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剧集第二季,遭遇滑坡式口碑崩盘?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75更新:2025-09-05 02:34:57

2023年,HBO打造的《最后生还者》首季剧集斩获巨大成功,以精良制作成为游戏改编剧的标杆,为后续系列奠定坚实口碑。然而在2024年5月25日第二季落幕时,尽管七集剧情将艾莉与艾比的首次对决推向高潮——这一原作核心情节本应具备强烈戏剧张力——却在全球主流评分平台遭遇显著的评分分化现象,相较于首季的普遍赞誉,第二季收视后呈现出断崖式下滑趋势。

观众的争议自艾莉角色的选角便已浮现。不少观众,包括国内外粉丝,纷纷表示,贝拉・拉姆齐在两年前首演第一季时,成功塑造了十四岁艾莉的青涩与坚韧特质;然而进入第二季,观众对角色成长后的十九岁形象产生落差感——无论是角色气质的成熟度,还是经历重大变故后的沧桑感,均未能通过演员的外形变化或表演层次得到充分体现。

艾莉那份纯真与真诚似乎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叛逆青少年特有的令人困扰的狂躁。

不过,比起选角问题,《最后生还者》剧集第二季的叙事节奏和人物关系处理才是它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在初代游戏的叙事框架中,玩家始终沉浸在艾莉与乔尔一方的视角,被玩家评为“最好的线性游戏”。这点是影视化改编的天然优势——创作者集中书写情感递进,不需要担忧叙事重心的偏移。然而游戏《最后生还者Ⅱ》的颠覆性,恰恰在于其双线叙事:玩家将耗费近半篇幅操控艾比,在艾莉与艾比互为镜像的命运轨迹中,切身体会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而这本应该最具冲击力的道德困境设计,但在剧集中却体现得支离破碎。“想要做到与游戏不同却失败了”由于影视剧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所以视角切换频繁的游戏在改编的时候,会选择把剧情进行线性化整理。编剧也将艾比的故事线进行了重组,基本从第二季剧集中删除,统一后移到第三季。在整个第二季中,艾比的存在相较之下近乎缺席,就导致双方阵营的“暴力循环”开始失衡。艾比与艾莉最终对决的时候,观众甚至没见过艾比几面。情感铺垫的不足,使观众被匆匆推向核心事件,“道德困境”的张力也就大幅削弱了。结尾才转为艾比视角,准备接入第三季剧集改编不仅面临叙事重组,还需在丰富细节与保留游戏留白艺术间寻求平衡。剧集第二季的信息揭露得也比较生硬。它无法通过探索场景、日志和物品等碎片信息来传递艾莉的身世和动机,就只好将层次很丰富的游戏叙事全部处理成对话或闪回,安排艾莉对着乔尔“剧透式”地长篇大论自己的恨意,或者对者心理医生直接袒露“我恨他,但更怕失去他”这种深藏内心的想法。

在游戏叙事中,艾莉与乔尔的互动模式呈现出不同于青少年与父亲间对立的特殊张力。这种关系更接近于一种静默的情感疏离与隐性依附——乔尔对艾莉始终保持着克制的关怀,而艾莉则以隐忍的姿态维持着与乔尔之间的微妙距离,仅在舞会场景中短暂地流露出情绪失控的瞬间。相较之下,剧集改编将两人的情感表达推向了更为直接的层面,艾莉通过"自私"的指控将原本蕴含复杂情感的经典台词"虽然我应该不会原谅你,但我会尽力"简化为情绪宣泄的工具,导致原本层次分明的情感架构被削弱,戏剧张力也随之消散。

剧版艾莉被部分观众认为更偏向一个被宠坏的青春期叛逆小孩。抽烟、纹身和同性恋身份等元素变成刻板标签,堆砌在父女对抗情节里面,导致艾莉的人格也与游戏中产生割裂:前脚刚还原和乔尔一起在启示录式废土博物馆里的温情时刻,后脚就因为一些和主要矛盾没什么关系的琐事吵得要去睡车库,要与乔尔势不两立。当宏大悲凉的末日史诗里填塞了过多的经典美剧式家庭伦理,末日就变成了当下,不免让人出戏。总地来说,影视改编本可利用填充内容的特权,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但如今呈现出的效果却被认为正好相反。有时候,影视化作品的评价也会反过来会对游戏产生影响,因为观众会带着影视改编的逻辑重新审视游戏剧情。

尽管《最后生还者》电视剧引发争议,但游戏本身作为互动媒介的权威地位依旧稳固。对深度参与游戏的玩家而言,艾莉、乔尔与艾比的故事是剧情架构、操作选择、个人体验与解读共同交织的动态叙事,这种独特的沉浸体验无法被静态影视作品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并未止步于电视剧改编,他们表示《最后生还者》的故事仍处于持续展开中,甚至计划推出第四季。这种持续延展的创作方向让观众既期待又忧虑——担忧过度扩展可能导致叙事逻辑崩塌。不过,由于游戏第二部尚未完成制作,而即将上映的第三季将重点转向艾比的视角,或许能够通过补充叙事视角,为整体故事线提供更完整的诠释,这在观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转机。

“好像就为了多拍几季,把节奏搞砸成这样”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