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单日票房破2亿,儿童电影从“陪看”到“必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0更新:2025-09-04 20:22:59

今年端午假期第二日恰逢“六一”儿童节,当日电影大盘票房时隔84天再度突破2亿元大关,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六一档票房第三次实现这一突破。在亲子观影需求带动下,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时间之子》《星际宝贝史迪奇》成为家庭观影的热门选择。朱女士的女儿今年7岁,一家人选择在影院观看《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她表示:“从‘熊出没’系列、‘猪猪侠’系列到《小马鞭》《向日葵中队》等作品,孩子逐渐展现出对动画电影的偏爱。”近年来,儿童电影通过“动画 真人”模式,深耕低幼及合家欢市场,持续扩大在电影产业中的影响力。动画电影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罗小黑战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及“熊出没”系列、“猪猪侠”系列等作品均取得不俗市场表现,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影片累计票房突破205亿元,稳居儿童动画电影票房前列。真人电影领域,《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我,就是风!》《小马鞭》《再见土拨鼠》《向日葵中队》等作品在社会效益方面表现突出,部分影片荣获金鸡奖、华表奖等重要奖项提名,或在各类电影节/展中取得佳绩。儿童电影正通过不断创新与内容优化,拓宽受众群体,满足各年龄段观众的娱乐需求,同时承担起教育使命,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电影产业的增长点。

以《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追光动画,作为儿童动画电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以及即将于今年上映的《聊斋:兰若寺》等作品,构建起"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三大电影宇宙,展现出对传统文学的深度开发与创新诠释。相较于"熊出没"系列等主打儿童市场的作品,追光动画更强调合家欢观影体验,在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同时,也引发成人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类动画电影通过持续的品牌形象塑造,正在有效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在儿童真人电影领域,尽管市场表现相较于动画电影相对平淡,但其在校园和公益放映中发挥着独特价值。通过线下交流活动和社区互动,这类影片实现了教育功能与娱乐属性的双重结合。以《我,就是风!》为例,该片改编自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独臂少年张家城的真实故事,其获得"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经历被改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内容。影片突破传统发行模式,采用"分线 分区域"的创新放映策略,累计票房突破1350万元。观众反馈显示,作品融合了少年成长、励志精神、运动竞技等元素,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该片导演邓原指出,当前社会和校园亟需传播正能量,这些优质内容既能激励青少年,也能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

根据江苏青年作家刷刷同名小说改编的儿童真人电影《向日葵中队》,以五(3)班师生与"来自星星的孩子"莫离之间的互动为主线,描绘了从初始的隔阂到最终的理解与融合的成长历程。影片通过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如融入"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开展社区亲子观影等,引导家长和教师陪同孩子参与观影;同时依托校园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等场所,组织集体观影活动,营造沉浸式观影环境。

儿童电影作为影视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创作与传播直接关系到德育、美育的实施效果。2018年教育部联合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影视教育纳入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专家建议从三个维度提升儿童电影创作质量:首先完善商业放映机制,通过提升上座率增强影院积极性;其次强化公益放映保障,将优质影片观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最后创新放映形式,通过专题展映、包场服务、节日优惠等增值服务拓展传播途径。

创作者需秉持教育属性与艺术价值的平衡,既要运用童趣盎然的影像语言构建真善美的叙事空间,又要探索多元审美表达,通过艺术感染力触动不同年龄段观众。当前儿童电影市场展现出强劲生命力,既反映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期待,也彰显了创作者回应社会需求的积极姿态。未来需持续深耕儿童题材创作,以真诚情感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推动形成内容精品化、传播体系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