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综艺换人,为何只有《种地吧》掉粉百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1更新:2025-09-04 19:04:25

《种地吧》第二季落幕之际,节目组通过发布新人招聘信息及导演读信环节引发热议,导致粉丝群体对"十个勤天"团队可能被拆散的传闻产生强烈质疑。部分观众选择取消关注官方账号并发起抗议行动,随后节目组发布的澄清声明反而加剧了舆论发酵,次日官方微博账号粉丝数骤降超85万。

7月22日晚,“十个勤天”成员蒋敦豪发布长篇声明,称团队已与导演组达成初步协议,新加入的成员将仅以公司员工身份参与节目。蒋敦豪强调,“我们十个人不会彻底告别种地生活,只是希望在延续农耕体验的同时,也能追寻个人理想。团队成员间并无拆散之意。”尽管蒋敦豪已明确阐明立场,但此举仍引发舆论热议,部分粉丝质疑节目组存在强制行为,滋生“艺人被胁迫”等阴谋论。昨日,《种地吧》节目官方微博遭遇百万粉丝流失,粉丝群体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相关动态,表达对团队选择的支持与赞赏。

事态发展之迅速,或许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借此契机,小娱采访了身处舆论中心及相关人员,收集了多方观点。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只是公开道歉。也有声音透露,他们已选择释怀,并期待问题能有一个圆满收场。另有观点指出,粉丝群体的情绪已达到临界点,出现难以预料的失控状况。同时,也有参与者坦言,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值得反思的环节。还有声音呼吁尽快平息纷争,并指出当前舆论环境对创作者而言略显苛刻,综艺行业更需正向支持。如今,除了情绪层面的博弈,该IP的独特属性、粉丝的情感诉求、内容创作的革新方向、互动模式的优化及长期关系的维系等议题,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粉丝们为何集体愤怒?在《种地吧》最终季播出及发布招募信息的同一天,刘洋正筹备参加当晚的十个勤天北京场巡回演唱会。她坦言当时十分震惊,"事情来得太过突然,节目组此前从未透露这类信息,我们自己也未曾预料到会遭遇这样的转折。他们每个人对第三季都有明确规划,节目组始终强调这是十个勤天的IP,却在节目中突然宣读这封信,实在难以接受。"19号当晚的演唱会表面平静,但20号情绪却彻底爆发。据刘洋透露,最明显的迹象是粉丝们自发修改了应援口号,"原本是'十个勤天发展壮大',现在变成了'十个勤天缺一不可'。当时不知是否真有特殊情况,他们几人听到我们喊口号后,在台上talk环节竟哽咽落泪,这更激起了粉丝的不满,现场一度要求节目组给出解释并公开道歉。"同日,刘洋选择取关种地吧官方微博,并在招募信息下发表了激烈评论:"我敬你是条汉子,要不一个都别动,要不全换掉。"她表示自己的账号平日互动不多,但当天却收获了八九百个赞,"这说明粉丝们对这件事的愤怒情绪空前高涨。"

在事件初期,李粲对《种地吧》节目组的态度一度充满困惑,因此她暂停了会员续费。她坦言反感节目组对粉丝及成员的轻视态度,尤其不满其暗示要解散“十个勤天”团体。据悉,部分好友已通过私信方式联系爱奇艺客服,主动退掉了尚未到期的会员。直到成员蒋敦豪公开回应后,李粲陷入短暂反思。她注意到营销文案与成员回应发布时间相同,虽仍质疑这是公司的营销策略,但也承认成员有规划人生的权利,遂选择暂时收敛情绪。然而,粉丝群体的愤怒情绪持续发酵,朋友圈被“十个勤天”账号掉粉100万的动态刷屏,群内则充满了对大V@文笙 V文章的批评声浪。

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认同博主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觉得粉丝群体的表现略显失态。如今我们更希望看到第三季能够以‘十个勤天’与团队成员共同呈现,无论是减少后期录制人数还是引入新成员,都是可以接受的变动方式。对节目组或平台的道歉已不再是主要诉求,大家更期待节目能顺利完结。

当部分粉丝选择取消关注后,他们是否会重返节目?据现场观众反馈,多数粉丝表示仍会继续观看节目内容。但也有观众透露,一些粉丝已转向其他观看渠道,如通过切片视频、演唱会现场直播等方式持续关注,直至节目组作出相应调整。

在粉丝向素人综艺领域,《种地吧》的出现引发广泛讨论,而此前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当属《名侦探学院》。值得注意的是,该节目在第三季首次出现人员更替现象:原学员周峻纬暂时退出录制,曹恩齐、火树、何运晨作为新生代加入。这种调整并未影响节目整体口碑,反而在第五季迎来杨迪、庞博的加盟,进一步打破了高智商素人综艺的固有标签。相比之下,《禾伙人》的口碑则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一现象或许与节目在人员配置、内容设计或观众预期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关。

近期某综艺节目的人员调整曾引发舆论讨论,但其热度远不及《种地吧》的"十个勤天"现象。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名侦探学院》虽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但缺乏"助农"主题的传播力,相比之下"十个勤天"更易引发大众共鸣;其次,平台与节目组在应对争议时采用了差异化的处理策略;更重要的是,在行业观察者看来,这种现象与"粉丝属性"密切相关。营销总监李让表示:"该节目构建了强烈的团队凝聚力,导致粉丝情绪阈值大幅降低。"作为从第一季便关注该节目的核心观众,李让称自己是节目"接生粉"。他提到,早前张绍刚曾表示不愿向观众呈现负面内容,这也符合"十个勤天"在公众认知中的正面形象。虽然内容制作部门出于对艺人和作品的保护采取相应措施并无不当,但当所有矛盾与争议被刻意回避,只展现完美团队形象时,这种极端化的节目包装反而可能催生偏激的粉丝群体。过度理想化的综艺呈现方式,最终导致粉丝情绪难以被有效引导。

在资深宣传策划冯冉看来,"禾伙人"群体所蕴含的情感联结远超普通粉丝范畴。该节目通过打造新农人培育体系,不仅吸引大批忠实追随者,更因艺人实质性参与农事实践,形成了口碑优良的良性循环。节目曾提及田地里种植的都是研究院最新研发的农作物品种,这种科技与农业的融合既展现了积极的社会价值,也凸显了参与者与素人之间难以替代的共生关系。相较于普通粉丝,"禾伙人"群体展现出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担当。

在AI作图技术兴起的背景下,“十个勤天”这一概念已然演变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尽管当前行业生态中存在艺人失格的普遍现象,但粉丝群体对优质追星体验的期待始终未减。人们普遍希望追随的是德才兼备、资源扎实的偶像,而“十个勤天”凭借其积极向上的形象与登上春晚舞台的成就,成为粉圈心中理想偶像的象征。

这种影响力曾引发粉丝的线下行为模仿。今年"十个勤天"在腾格里沙漠完成18万株梭梭树种植后,部分"禾伙人"也开始在甘肃开展植树活动。但高度情感共鸣往往意味着集体意识的强化与个体边界的消融,尤其在"种地吧"粉圈中,由于初恋追星群体占比显著,容易形成情绪共振效应。即便理性粉丝或艺人试图发声,也难以遏制这种情绪的蔓延,这种现象已体现出情感的自我演进乃至异化特征。综艺编剧赵思思指出,虽然存在这些影响,内容创作本身不应因此受限。她反问:"难道制作内容时要刻意制造矛盾和争吵吗?制作方因担忧粉丝可能失控而改变内容呈现方式吗?并非如此。从本质而言,美好内容与积极情绪才是我们作为创作者追求的核心价值。"

《种地吧》因争议与热度引发行业深度探讨。冯冉指出,7月20日的官博回应虽体现了节目组对舆论的快速反应,但从粉丝视角看仍显不足。19日粉丝情绪已高度紧张,节目组虽试图通过回应安抚舆论或阐明立场,但其内容更像创作者在解释行为逻辑,这种直接回应反而显得傲慢,甚至引发与粉丝的激烈交锋。李让则强调,当前舆论环境要求更谨慎的公关策略,认为节目组应采取冷处理方式。她提及过往院方更替时,平台与制作方选择沉默的决策是明智的,因舆论需缓冲期。尽管此次回应可能加剧负面效应,但李让认为内容本身并无大碍,导演陈述现实问题,而粉丝则在清算过往不满,二者逻辑错位。她坦言第二季存在诸多瑕疵,相较于首季的质朴风格,商业元素更为突出,剪辑节奏也未能延续首季的流畅感,这些变化导致观众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最终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發。

作为节目幕后的一员,我深刻理解制作过程的艰辛与挑战。综艺节目要打造爆款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合。这次节目组需要导演团队与爱奇艺平台共同坚守内容创作的初心,以真诚的节目质量回应观众期待,但在此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据悉导演组成员已连续数日保持社交媒体静默。

赵思思也指出,综N代节目普遍存在人员更迭甚至团队重组的现象。粉丝群体一方面希望'十个勤天'阵容完整,另一方面又排斥引入新成员,这种矛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加剧追梦的难度。虽然节目组试图维持原有IP的延续性,但持续多季的运营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扩大影响力方面。

艺宣周宇提及,当前行业尚未形成有效的官宣机制。在娱乐圈信息高度透明的环境下,即便是私下的招募通知,也会被不知来源的圈内人广泛传播至社交平台。这种信息泄露现象让节目组陷入两难:若在官博公开信息可能显得不合时宜,而私下传播则可能引发粉丝的质疑与舆论风暴。加之综艺制作周期紧张,节目组正面临是否能及时完成内容安排的焦虑。

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的招募信息中,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当整个舆论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在批评时,这种状况早已超越了常规公关的范畴。最近我向一个陷入舆情漩涡的片方提出:无论如何操作似乎都是错的,但任何行为又可能被解读成某种可能。"他暗示节目组或许更需要坚持既定方案。另一位从业者则坦言:"此次争议确实存在前期沟通缺失的问题,若能在节目筹备阶段主动释放更多开放性话题,提前与粉丝沟通艺人及作品的发展规划,或许能获得部分理性观众的理解。"但现状是粉丝情绪趋向激化,他们开始深入挖掘节目组和平台的每个细节,试图验证艺人的影响力,却忽略了节目与"十个勤天"本是一体的,荣辱与共。"内容产业需要与粉丝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渠道,但这种沟通不应是对负面舆情的被动应对。"后者无奈地补充道。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