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极致的中国会走到何方?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13更新:2025-09-06 01:32:03

《激流》第二季的恐怖氛围,甚至超越了《黑镜》和《爱死机》的尺度。这两部作品探讨的正是人类在科技与社会进程中逐渐丧失自主性的困境,其惊悚之处在于精准触达人们对失控的深层恐惧,而现实社会的残酷往往比虚构故事更具冲击力。然而,正是我们对现实的麻木与惯性,让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危机显得愈发令人窒息。

目前更新的四集内容中,第二集《极越闪崩之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去年12月极越突然宣布"原地解散",这家曾获得百亿投资、拥有数千员工的造车新势力,仿佛被无形之力碾碎。员工与供应商围堵CEO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这种场景在《激流》中反复出现,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该集聚焦两位关键人物:极越创始人夏一平与供应商李红星。作为经历过团队管理的从业者,我对此产生强烈共鸣。2023年公司面临注销,团队成员需要分流时,两位股东的善举让我倍感温暖——一位接收了团队,一位承担了巨额成本,员工得以自主选择去留,整个过程相对平和。

站在今天回望,我更加理解夏一平在2022年12月11日做出解散决定时的心理状态。当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同时抽身,公司陷入数十亿欠款危机,员工连社保都无法保障,这种窒息感是任何理论都无法形容的。而李红星的困境更为惨烈,3700万货款追索无望,他日复一日守在办公室,仿佛随时可能迎来最极端的结局。

即便身处绝境,这两位企业家仍展现出惊人韧性。前者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守岗位;后者也未放弃希望,继续经营着受损的公司。这种坚持与挣扎,让整集内容超越了商业叙事的范畴,展现出人性在危机中的复杂样态。

第三集《跨境巨头和淘金者》则彻底展现了"内卷"的残酷本质。该集聚焦"海外拼多多"Temu平台及其商家生态,作为在加拿大生活的观察者,我曾亲身体验过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在平台全托管模式下,商家不得不简化经营流程,同时将定价权让渡给系统,最终陷入与所有同类商家的极限价格战。

这种竞争模式与传统媒体转型的场景惊人相似:从都市报时代跨越到互联网时代,竞争范围从地域性扩展到全国性,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流量的指数级衰减。就连最初掌握定价权的工厂店铺,也逐渐沦为竞争的牺牲品。一位老板曾如此描述:"从六七块的价格,到五块,四块五,四块,三块六,三块一……"这种持续压缩的生存空间,正是当代商业生态的真实写照。

尽管他面带笑容,但降本压力之大令我感同身受,仿佛能看见他内心的煎熬。最终企业不得不通过更换原材料与调整生产工艺来应对,然而这种妥协直接导致了质量管控的失控,随之而来的Temu质量整顿与惩罚机制令商家陷入集体困境。相较于极越篇章中极具戏剧冲突的主角,这集更侧重展现平台规则与价格机制如何重塑市场生态——夏一平与李红星虽身处逆境却仍展现出企业家的坚韧特质,而跨境电商则如同被裹挟的棋子,在价格信号与平台策略的双重挤压下艰难求生。

第四集《加盟江湖》深度剖析了投资群体的生态图景。这个看似门槛低、潜力大的加盟市场中,聚集着各类参与者:有夫妻携手经营门店维持生计的;有四处奔波寻找黄金地段的小本经营者;有掌控整个商场加盟体系的"掌控者",其形象如同被自己打造的商业帝国所包围;更有试图构建24小时不间断消费场景的创新者,从早餐到深夜酒吧,打造着一个自我循环的商业宇宙。许多人心怀开书店、咖啡馆或烘焙店的浪漫想象,但当真正面对加盟市场的残酷现实,这些美好愿景可能都会被打破。

在加盟市场中,有大学生创业搭档经历90万亏损而倒闭的案例,也有深耕行业多年的银行职员在投入巨资开设五家门店后被迫止步的教训,更有经营数百家加盟店的"老江湖"在疫情冲击下濒临破产的惨状。这些故事真实呈现了"商场如战场"的残酷本质,任何轻率的投入都可能引发致命后果,彻底摧毁原本脆弱的商业梦想。

最后一集《闯关墨西哥》聚焦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这犹如一部充满隐喻的"等待戈多"式叙事,在四天持续的跨国采访中,主持人李翔始终追踪着某中企墨西哥分公司总经理苏秀勇。这位管理者不断将采访者转移至不同场景,安排不同角色接待,直至第四天在客户聚会后的深夜,终于在火堆旁与采访者展开深度对话。当被问及为何独自烤火时,苏秀勇意味深长的回应道:"我想体会一下独处的时光——这便是我想要的归属。"

他仿佛再次置身于童年时在家烧火炉的场景,脑海中浮现出2022年疫情中离世的父亲。这个夜晚,李翔并未如往常般寻找他人陪伴。在四集纪录片中,这或许是最具人性温度的片段,也正是这一幕,促使我写下此文——当生活被填满如此多的艰辛与奔波,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整部纪录片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卷」。从因电动车行业激烈竞争而崩盘的极越,到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跨境电商企业;从加盟市场上此起彼伏的投资困境,到身处异国他乡却难以脱身的苏秀勇,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缩影。此刻方知,为何我会认为这几集纪录片比《黑镜》《爱死机》更具震撼力。片中主角们虽被裹挟的方式各异,但都面临着相似的生存困境。在我看来,《激流》的叙事深度远超新一季的《黑镜》《爱死机》,后者因主题先行导致故事显得生硬,而《激流》描绘的却是真实世界的鲜活图景。当真实遭遇虚构,往往能迸发出更震撼的力量——极越闪崩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跨境电商则化作课堂案例,加盟江湖勾勒出众生百态,而闯关墨西哥的故事更添几分荒诞剧色彩。不禁让人想起央视曾有过的著名纪录片栏目《纪事》,其标语「行进中的影像中国」恰与本季《激流》遥相呼应:电动车与新茶饮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跨境电商与中企出海则恰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风暴;而片中展现的各类「卷」现象,更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切面。纪录片理应聚焦社会最核心的议题,这让我联想到NHK的经典中国题材系列「激流中国」。那些被称作「竞争力」的「卷」,究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还是埋藏在繁荣表象下的危机?除了墨西哥篇中苏秀勇烤火的戏剧性场景,其他篇章也穿插着「人的碎片」——跨境电商环节中,一个三线城市工厂店老板抱着女儿的画面,让观众瞬间触摸到现实的温度。

在《加盟江湖》这一集中,曾经创下数百家加盟店辉煌战绩的穆亦晨,如今以“加盟韭皇”的身份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成败经验。他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若你在创业中感受不到幸福,那便是在虚度生命。”

前几日,我在晨跑时偶然捕捉到一幅画面:一位父亲正推着年幼的孩子在跑道上奔跑,孩子的小手高高举起,充满期待与信任。这温馨的一幕让我心头一暖,恍然领悟:生命的美好或许就藏在这样的陪伴与信任之中。

推着孩子奔跑的动作自然比独自疾驰要慢,但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是否必须以如此快的节奏前行?在纪录片中,镜头里频繁出现的焦虑、烦躁与强颜欢笑令人印象深刻,所有受访者都意识到当前状态的异常,却也无力改变。中国拥有全球最勤奋的劳动者和最具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中国制造的产品满足着世界的需求,但为何国人消费能力相对薄弱?常见归因于资本的贪婪,然而四集内容或许能颠覆这一认知——当老板并非易事,他们需比员工承受更沉重的负担与风险。加盟江湖一集中,两位年轻人历经两年创业,最终感慨“上班是真正幸福的事”。值得关注的是,四集里唯一未采访到核心决策者的是Temu(仅提及了一位离职员工),这位幕后操盘手恰似中国发展的隐喻:极致性价比让Made in China迅速占领市场,却也招致反噬,这正是系统性矛盾的体现。正如Temu的转型所示,唯有系统升级才能破局。以笔者浅见,部分现象源于制度约束,如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及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墨西哥受访者曾指出,若直接移植中国员工手册,恐怕难逃法律诉讼。相较之下,墨西哥员工更为松弛,而加拿大则以“老墨”的吃苦耐劳闻名。巴西比亚迪事件亦成为典型案例。因此,脱离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对比,我们仍需反思劳动保护体系的完善空间。另一层面,基础保障制度同样关键。此前持续呼吁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有朋友直言:“若农民养老收入达到千元,或将重塑社会格局。”细究之下,城市中飞驰的群体能放缓脚步,工厂里辛苦劳作的劳动者亦可与资方协商,皆因有了坚实的后盾。切莫低估农民每年多出的一两万元,它不仅改善生活品质,更可能推动社会进程。为何社会如此内卷?根源或许在于缺乏兜底机制。若人人享有保障,生活将更从容有序。

在极越的叙事脉络中,这面签名墙反复出现。其最初的设计理念旨在彰显企业作为员工价值实现平台的共同体属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公司宣布解散后,墙面却成为员工倾诉不满的载体;而今重访此景,不禁让人思考:无论设定多么宏大的愿景与目标,最终都须回归对人的关注与尊重。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