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上热搜,《以法之名》评分降到7.3,央视网文娱发文一针见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27更新:2025-09-05 19:26:25

电视剧《以法之名》的最终结局引发观众强烈争议,多数人表示不满。随着大结局播出,“烂尾”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核心问题在于叙事节奏失衡——大量冗余的回忆片段挤占了主线剧情的叙事空间,案件发展主要依赖于反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同时,万海与秦峰的死亡结局引发观众强烈不满,而剧中对公检法系统内部人员的腐败行为所受到的惩处被认为过于宽松,导致整体结局被批评为流于表面,引发全网广泛批评。

导演傅东育在剧集收官后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回应剧情结局,坦言已收到各类观众反馈,包括赞誉与批评,坦言正在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对观众的包容与支持表达谢意,并承诺在后续作品中与大家再度相遇。值得注意的是,导演选择暂时关闭评论区,或许已预见到若开放后可能面临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即便如此,剧方官方微博仍未能幸免于网络舆论的抨击,更有网友将张文菁的标志性台词进行创意改编,巧妙表达对剧情的不满,其精准度与艺术性令人不得不佩服。

令人遗憾的是,该剧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堪称“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案例。自开播以来,该剧热度节节攀升,不仅在央视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优酷站内热度更是一路突破10万大关,今年仅有《藏海传》能与之媲美。更值得关注的是,播出过半时云合市占率便突破30%,远超同期其他流量明星主演的作品,无疑是今年的暑期黑马。

这部剧之所以广受好评,主要归功于其紧扣社会关切的反腐主题。作为一部勇于直面体制内部问题的反腐叙事作品,其立意深刻,直指权力监督的核心议题。剧中情节引发广泛共鸣,被观众誉为司法领域的《人民的名义》。数据显示,在大结局前豆瓣开分7.6,两天后攀升至7.8分,目前位列年度剧集评分前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剧的结局一经公布,评分便迅速下滑。短短两天时间,评分已从7.8分降至7.3分。若维持当前趋势,这一数值仍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近期"烂尾"话题引爆热搜,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面对舆论压力,部分剧方陷入被动局面,而央视网文娱亦发声指出,如何避免剧情断崖式收尾已成为检验影视作品质量的核心指标。随着观众对"高开低走"类型剧的审美疲劳加剧,剧集烂尾现象不仅暴露了创作层面的缺陷,更折射出制作方对观众期待的辜负。这种现象正促使行业重新审视作品完成度的重要性,推动影视创作向更严谨规范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部分剧集在结局设计上被批评为过度依赖"情绪绑架"手法。许多剧集前期投入大量笔墨构建温馨、积极或励志的叙事基调,但当剧情进入尾声时,却意外转向宿命式悲剧,或刻意设置模糊的开放式结局。此类叙事转折往往缺乏必要铺垫,角色动机未呈现清晰演变轨迹,矛盾冲突亦未形成合理递进,致使剧情发展显得生硬突兀,逻辑链条出现断裂。将"为悲而悲"作为创作捷径的短视行为,导致观众在情感共鸣后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削弱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

导致剧集烂尾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节奏安排失衡。为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部分剧集在开篇阶段密集铺陈悬念与信息,营造出"高开"的观感。然而中后期剧情推进缓慢,角色发展与故事逻辑出现断裂,只能通过频繁的矛盾 conflict 和情感转折来维系观众兴趣,最终的结局沦为仓促收束,未能对前期伏笔回应。

这番评论精准击中观众共鸣点,言辞犀利而富有逻辑,道出了大家对剧情拖沓、缺乏逻辑性结尾的普遍不满。尽管全文未直接提及《以法之名》,但结合当前时间节点发文,观众显然已心照不宣。过去两天评分下降0.5的走势,已对剧集长尾效应产生明显冲击,不禁令人好奇这部作品的最终评分将止步于何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