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78更新:2025-09-04 22:52:01
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于2001年,十年后即2011年,CBS电视台推出了一部聚焦反恐与电子监控领域的电视剧——《疑犯追踪》。这部作品因精准预言了斯诺登曝光的「棱镜门」事件而引发广泛关注。如今,「9·11」事件已过去二十多年,《疑犯追踪》首播也早已跨越十载光阴,其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与现实映射,使重温这部剧作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疑犯追踪》(2011)的英文原名为「Person of Interest」,简称POI。该作品由《迷失》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与英国编剧乔纳森·诺兰共同打造。乔纳森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曾参与创作其兄的多部经典影片,包括《黑暗骑士》三部曲与《星际穿越》等。这些作品的票房成功与口碑积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乔纳森在剧本创作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24》第一季首集里,吉姆·卡泽维扮演的前中情局探员约翰·里斯以纽约地铁中落魄流浪汉的形象登场。这位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军人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状态呈现出疲惫、孤僻、酗酒和情感麻木的特征,精准映射出"反恐战争"背景下美国社会的心理困境。当他在街头教训几个混混后被送入警局,却随即收到神秘人物的保释通知。
这位神秘人物正是由迈可·爱默生扮演的哈洛·芬奇——一位行事低调的亿万富豪,同时也是业界顶尖的黑客高手。在本集的终幕场景中,芬奇与里斯并肩立于哈德森河畔,凝视着正在重建的新世贸中心。此时芬奇向里斯透露,自「9·11」事件后,他协助政府研发了一套名为「机器」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通过海量采集公民隐私数据,具备精准预测有组织犯罪的能力。然而政府对「机器」的使用存在明显选择性,仅关注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威胁,对普通刑事犯罪则采取放任态度。
当芬奇目睹无数人在‘机器’精准报出社会安全号码后仍难逃厄运,他的内心开始动摇。通过程序中的‘后门’漏洞,他成功获取了与连环凶案相关的社会安全号码。为阻止悲剧重演,他雇佣了冷酷寡言却身手矫健的里斯接近号码持有者,由此开启了一部横跨五季、共103集的科幻悬疑系列剧。脱去络腮胡后的里斯气质冷峻、身手敏捷,俨然化身银幕经典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现实映照;而隐匿于幕后掌控全局的芬奇则展现出缜密的思维和庞大的资源网络,难怪观众会联想到诺兰执导的《黑暗骑士》系列中蝙蝠侠的双重人格特质。
静态与动态并存的双男主角组合缺乏新意,两位白人角色分别象征着财富与自由,却始终在政府监管与社会正义的夹缝中游走。其行侠仗义的行动本质上是对现实议题的浅尝辄止,诸如第一季第四集涉及的退伍军人再社会化议题、第十六集聚焦的金融圈内幕操作问题,虽紧贴时代热点,但未能深入触及这些社会矛盾背后的结构性根源。
最终,反派势力在里斯的强力压制下被彻底瓦解。尽管故事中充斥着炫酷的高科技元素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但其本质仍映射出社会主流群体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妥协。因此,POI前期的剧情表现略显平淡,真正吸引观众的则是两位男主角之间频繁且带有强烈情感张力的互动。
POI以分集铺陈长线叙事为特色,经历节奏舒缓的六集单元剧后,剧情迎来首个转折点——黑帮「教父」以利亚的现身。这位看似普通的秃顶男子,实则暗中掌控着纽约半数地下世界的权力,尽管罪行累累却对至亲之人忠义不二。其复杂多面的反英雄形象,犹如在平静的剧情湖面激起涟漪,为故事注入暗流涌动的黑手党帝国气息。
自第二季起,随着“根妹”、“锤妹”等角色及多股势力的亮相,POI的固定主演阵容逐步完善。剧情亦逐步摆脱了单元剧模式的桎梏,开始聚焦于电子监控技术的道德争议与人工智能控制权的争夺。剧集节奏显著加快,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反而令观众对前期较为舒缓的单元剧产生了怀念。
2013年「棱镜计划」曝光事件中,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的机密文件揭示:自’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已秘密实施网络隐私监控,其监控范围覆盖美国公民及全球用户。数据显示,任何使用微软、谷歌、脸书等美国科技公司服务的个人数据均可能流向美国政府。这一发现使POI标志性的台词「你正在被做成表」(You are being watched)从科幻预言演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警示。
恰逢这一时期,《疑犯追踪》第三季正式开播。自这一季起,原本威胁主角团的警察腐败组织「HR」已然不再构成主要挑战,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威胁性的双面对手——激进的反政府黑客组织「时刻警惕」与研发出超越「机器」监控系统的「撒玛利亚人」的「德希玛」公司。这两个势力频繁迫使POI小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令追查变得异常艰难。
本季以一名非法买卖用户隐私的数据中介之死拉开序幕,并在「时候警惕」发起的「世纪审判」中落幕。该数据中介始终是剧中POI小队少数未能成功解救的受害者之一,剧集专门用一整集探讨隐私泄露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一名少女因变态前男友利用社交平台追踪其位置而遭杀害,以及一名男子被错误指控性侵导致失业与入狱的悲剧。倘若一家企业因泄露用户隐私而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试想当涉及整个国家时,又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本季结尾的庭审集中展现了后「9·11」时期关于隐私权的三种核心立场:持激烈反对态度的「 vigilant faction」主张彻底抵制国家对公民的全面监控,甚至不惜通过武装抗争来推动社会变革;代表官方立场的M女士则强调监控系统在反恐斗争中的实际成效,认为其带来的生命安全保障远超过隐私让渡的代价;而作为剧中最核心反派的「德希玛」组织首领X先生则直言不讳地宣称:「民众内心渴望获得保护,只是无法认同实现保护的手段。」
芬奇的隐私观呈现出深刻的矛盾性。若从人权与自由等普世价值出发,他理应支持「时刻警惕」的理念——毕竟自身长期处于当局追捕中,深知隐姓埋名的生存之道。然而作为「机器」的开发者,他却在「时刻警惕」的视角下与季初被杀的黑心掮客产生共性,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认知撕裂持续困扰着他。正是这种无法调和的伦理困境,促使他组建POI小队展开持续营救行动。或许芬奇最终接纳了这样的现实:在后「9·11」时代,隐私已成镜花水月,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便无法关闭,与其被动抵抗时代洪流,不如主动思考如何将隐私收集转化为积极的社会工具。
在涉及「政治不正确」议题时,影视作品是否能够允许角色以直接方式表达相关立场?考虑到欧美观众普遍对政府权力持戒备心理,尤其对民权议题抱有强烈关注,斯诺登事件的曝光才会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反响。若要改编此类现实事件,创作者显然需要在表达立场与规避风险之间做出权衡——既不敢像斯诺登那样直接挑战主流价值观,又难以完全回避观众对政治隐喻的期待。因此,《芬奇》中关于政治立场的探讨被巧妙地隐藏在叙事节奏背后,编剧通过紧迫的情节推进将角色的政治表态消解,最终使观众错失了理解创作者意图的关键契机。
在POI的剧情发展中,我们既观察到一部通俗剧对现实议题的深刻洞察,也注意到其在处理此类题材时的刻意回避。从第四季开始,故事聚焦于「机器」与「撒玛利亚人」这两个人工智能的激烈博弈。代表「德希玛」的反派形象被塑造为纯粹的邪恶象征,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机器决策取代人类自主选择来构建绝对公平的社会。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探讨公权与私权关系的主题被悄然转换为自由意志与绝对控制的对抗,就连「德希玛」的幕后操控者X先生成为了一个被克格勃意识形态吸引的前中情局特工。这种叙事选择使主题显得更为保守却缺乏新意。
尽管后两季的故事节奏明显加快,每季收尾时小诺兰的煽情技巧也愈发娴熟。编剧团队在部分单元中大胆尝试了开放式结尾等实验性叙事,甚至向《后窗》《史密斯夫妇》等经典电影致敬,但我始终认为,POI真正达到艺术巅峰的时刻,是第三季那个未竟的结局。
「棱镜门」事件的起源可追溯至小布什执政时期,其制度框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得以延续。自奥巴马时代起,美国政治极化趋势持续加剧,隐私权等公共议题逐渐演变为党派间截然对立的战场。与此同时,不同族群的社会认同也呈现出新的部落化特征,导致社会共识濒临瓦解。尽管未来美国或许能重拾共识,但当前支撑芬奇与里斯两位调查者深入黑暗领域追寻真相的信念,已不再依托于主流社会对普遍正义的信仰。从当代视角审视,POI事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后「9·11」时代全球化正义理念对分裂社会现实的想象性回应,即便拯救希望随事件推进日益黯淡,其最终的失败仍具有警示意义。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