而言,这更是一次回归创作初心的历程。在艺术探索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偏离正统,变得浮夸或空洞,而《归队》的创作过程让我重新找回了扎实的创作根基。
在《群像戏》中,抗联小队每位成员都具有鲜明的特质。剧中胡军饰演的老山东被诠释为抗联小组的精神支柱——他既是父亲也是母亲,承担着领导职责,引领队伍前行。作为战士,他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始终以寻找失散战友为使命,成为小队不可或缺的主心骨。其角色充满矛盾性,在严酷环境中既是家人的情感寄托,也肩负着革命责任,这种双重身份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谈及老山东与家人的羁绊,臧溪川特别提到胡军曾表示最喜爱的戏份是角色返乡场景。这场戏充满情感张力,展现出老山东对妻子和残疾孩子的深情牵挂,但同样需要他守护的还有革命集体。这种家庭与使命的冲突正是作品的价值所在,角色在犹豫与挣扎后最终坚守信念,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实现与观众的共情。
关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臧溪川指出该角色表演难度极高。不仅是外形塑造极具挑战,更在于展现复杂的心路历程——起初他试图放弃革命理想回归平凡生活,但最终被现实所迫重新选择。角色转变的关键在于演译"放弃"过程的层次性:从最初的决意到逐渐被环境影响,再到最终的觉醒。这种心理变化需要演员精准把握分寸,在保持角色真实感的同时,展现其内心的焦灼与挣扎。
陈靖可饰演的田小贵在剧中经历了从年轻学生到义勇军,再到抗日联军的转变,角色的挑战在于展现他在遭受打击后的心理变化。尽管在残酷的折磨中一度崩溃,但最终的觉醒使他实现了最初的理想,这一人物弧光深刻展现了牺牲与成长的历程。袁姗姗饰演的花儿作为东北普通女孩,因战火成为抗联战士,突破了传统战争剧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她从平凡到成熟的过程充满真实感,通过失去母亲与乡亲的悲剧逐渐坚定信念,而非从一开始就塑造完美形象。任彬饰演的高云虎是抗联小队的重要战斗力,与蒋欣饰演的大阔枝之间的情感戏展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时代精神。家滕饰演的福庆则与他在《生万物》中的封腻味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朴实、敢拼且富有幽默感的东北汉子形象。
导演臧溪川表示会认真观看观众弹幕,并让团队收集反馈进行复盘。对于观众指出的拍摄细节问题,他会反思是否因专业能力或审美取向存在不足。例如,第一集有观众质疑角色着装过厚,但实际拍摄时间为9月2日,夜晚在林区拍摄需穿棉大衣应对严寒。抗联战士常年生活在林区,无法频繁更换衣物,这与他们在战场上的紧张状态相符。导演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观众理解东北的严酷环境,比如秋天的寒冷已至如此,更不必说冬天的冰天雪地。
《归队》剧组在谈及拍摄挑战时,特别强调了实景拍摄带来的严苛条件。胡军曾提及,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是最大的难点,而臧溪川则表示虽然拍摄过程艰辛,却充满意义。八棵松取景期间,演员们需在无路可循的环境中徒步攀爬三四十分钟,尽管部分演员体力尚可,但扛设备上山的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当最终抵达山顶时,所有疲惫都被壮丽的山河风光所抵消,这种原始风貌的实景拍摄完美契合剧作气质。在当代多数景区商业化开发的背景下,剧组选择深入条件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取景,只为呈现最真实的视觉体验。
谈及最触动人心的戏份,臧溪川列举了多个分别场景:老山东与儿子的诀别、高云虎与大阔枝的离散、汤德远与父母的别离、小贵与父亲的永别。这些片段展现的不仅是人物的个体命运,更是那个时代群体的生存困境。面对生死离别,演员需在未知中传递生命的不确定性——正如贵儿最后磕头离去时,观众虽不知其具体含义,但能感知到那份永恒的别离。这种隐晦的情感表达需要全组人员的默契配合,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每个细节都显得格外珍贵。
关于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臧溪川强调作品必须保持真诚。他认同高老师提出的"三真"理念:真诚面对生活、艺术与观众。这种真诚不仅体现在剧中人物的刻画上,更贯穿于拍摄过程的每个环节。现代观众在审美需求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对作品的真诚度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任何浮夸的表演或刻意的煽情都难以获得共鸣。
谈及剧作的现实意义,臧溪川指出:当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源自前辈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牺牲。尽管历史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往昔岁月的回响依然清晰可闻。这种警示作用源于"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的深刻认知,剧组通过展现抗战时期群体的坚守与奉献,旨在引导当代观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如剧中展现的革命者形象,他们用生命诠释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当下需要传承的精神财富。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