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六年的华语神作续集,还是翻车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86更新:2025-09-04 12:49:32

重磅华语剧终于惊喜登场!还记得六年前的今天,一部以9.5分创下口碑佳绩的本土剧曾惊艳全网,其超高水准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

由贾静雯、温升豪、吴慷仁主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2》,延续首季对媒体、罪恶与法制等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在此之前,华语剧鲜少展现出如此宏大规模的议题呈现,而此后六年,亦未有作品能与其深度与广度相提并论。如今,唯有它自己仍能成为标杆——时隔六年,首季导演林君阳与编剧吕莳媛再度携手,打造《我们与恶的距离2》。

本期主演阵容揭晓,周渝民与薛仕凌担任领衔主演,杨贵媚及谢欣颖等实力派演员特别出演。值得注意的是,原第一季主演贾静雯将以特别形式重返节目,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首播两集后便迫不及待地追看,观众们满怀期待地守候新剧上线,却在观看结束后默默关掉播放器。尽管豆瓣评分尚未开启,但评论区仍以好评为主,有观众称这部剧是近年最具深度的华语作品,认为其制作更趋成熟,探讨的社会议题也更为广泛。

然而,我却要为这热烈的评论氛围泼一盆冷水。究其原因,七个字便可概括:岂必新琴终不及?首先必须承认,主创团队依然怀揣着巨大的创作野心,《与恶2》绝非一部单纯的商业作品,而是延续了原作的底蕴。相较于首部,续作在叙事格局和主题深度上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其宏大的故事版图令人耳目一新。

若首季聚焦于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审视,那么第二季目前展现的冰山一角不仅限于单一案件,更深入探讨了社会阶层的矛盾,角色阵容与人际关系网络均呈现出更复杂的层次。

在剧本编排、群像调度与节奏把控方面,本季延续了首季的高水准,摄影与美术设计也展现出精致的质感。然而,为何我的评价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或许应回归故事本身。《与恶2》依然聚焦于恶性社会案件的核心命题,但叙事深度与人物刻画似乎未能突破前作的框架。

周渝民饰演的精神科医生马艺森,其角色定位与贾静雯在第一季中的形象相呼应。在案件发生前,他以温和的性格和出众的外表著称,同时积极参与精神病人的社区矫正项目。这位看似完美的医生,却在故事开篇因一场震惊的超市纵火案,被迫面对人生轨迹的剧烈转变。

犯罪嫌疑人使用汽油点燃超市外的电动车,引发火灾并迅速扩散,导致五名无辜者不幸遇难,另有十二人受伤,伤情各异。马艺森的家庭成员,包括其配偶与子女,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

身为精神科医生的他,内心涌动着对凶手胡冠骏(刘子铨饰)无法遏制的怨恨。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胡冠骏被安排至他所在的医院接受精神鉴定,若最终判定其存在精神问题,不仅意味着司法程序将面临重大转折,更可能对整个案件的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复仇的时刻已然到来,时机不等人。我最大的困惑源自剧情接下来的发展走向——失去至亲的马艺森早已抛却对凶手身份与动机的探究,内心的执念只余下对血亲的清算。他选择以最直接的方式展开反击,仿佛引擎轰鸣的汽车,将仇恨化作破局的动能。

就在他濒临人生断崖的刹那,命运却悄然扭转。当引擎轰鸣着冲向医院内的凶手,邻居家的呼唤如惊雷般划破沉默。而当他暗中准备潜入病房执行计划,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一个熟人的出现,将复仇的轨迹彻底改写。

每当他试图对凶手实施报复之际,总有人适时介入。这些看似偶然的打断,实则是身边人精心策划的连环救援。

在经历亲人离世的至暗时刻,个体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然而这种被周围人用温柔方式持续介入的叙事,恰好构成了剧集的核心主题。尽管这一设定充满温情色彩,但其背后隐含的现实逻辑值得探讨——当一群朋友、同事或邻居自发形成严密的监控网络,精准预判并阻断主角可能的危险行为,这种近乎完美的协作既需要高度协调的干预,也要求异常精准的时机把握。而剧中展现的这种"恰好"阻断的戏剧性,恰似郑保瑞在《意外》中呈现的另一种极端:当命运的齿轮被刻意操控,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便开始模糊。

《意外》作为一部以紧张刺激的犯罪题材作品,其背后操控事件的并非普通角色,而是由专业团队精心打造。然而,当面对拯救生命与侦破案件的双重任务时,专业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远超单纯的犯罪调查。他们究竟凭借何种力量跨越重重困境?倘若将其视为脱离现实的动作片,倒也无妨;但事实上,影片采用高度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挣扎真实呈现。

这种高度童话化的叙事方式与整体剧情风格是否真正协调?显然,这仅是全剧众多叙事线索之一,其整体质量仍需审视其余文本创作的水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领域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其余两条主线同样存在争议,其中之一聚焦于涉事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司机在行凶后被诊断为精神障碍并获无罪判决,然而其妻儿却承受了现实的惩罚。

妻子陈又茗(由谢欣颖饰演)在街头公开场合跪地恳求,情绪陷入崩溃状态。

两个孩子被迫在父亲缺席、母亲精神崩溃以及外界歧视的环境中挣扎求生。当他们满身伤痕地回到家中,却惊恐地发现母亲留下遗书后离家出走,生死未卜的现实如噩梦般笼罩着整个家庭。

养家的重担不由分说地压在了长子罗誉肩上,为照顾年幼的妹妹,他被迫踏入歧途。曾经那个乖巧懂事、惹人怜爱的“小天使”如今却要协助他人洗钱,几乎在犯罪现场被警方一网打尽。

在意外的情节转折中,白润音被立法委员好友托付给刚刚结束职业生涯的马艺森照料。这位年仅15岁的演员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表演天赋,他身上特有的叛逆气质既犀利又充满矛盾,既是对现实的尖锐批判,也暗含着对困境的无力感。在高压环境下,他与陷入精神危机的男主角之间逐渐建立起超越普通羁绊的深厚情谊,这种相互扶持的关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线索。

从预告片来看,两人之间似乎仍存在显著的观念冲突,周渝民甚至与对方发生了肢体对抗。然而,当前的情节发展仍显单薄,缺乏能够推动剧情深入的转折点。无论是痛苦还是屈辱的刻画,都未能与主线形成有效联结。更值得商榷的是,两个孩子母亲这一角色的设定,其存在意义似乎并未得到充分展现,沦为情节中的冗余元素。

《与恶》系列通过一桩案件将多位主角紧密关联,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多方博弈使主线始终笼罩在悬疑与反转的氛围中。而《与恶2》在叙事格局上展现出更大野心,但前两集剧情略显沉闷,人物性格塑造也尚未清晰。相较之下,剧中另一条关于清云县出身的立委高政光(薛仕凌饰)的故事线更具戏剧张力——这位面临罢免连署的政客,正与母亲高张玉敏(杨贵媚饰)展开一场暗流涌动的权谋较量,其背后更牵扯出清云县两大地方派系势力的撕扯。

高政光正渴望摆脱自身所受的地方势力影响,却不得不依赖母亲的手段联络地方力量以寻求脱困之策。

他的诸多观点展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倾向,例如倡导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然而这种理想化立场却在现实中遭遇重重阻力,当前的危机恰恰源于其主张受到选民质疑。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他被迫在情义之间做出抉择。他与马亦森自小便是世交。

马亦森在事故后被安置在亲属家中,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因其情绪不稳定,家人担心他失控而试图通过安排事务分散其注意力。然而,悲剧并未因避让而避免——马的妻儿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这一惨剧反而凸显了社会对死刑存废的深层讨论,而高政光始终坚定支持废除死刑的立场。

当精神病患者涉事案件的司法判决引发公众争议,民意通过选票形成强烈反噬。在舆论场中,朋友正面临心理与现实的双重考验,而这场风波更折射出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图景——罢免立委的声浪、地方势力的暗潮涌动、诈骗集团的阴影、贫富差距的加剧,以及名嘴们对敏感议题的激进解读,种种元素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社会图景。

然而,这部剧引发的讨论并不完全源于观众期待值过高,其核心问题在于叙事结构的缺陷。相较于第一季,《与恶2》在故事层面呈现明显下滑,角色塑造中出现令人意外的瑕疵,而原本旨在通过复杂剧情吸引观众的尝试,反而让整体观感显得更加冗余。尽管制作团队试图将第二条支线与主线紧密融合,但未能实现真正的水到渠成,导致故事逻辑松散,人物动机牵强,最终削弱了观众的追剧体验。

最大的问题在于节奏拖沓且氛围压抑,前两集犹如苦涩难以下咽的苦药,令观众难以产生共鸣。故事线过于分散,观众无法像第一季中那样设身处地地理解乔安的处境。这种疏离感又如何能让观众深入角色视角,体会创作者的用心?说到底,主题的深刻性与叙事的复杂度并非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更精湛的表达手法来揭示深层内涵。剧集不应是刻板的高考作文,而应是创作者挥洒笔墨的舞台。在我看来,深刻议题的呈现需要建立在角色塑造的平衡性之上,唯有让每个角色都有平等的叙事空间,才能让主题真正深入人心。

不应过度美化、渲染英雄色彩、强行植入道德立场,或刻意制造负面标签。第一季中,受害者家属乔安展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动辄情绪失控……加害者家属则以泪水掩饰脆弱,在生存边缘挣扎求存……而那位为罪犯疯狂辩护的律师,最终却因坚持正义遭到无情抨击。

以多元视角重新审视人性的善恶并无不可,但核心在于塑造令人信服的角色形象,需让人物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情节的发展应紧扣主题主线,为观众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观剧第一季时,一名男子闯入电影院,持枪对观众进行无差别扫射,造成9人死亡、21人受伤,遇难者中多为儿童。尽管凶手最终被捕,但其作案动机始终不明,直至剧终亦未揭晓。然而,事件本身并非重点,真正的价值在于由此引发的剧情探讨——对网络舆论操控社会现象的反思,对媒体导向是否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的质疑。

人物与剧情的设计巧妙却毫不刻意,恰如其分地激发观众对人性本质的深层思辩证。主创团队并未试图以全知视角为观众提供既定答案,而是将未解之谜置于叙事核心,迫使观众直面那个永恒的诘问:究竟该谴责恶行本身,还是憎恶行恶之人?这种留白手法让作品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评判,成为一场关于善恶边界的思想实验。

观众的固有观念未必因此产生转变,但可能促使人们以更为人性化的视角,结合现实语境对议题展开深层次反思。此类叙事往往需要文本细节与演员表演的有机融合方能实现。相较之下,《与恶2》在创作层面存在明显短板,其过于宏大的叙事框架导致每个场景都显得浅尝辄止,观众在信息洪流中难以捕捉核心命题。

相较第一季以媒体为引的叙事方式,第二季将焦点转向更为复杂的社会议题。剧中通过精神科医生因妻儿惨案而陷入复仇执念、立委渴望改革却受困于现实困境、孩童因父辈犯罪与母亲失踪陷入心理崩塌等多重角色线,将阶级差异、成长环境等深层矛盾编织进剧情。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促使观众在审视个体与社会关系时不断追问:人类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主创团队精心构建了多个来自不同背景、各自背负着独特困境的角色形象,以此诠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核心主题。通过这些人物在生活重压下的相互交织与扶持,最终呈现出「接住」这一温暖人心的剧集主旨——当个体的脆弱被集体的善意温柔托起,便能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力量。

本季主创团队在延续首季对社会议题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叙事维度,将官场生态作为核心主线进行深度刻画,展现出更宏大的创作格局。

然而,当前的故事叙事与主题的契合度仍存疑虑。从内容层面来看,剧情尚未充分呼应核心主题,存在明显脱节现象。同时,演员的表演在呈现复杂人物形象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深入挖掘角色的多维特质。

在剧中,周渝民饰演的精神科医生马亦森是灭门惨案的唯一幸存者,他具备治愈他人的能力却无法自救。为了打动观众,周渝民需精准传递出悲伤、愤怒、懊悔等复杂情绪。其哭戏表现力尤为突出,即便戴着口罩,眼神中仍能窥见角色内心的狠厉与后怕,令人深切感受到人物在创伤后的清醒与挣扎。

单独审视其表演,无疑展现出高超的技艺,然而置于全剧语境中,却显露出与整体氛围不符的割裂感。究其原因,在于其表演风格与其他角色存在显著差异——他人演绎得沉稳内敛,而他的表演则偏向夸张外放。相较之下,饰演配角的老牌影后杨贵媚的表演则更加细腻入微,其层次分明的演绎令人叹服。

在受害者家属面前故作姿态,转而对儿子冷眼轻笑,说道:「泪水是给外人看的,真正亲近的人才需要用刀来应对。」杨贵媚的表演技法娴熟自然,恰到好处地演绎出了地方大姐高张玉敏处事圆滑的特质,时而低声下气讨好周旋,时而瞬间翻脸露出锋芒。

演员对儿子疼爱的神情真实动人,对权力的渴望也极具说服力。然而剧集的核心魅力仍围绕周渝民的精彩演绎展开。因此,如何评价《与恶2》?答案不言自明。《与恶》系列依旧稳居台剧巅峰之作,其展现的华语影视作品深度已达极限。

古装偶像剧充斥的华语影视圈,《与恶》系列的出现显得尤为珍贵。这类直面现实、剖析人性困境、敢于触碰社会议题的作品本就稀缺,但正是由于其稀缺性,观众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反而更高。这种高期待值与现实落差,最终导致人们对这部现象级剧作产生些许失望。尽管它属于现实题材范畴,但市场似乎更渴望看到细腻的故事情节与立体的人物形象,而非单薄的理念输出。

并非宏大主题本身。正如剧中台词所言:“我们以为接得住所有人,但其实什么都接不住。”

相较于那些宏大的叙事框架,我更钟情于剧中一个令人心悸的细节:罗誉身为受害者家属却承受着社会的偏见,他以沉默的方式为受害者女儿折纸鹤,最终却被无情踩碎时的眼神。这一幕中,罗誉被踩碎上千纸鹤时的凝视仿佛在叩问——恶究竟源自何处?当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不断加深,我们似乎正在与"恶"产生某种微妙的共鸣,它早已不再是遥远的抽象概念,而是悄然渗透在日常生活的褶皱里,成为难以回避的存在。

观众更期待《与恶》系列能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但《与恶2》似乎未能达到第一季的巅峰水准。有豆瓣网友指出,该剧缺乏继续追看的动力。这或许正是续作突破瓶颈、重拾口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