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书写大地上的缱绻与决绝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09更新:2025-09-02 02:20: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报道,山东重点打造的电视剧《生万物》自8月13日起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开播(爱奇艺同步上线),凭借其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与动人的情感刻画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该片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荣获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讲述了鲁南大地上的故事。近日,赵德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分享创作心得。

创作的起点往往交织着偶然与必然。在踏上写作之路之前,赵德发曾怀揣两个梦想:一是考入县城高中,二是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七岁那年,他随家人到县城探亲,偶然路过莒南县第一中学,心中便种下了对知识的渴望,立志成为那里的学生。然而命运弄人,因学校停课,他最终未能完成小学学业。两年后,他转入邻村小学,却发现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遂决意辍学,仅保留了四个月的初中学习经历,这段经历成为他最初的文化积淀。

当音乐教育成为新的追求时,赵德发迎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通过临沂师范的音乐班招生考试,他与五位同学同台竞技,却仅有三人被录取,而他正是落榜者。不甘心的他选择复读,与两位再次报考的落榜者并肩作战,但最终仅两位成功,他再次名落孙山。这两个理想如同被命运之手悄然击碎的玻璃,为他的人生轨迹留下了深刻印记。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二十四岁。当时他已是一名联中教师,偶然翻阅文学刊物上关于创作的专题,一个念头悄然浮现:“他们能行,我也试试。”这句看似随意的感慨,却成为了他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对自身文学积累的薄弱,他坦言当时的创作认知如同“不知天高地厚”,但在坚定信念的驱动下,他选择将文学创作作为毕生事业。

在三十岁前,赵德发的文学之路经历了从“零基础”到“破茧成蝶”的蜕变。当他得知山东大学开设作家班的消息后,毅然放弃稳定工作,开启两年的深造旅程。这段经历如同他创作生涯的加油站,标志着文学理想开始落地生根。如今,他不仅担任山东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特聘教授,更参与了作家书院的建设——由黄发友院长、马兵副院长及多位青年学者组成的专业团队,正在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文学教育模式。

在谈及当代文学教育时,赵德发指出传统中文系更侧重培养学术研究者,而“创意写作”理念则强调实践性。他特别提到,山东大学文学院已招收首批创意写作研究生,未来还将选拔本科生组建创意写作班,这种教育体系的变革正如他创作理念的演进。对于青年写作者,他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认为创作需要独特的思维类型,既要有精准的判断力,也要具备用文学语言诠释生活的功力。

面对不同类型的创作者,赵德发展现出辩证的思考。他以“素人作家”为例,指出外卖员、打工者等具有丰富社会阅历的从业者,往往能凭借真实体验创作打动人心的作品。但同时他也承认,部分年轻作者即便阅历有限,也能通过巧妙构思打造出优质作品,如大量涌现的网络文学和穿越小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作家的创作潜力。

对于赵德发而言,作家于其不仅是职业身份,更承载着特定的精神姿态;书写则既是内在的文学自觉,亦是肩负的文化责任。他的创作根基深植于这片古老土地,既从中不断获取创作灵感与情感滋养,也以作品为媒介回馈故乡的深情厚谊。谈及创作源泉,他提及童年时期耳濡目染的土地故事:"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不仅是维系生计的根基,更是确认身份的精神坐标,亦是寄托情感的归宿。这种与土地共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凝结为《缱绻与决绝》中流淌的文学血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