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29亿,63岁阿汤哥的《碟中谍8》,戳穿了好莱坞大片真实处境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0更新:2025-09-04 21:49:57

动作巨星汤姆·克鲁斯今年推出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近日在国内上映。尽管上映时间较北美地区晚了一周,但该片仍以强劲的票房表现领跑同期国产影片。影评人皮哥在影片上映首日便前往影院抢先观影,然而这部作品的评价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展现了系列一贯的高水准制作,也因剧情走向引发了不少争议。

北美市场开画首周斩获6300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累计已突破2.74亿美元大关。值得关注的是,《碟中谍8》的上映恰逢其时,遭遇了强劲对手——动画电影《星际宝贝史迪奇》的冲击。这部作品自上映以来持续走高,目前总票房已攀升至4.67亿美元,比《碟中谍8》高出近2亿美元。

《碟中谍8》的制作成本高达4亿美元(约合29亿人民币),其票房收入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实现收支平衡。相比之下,《星际宝贝史迪奇》作为经典动画IP的续集作品,预算仅为1亿美元。

在口碑评价领域,该作品获得了80%的烂番茄媒体新鲜度评分,同时收获了90%的爆米花指数好评,在系列的8部作品中位列第五。

在影片内地上映前夕,网络舆论对电影评价较为负面,但上映后豆瓣开分仍维持在7.7分,印证了其整体质量的稳定性。

两年前,皮哥曾为《碟中谍7》撰写过影评,当时指出该片存在时长冗长、节奏拖沓以及叙事不够紧凑的问题。而今作为系列收官之作,看完《碟中谍8》后,心情远比当初复杂。以下将从影片的优劣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尚未观影的观众提供参考。本片与《碟中谍7》原计划采用套拍模式,早在2020年就已开拍。然而受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拍摄进程被迫中断。尽管最终两部电影间隔两年上映,但《碟中谍8》因此获得了额外的制作周期。

因此,《碟中谍8》的剧情与前作紧密相连,影评人建议观众若想完整理解本片,应优先补看电影《碟中谍7》。影片中,名为"智体"的人工智能系统突然觉醒,并对全球网络发起攻击,导致互联网上的新闻信息被肆意篡改,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智体的核心代码被存储在名为“马蹄铁”的专用硬盘中,该硬盘现安置于俄罗斯核潜艇“赛瓦斯托波尔号”内部的声纳防御舱内。2012年该核 submarine 被鱼雷击沉后,这艘潜艇迄今仍沉伏于北极白令海峡的深海区域。

在《碟中谍7》的剧情中,掌控智体的关键在于获取马蹄铁,而启动声纳防御舱则需寻找一把黄金钥匙。智体派出其信徒盖布·瑞尔与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亨特展开角逐,争夺这把决定命运的神秘钥匙。

伊森·亨特成功获取了关键组件,但他深刻意识到掌控智体的至关重要性,毅然决然地与政府决裂。影片时间线设定在《碟中谍7》剧情结束数月之后,此时智体已开始频繁入侵各国军事系统,其目标直指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核弹控制权限,并计划通过核弹对人类发起灭绝行动。

随后,卢瑟(文·瑞姆斯饰演)成功研制出一枚搭载恶意代码的闪存设备。

通过将其与马蹄铁连接,即可感染并清除网络中的智能体源代码,但病毒闪存不幸落入盖布·瑞尔的手中。

伊森·亨特赢得前CIA局长、现任美国总统艾丽卡的信任与全权支持,然而,他仅剩的行动时间仅有48小时。

据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一个名为"智体"的未知实体计划在四天后接管仅存的英、美、俄、中四国的核弹控制权,届时将引发全球性灾难。该系统随后将隐匿于刚果的"末日金库"数据库中,据称该数据库拥有足以抵御核打击的防护措施。

在《碟中谍》系列的最新任务中,伊森·亨特需执行一项高风险行动:秘密潜入配备核动力的潜艇,定位并获取关键的马蹄铁装置。随后,他将利用特制的病毒闪存对智能核心系统进行入侵,同时采取措施在数据体接入主数据库前,将其隔离至五维光学数据驱动器中以实现有效管控。

上一部作品的评价下滑,主要归咎于剧情设计显得过于单薄。角色间的冲突核心仅围绕一把钥匙展开,导致故事缺乏深度。而本片中伊森·亨特的任务更加复杂,需动用IMF情报局全体人员协同执行。任务执行过程中充满了未知变数,情节跌宕起伏,全程高强度紧凑,令观众难以松懈。

影片的高潮部分包含两个关键场景。伊森·亨特单枪匹马潜入白令海峡,深入废弃的赛瓦斯托波尔号核潜艇内部搜寻马蹄铁。此次行动的威胁并非来自敌对势力的火力交锋,而是潜艇舱内复杂的机械结构与深海高压环境带来的双重危机。密布的鱼雷装置更让任务充满致命风险,迫使特工在有限空间内与时间赛跑。

影片的高潮部分聚焦于伊森·亨特与盖布·瑞尔在双翼式飞机上的激烈对决。这两架1941年问世的波音B75N1 Stearman二战机型被涂装为醒目的红黄配色,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但其设计存在稳定性缺陷,导致在战斗中容易出现机械故障。

从电影花絮中可以看到,63岁的阿汤哥依旧亲自参与高难度特技拍摄,以实景方式完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空中打斗戏份。相较于当下普遍采用的绿幕抠图技术,实拍的空中特技场面更具真实感与临场震撼,完美诠释了影片所坚持的硬汉美学风格,仿佛将观众重新拉回到充满力量感的90年代电影黄金时代。

在1990年代《碟中谍》系列开篇之际,冷战刚结束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动作片编剧则展现出极强的叙事能力,其作品中常见的敌对势力多为俄罗斯反美组织或阿拉伯恐怖分子。尽管观众清楚这些情节属于虚构创作,但剧中呈现的冲突模式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危机高度相似,从而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

自2000年起,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浪潮不断加速,深刻改变了电影创作的思维方式。编剧创作自由受到一定限制,当塑造反派角色时需兼顾不同国家观众的文化敏感性,因此传统上明确指向特定国家的敌人形象,逐渐演变为空泛的"恐怖分子"概念,以避免引发特定群体的抵触情绪。

《碟中谍》系列同样未能摆脱变化带来的挑战。前六部作品均取得了巨大票房成功,这主要得益于其反派角色的出色塑造。然而《碟中谍7》将反派设定为虚拟人工智能"智体"后,角色缺乏真实感的问题被放大,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批评指责。

当反派角色转变为人工智能AI,传统正邪对抗中的人性博弈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的闯关打怪与炫目动作场面。《碟中谍》系列原本以环环相扣的谍战叙事见长,如今却逐渐演变为侧重视觉冲击的纯粹动作片,导致作品整体艺术水准有所下滑。

两年前上映的《碟中谍7》遭遇全面差评,全球票房仅达5.56亿美元,相较高达2.9亿美元(约合21亿元)的制作成本,最终导致巨大亏损。而《碟中谍8》依旧延续了这一单一的叙事模式,尽管融入了科幻元素,却未能有效还原系列标志性的间谍风格,悬疑氛围也明显缺失。

作为唯一的人类反派盖布·瑞尔,其人物塑造相较以往那些极具个性的反派角色显得较为单薄。角色形象中仅剩‘狠’这一特质,却难觅其智慧的闪光点,更缺乏应有的幽默感,导致观众既无法与其建立起情感共鸣,也难以真正产生憎恶情绪。

伊森·亨特执行任务的过程虽充满惊险与刺激,但观众普遍认为他拥有"天命主角"的设定,无论遭遇多大的危机和阻碍都能转危为安。正因剧情发展过于直白,悬念薄弱,导致整体吸引力不足,似乎正在向以视觉冲击为主、智慧元素缺失的《速激》系列靠拢。

相较于系列中其他八部作品,《碟中谍8》的表现尚显平庸,难以称为佼佼者。不过其剧情推进紧密,视觉特效精良,涵盖了航母、潜艇、飞机、核弹等多种高能元素,整体完成度较前作有显著提升。

作为该系列的最终章,影片以令人惊艳的收尾为观众带来双重惊喜。一方面通过剪辑手法穿插倒叙镜头,巧妙串联起前七部作品的精彩片段;另一方面,为如同伊森·亨特般贯穿整个系列的卢瑟打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谢幕,其角色弧光在终局中得到完美收束。

与此同时,喜剧角色班吉(西蒙·佩吉)也踏上成长与高光时刻的旅程。

尽管人气女演员丽贝卡·弗格森在前作中饰演的伊尔莎角色意外离场,让观众感到遗憾,但海莉·阿特维尔与庞·克莱门捷夫在本作中分别演绎的格蕾丝与帕丽斯两位女主,其表现依然获得了广泛好评。

1996年上映的《碟中谍1》中,最令人意外的亮点是曾短暂登场的前CIA资料库分析员威廉·唐洛,该角色由罗尔夫·萨克森演绎。

由于其亲手设计建造的资料库遭伊森·亨特入侵,导致他失去职位,后被调往北极白令海附近的圣马修岛担任声纳雷达监测站站长。

威廉·唐洛在本片中的回归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他已步入暮年,与系列电影跨度长达29年的历史相呼应。威廉坦言自己从未对伊森·亨特心生怨恨,正是那段被发配的经历,让他邂逅了相伴至今的挚爱妻子,从而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这一转折不仅凸显了命运的莫测,更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

对系列影迷而言,威廉·唐洛与伊森·亨特当年在餐桌遗落的那把刀的重现,仿佛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回忆。这把承载着过往的刀具,令人不由自主地回溯时光,内心泛起难以言喻的哀愁。当影院中的皮哥目睹这一幕,眼眶湿润,泪水不禁滑落,情感的触动在那一刻达到顶峰。

尽管《谍中谍8》存在一些瑕疵,但整体而言仍是一部符合爆米花电影标准的作品。高达4亿美元的投资预算充分体现了制作团队对这一系列IP的重视程度,以及为观众呈现高质量娱乐体验的决心。

对于初次涉猎该系列的年轻观众,《碟中谍8》亦注入了大量诚意元素,力求在动作设计与叙事节奏上实现全新突破。

客观来说,当前好莱坞的影视作品质量明显下降,各类政治正确话题频繁出现。不过,《碟中谍8》在某些方面仍保留了经典风格的元素。遗憾的是,美国观众似乎也受到了政治正确观念的影响,当一部真正质量过硬的影片出现时,反而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尽管《星际宝贝史迪奇》的质量并不突出,却仍深深吸引着我,这恰恰揭示了好莱坞大片的真实面貌。

我们无需以爱国为由,对所有好莱坞电影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于那些质量尚可的作品,仍应保持客观评价,给予应有的认可。

毕竟阿湯哥已年逾六旬,即便傾盡全力也難以突破年齡的桎梏。《碟中谍》系列至此圓滿收官,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意味著這位動作巨星塑造的無可替代的傳奇地位正式畫上終章。

对实拍场景的极致追求,以精妙实拍摄技震撼全球的影片,或许终将成为绝唱。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