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压剧集中清库存,能否解围长剧困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82更新:2025-09-06 00:32:12

4月至5月期间,一批曾拍摄完成却因多重因素长期未能播出的剧作被集中推向市场,"2025年成为积压剧大赦年"的说法逐渐在民间流传。这一现象背后,既有长剧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行业寒冬,也传出监管部门出台更宽松政策的可能。同时,部分媒体也开始呼吁通过释放积压剧来刺激市场需求。然而,长剧市场是否真已陷入低迷?对于制作方而言,是否仍值得继续投资?当前积压剧的常态化去库存趋势下,依赖此类剧作救市显然不符合行业惯例。通常而言,一部剧若杀青后2-3年仍未播出即被视为积压,且积压时间越长,作品售价贬损越多,播出效果也越难保障。

为何会出现积压剧救市的讨论?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关于清库存的话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这表明当前的库存释放可能仍属周期性调整。而此次引发较大舆论关注的原因,或许在于集中播出的几部积压剧中《无忧渡》《折腰》《人生若如初见》等作品恰好具备较高品质与话题性,为2025年相对平淡的长剧市场注入了活力,从而引发"积压剧救市"的感知。但需注意的是,同期释出的积压剧也包含《千秋令》《落花时节又逢君》等"扑剧",前者几乎无任何热度,后者仅因女主角换脸补拍引发争议,实际播出效果近乎无效。

招商情况同样低迷,这两部剧仅有单一品牌投放,40集中35集未设置广告。即便完成播出,也难以实现盈利回报。但行业内普遍认为"扑剧也胜过压剧",只要能完成播出,就能比彻底积压的项目减少部分损失。那么,何种积压剧才具备爆红潜力?小成本制作往往能创造口碑黑马,但真正能逆袭的积压剧几乎不存在。能够引爆市场的剧作,多为原本便具备高配置、高质量属性的优质项目。以爱奇艺推出的《无忧渡》为例,该剧由任嘉伦与宋祖儿主演,男主演技与人气持续走高,女主在95后花旦中兼具颜值与演技,导演更是执掌过《仙剑三》《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装偶像剧经典之作。该剧开播仅3天便实现热度破9000,除结局引发争议外,整体评价优异,从剧本叙事到演员表现乃至妆造审美都获得广泛认可,被网友形容"具备经济上行时期的审美特质",成为2025年爱奇艺首个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的剧作,甚至推动其单日股价上涨7%。

腾讯视频推出的古装剧《折腰》由宋祖儿主演,尽管男主角刘宇宁的外貌一直存在讨论空间,但其演艺成绩引人注目,曾凭借《一念关山》(爱奇艺)、《珠帘玉幕》(优酷)等作品在三大平台斩获超万点热度。该剧由执导过《与凤行》《赘婿》等现象级剧集的邓科掌镜,编剧南镇则曾打造过《传闻中的陈芊芊》这一爆款剧作。值得关注的是,《折腰》自开播起便表现强劲,仅用6天便登顶2025年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30000分大关,目前播出进度过半已展现出爆款潜质,随着剧情推进,热度值持续攀升。

《无忧渡》与《折腰》两部剧均汇聚了具备爆款潜质的主创团队,其高规格配置从立项之初便备受期待。其中《无忧渡》于2022年下半年开机拍摄,《折腰》则在2023年上半年进入制作阶段。彼时宋祖儿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凭借在正午阳光剧集《乔家的儿女》中饰演乔四美的优异表现,成功跻身"待爆95花"行列;任嘉伦则凭借《周生如故》《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请君》等多部热门剧集持续走高,连续两年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舞台。刘宇宁虽尚未有担纲男主的剧作播出,但已与刘诗诗共同完成《一念关山》的拍摄,处于"待爆生"的发展阶段。

然而在2023年8月,宋祖儿因前公司员工实名举报涉嫌偷逃税款陷入舆论风波,导致其主演的剧作陷入积压困境。尽管2024年8月其工作室发布澄清声明,经税务机关核查确认其无违规行为且未受处罚,但直到近期两部剧作陆续播出,宋祖儿才重新回归公众视野。若这两部剧能如期播出,其热度与商业价值或将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这印证了积压剧实现逆袭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爆款作品的品质基础,从剧本创作到制作水准乃至演员表演都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对比来看,古装剧与年代剧相较于现实题材的都市剧具有明显优势。后者一旦积压三年以上,往往面临妆造陈旧、议题过时、价值观落伍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回响。但更多情况下,积压剧的突破或许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以《折腰》为例,其借力《无忧渡》的热播完成人气与口碑的前期积累,加之刘宇宁已有两部成绩不俗的男主剧作背书,延期播出意外地为其积累了更扎实的市场基础。反观《人生若如初见》,因积压问题错失最佳播出时机,即便拥有江奇涛(《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编剧)、王伟(《白夜追凶》《问苍茫》导演)等优秀制作团队,以及李现、魏大勋、春夏等兼具流量与实力的演员阵容,其市场表现仍难以达到预期。

试图通过释放更多积压剧来提振市场显然并不现实,这类剧集与优质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多数积压剧的制作水平远不及《人生若如初见》的水准,更遑论《无忧渡》的口碑与《折腰》的运气。长剧市场的持续低迷也非几部爆款剧所能逆转,正如历经五年打磨的《哪吒2》也难以挽救中国电影市场的颓势。

行业困境折射出长剧领域三大核心问题:超长的回报周期、极低的资金周转效率以及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从投资视角看,长剧的商业属性始终不容乐观。爱奇艺CEO龚宇在电视剧导演大会上坦言,多数行业资金流转周期为一年,而长剧行业却需等待数年才能完成一次流转;项目宣传部长的更迭频率往往达到一两年,剧本制作与播出审核耗时长达三年以上。数据显示,在百部剧集中仅30%以上能实现盈利,长剧投资普遍面临亏损压力。

资本外流现象加剧了行业困境。制作成本持续攀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根据《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现实题材剧集单集制作成本维持在350至400万元区间,古装剧则突破450至500万元。成本压缩空间受限,叠加广告收入下滑,形成双重压力。龚宇透露,2018年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接近110亿元,而2024年已萎缩至40多亿元。广告主在降本增效趋势下,天然规避以曝光为导向的长剧营销模式。

行业生态的转变导致广告合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早期项目立项即能吸引广告主入驻的盛况已不复存在,如今仅《庆余年2》《繁花》《锦绣芳华》等极少数爆款剧集能在开播前锁定数十个品牌赞助。以《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为例,尽管拥有国漫大IP、流量演员阵容和S 级制作水准,前期招商不足导致其开播后遭遇口碑滑坡,最终在2024年长剧榜单上难觅踪迹。这种风险性引发广告主更谨慎的投入策略。

商业化困境在《人生若如初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该剧在播出20多集后仅获得2个品牌投放,相较2022年首播阶段每6集即有6个品牌赞助的盛况,积压现象造成明显商业损失。而《无忧渡》则展现出独特的逆袭路径,前期9集无广告情况下,凭借口碑热度攀升实现12个品牌投放,累计67个广告合作。观众对广告与内容质量的正向关联认知提升,使优质作品获得品牌信任。但这种良性循环仍需长期培育,行业复苏之路仍任重道远。

积压剧或许为品牌提供了差异化投放的契机。从招商角度看,这类作品因制作周期长、市场热度相对较低而面临困境,但广告主可借此以更优惠的价格锁定优质资源;同时,已具备播出条件的积压剧在内容层面已具备一定稳定性,相较于待定的新剧更具风险可控性。当前备受关注的积压剧包括刘亦菲与井柏然主演的《南烟斋笔录》(2018)、张若昀与毛晓彤主演的《风起大漠》(2017)、宋祖儿与张新成主演的《光荣的制造》(2023),这些项目均具备主演加持和题材亮点,已吸引广告主关注,预计招商成果将较为理想。而杨紫主演的《青簪录》虽经历男主换脸补拍风波(从彭冠英转为林更新),但其话题性已通过剧情悬念和演员阵容持续发酵。此外,多部耽改剧仍处于播出待定状态:罗云熙与陈飞宇的《皓衣行》、檀健次与陈哲远的《烽火流金》、张凌赫与翟潇闻的《天官赐福》、范丞丞与王安宇的《左肩有你》,这些作品的男主均已成为一线明星,若最终播出,其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仍值得期待。

毋庸置疑,观众的耐心正在持续降低。龚宇指出,用户在单一屏幕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已缩短至47秒,有50%的观众在观看一集后便放弃追剧,真正能坚持看完全部剧集的观众不足10%。去年底优酷副总裁谢颖也曾透露,长视频平台的剧集前五集弃剧率超过50%,整体完播率仅维持在20%-30%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注意力稀缺的现象不仅困扰着长剧制作,也并非中国电视剧独有的困境。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来临,观众的审美偏好已发生显著转变。

以《人生若如初见》为代表的优质剧集遭遇滑铁卢,恰恰印证了时代变迁对内容消费的深刻影响。该剧在制作水准与叙事结构上均无可挑剔,却因文娱环境的演变与观众口味的改变而陷入困局。五年前或三年前,观众仍能展现对严肃题材的耐心,但如今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观众反馈显示,即便承认剧集优质,仍有人直言“我知道剧很好,但我就是看不下去,我这种山猪大概就吃不了这种细糠”。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代观众对娱乐产品的需求已发生本质变化。

在现实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观众更倾向于通过影视作品获得情绪释放与心理疗愈。这种需求导向使得BE(悲剧结局)和OE(开放式结局)等传统叙事结构面临挑战,观众对“不爽”“不甜”或无法带来轻松愉悦体验的剧集普遍表现出排斥态度。当市场主流逐渐向更具娱乐性和即时满足感的内容倾斜时,剧集创作必须重新审视观众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的转变。

然而,近两年老剧复兴的浪潮中,76集《甄嬛传》、78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84集《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被观众以近乎逐帧的方式反复观看。这种现象折射出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持久追求——当人们一边重温这些作品一边感叹"过去吃的有多好",恰恰说明着好内容的需求存在长期规律。尽管"内容为王"的共识早已形成,但长剧的生存困境依旧需要优质内容来破局。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下,不同视角对"好内容"的定义仍存在差异。例如豆瓣9.6分的《山花烂漫时》获得观众与行业双重认可,但若按商业指标衡量,其播放量、热度和广告收益可能都难以称得上成功。导演费振翔曾坦言该作品未实现商业盈利。事实上,商业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难以统一,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构建多元的价值体系。正如其他消费领域正在经历的分级趋势,文娱消费市场同样显现需求细分的特征,平台与内容创作者应更关注观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IP、演员、播放量等传统指标之外,广告主更应洞察内容背后真实细分的人群画像。当前其他营销领域已实现精细化运作,而长视频内容营销的创新手段仍停留在粗放阶段。令人深思的是,自2016年创意中插广告问世以来,长视频营销领域已许久未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产品。长剧的独特价值难以被替代,正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所指出的:"观众既需要即时的情绪满足,也渴望深层次的精神共鸣。"从今年上半年爱优腾芒四大视频平台的春季招商会来看,长剧数量并未明显缩减,各平台正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中国长剧市场的确处于收缩态势,但行业唯有主动求变才能生存发展。与其抱怨外部环境,不如正视当下仍可改进的领域。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