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day4-5:科波拉新作遇滑铁卢,贾樟柯新片影像拼贴风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81更新:2025-09-06 10:20:59

因近两日工作繁忙,故将原定的day4与day5内容合并发布。第四日的《大都会》记者会场面堪称盛大,导演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现身,即便行走困难仍坚持为现场记者签名。其孙女与剧组成员共同到场,人潮之盛致使舞台难以容纳。记者们提前排队近半小时,即便活动延迟二十分钟,也无法浇灭热情,反而让手机与摄像机对准这位年迈导演的镜头更加专注。会场内多次为科波拉的发言及其他主创对其的赞誉而热烈鼓掌,仿佛将首映礼时卢米埃尔大厅7分钟掌声的场景延续至今。

若将这种热情归因于对电影史传奇的敬仰,尚可理解,但现场的提问质量却显得尤为低下。台上台下仿佛默契地合演了一场名为「今日不膜拜更待何时」的即兴剧:有人满怀深情地悼念不久前离世的科波拉妻子Eleanor;有人借机质问科波拉对美国政治与特朗普的立场;有人请求他为电影产业的未来擘画蓝图;更有观众担忧他面临的国际发行困境与资金链压力——毕竟为了这部历时四十年的史诗之作,他竟抵押酒庄筹措高达1.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面对质疑,科波拉淡然回应:「我贷款投资酒庄反而赚了钱,没关系,我不在乎。我把钱拿出来,把风险投进了《大都会》。」作为资深导演,科波拉的行事风格始终彰显着老炮儿的傲骨——他的任性背后,是业界对其话语权的默许与妥协。谈及《大都会》是否将登陆流媒体平台,他直言:「流媒体在我们那个年代被称为家庭录像。我认为电影行业本质是艺术家被雇佣来偿还债务的领域。他们的职责不是创造杰作,而是完成财务契约。而像亚马逊、苹果、微软这样的新贵公司拥有巨额资金,但那些承载电影历史的制片厂终将面临消亡。」

第五日,电影《善良的种类》的发布会盛大举行。仅在八个月前,其上一部作品《可怜的东西》便斩获威尼斯金狮奖,兰斯莫斯再次携新作亮相戛纳。该片由艾玛·斯通、威廉·达福、玛格丽特·库里等主演,杰西·普莱蒙亦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整个记者会的氛围宛若一部影片,虽整体平平却暗藏幽默瞬间。谈及《可怜的东西》及片中演员的肢体表达与情欲场景,兰斯莫斯表示:"我绝不会对演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至少在现实中并非如此。我认为这不过是观察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满黑暗与挑战,同时不乏荒诞与尴尬的情境,因此我选择将这些元素融入创作。" 艾玛·斯通则补充道:"作为演员,我们职责是借助身体赋予角色更多层次。这也是我对此的理解,正因如此,我在角色的躯体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与愉悦。"

艾玛·斯通曾多次强调与兰斯莫斯之间高度默契的协作关系,称“我们之间有一种超越单纯信任的特殊联结”。当导演被问及“艾玛·斯通是否是你的缪斯”时,她率先回应:“他是我的缪斯!”谈及女性在电影行业的地位,她表示:“我坚信自己是女权主义者,而与兰斯莫斯的合作正是这种信念的体现。”她进一步指出:“女性影人的进步不止依赖于我个人,我认为越来越多同行正在积极改变行业现状,推动女性获得应有的尊重与价值体现。”在场的其他女性导演纷纷回应,玛格丽特·库里则调侃着插话:“你们喜欢我的帽子吗?”引发全场欢笑。

管虎执导的电影《狗阵》于“一种关注”单元举行全球首映,导演管虎、制片人梁静携主演彭于晏、佟丽娅亮相红毯。影片中的黑色细狗作为重要角色也一同现身。在媒体采访环节,彭于晏完成了一个高难度跳跃动作,动作利落且充满力量感,引发现场关注。

于冬作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与钟楚曦、侯雯元等影视明星共同观看了影片。

映后现场,观众持续鼓掌长达3分半钟,据现场人士统计。海外媒体评价亦积极,认为影片具备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实力。紧接着,《风流一代》迎来首映,贾樟柯导演携赵涛、周游等主演现身红毯,《狗阵》主创团队亦到场助阵。

在戛纳放映结束后,贾樟柯接受了中国媒体的群访。关于《风流一代》的龙标问题,他澄清称影片实际上已获得该奖项,而法国发行方要求不展示龙标。谈及第六代导演集体入围戛纳的现象,他表示这并非刻意的“集体出海”,“我们之间并没有互相商议,只是恰巧都出现在同一届电影节上。”“这种偶然性反映了电影人共同关注生活本质的创作倾向,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家共享着相似的集体记忆,对时代变迁的感知保持了同步。”

在解析片中女性角色巧巧时,贾樟柯认为赵涛的表演展现了被时代浪潮裹挟的生存状态,斌哥的悲剧则揭示了对男性角色的反思。“作为男性导演,我时常思考男性在社会竞争中的复杂性,但女性的注意力往往更聚焦于生活本身。在丛林法则主导的环境中,她们的处境更显脆弱,这种被浪潮击碎的意象在多年的创作中逐渐成型,随着素材的积累不断延伸。”

关于人物表达方式的选择,他坦言虽然赵涛演绎了大量台词戏,但剪辑过程中发现角色更适合沉默。“沉默不等于无思想,这就像现实中许多女性缺乏倾诉渠道。二十多年的人生充满辛酸与甜蜜,开口往往意味着话语的碎片化,而沉默则能保留更完整的感受。”他强调影片本质上是剧情片,需要清晰的情绪爆发点和叙事转折,同时通过间离效果与故事拉开距离,借鉴了默片的叙事逻辑。

在谈及音乐结构时,贾樟柯透露作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林强创作的主观电子乐,二是不同年代真实场景中的人们哼唱的音乐,三是精心挑选的歌曲如崔健的摇滚乐和《野火》等。他表示配乐选择并不严格遵循年代限制,而是根据叙事需求和剪辑节奏灵活调整。“这部电影像是一个视听魔方,从2001年以《拿数码摄影机的人》为题开始创作,灵感源自《持摄影机的人》。随着拍摄习惯的延续和设备的升级,疫情期间的重新剪辑让结构更加自由,所有素材画面和声音都能灵活运用。”

谈及素材拍摄时间与画幅变化的叙事设计,贾樟柯表示不会刻意聚焦故事层面,“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人类数千年的生存际遇相似,关键在于如何用不同年代的视角诠释同一命题。比如关于失恋的叙事,必然因时代特征而产生差异——电话时代、网络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每个阶段的情感表达都不尽相同。”他强调影片应像河流般自然流动,通过清晰的故事主线承载人物信息与感受,同时保持线性叙事的稳定性。

此外,贾樟柯也表达了对声音呈现的遗憾,由于戛纳卢米埃尔大厅无法兼容atmos全景声制式,单声道、2.1、5.1等音效未能完整呈现,他期待国内上映版本能弥补这一缺憾。

以下是两日观影手记:

《大都会》(主竞赛单元)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亚当·德赖弗、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娜塔莉·伊曼纽尔、奥布瑞·普拉扎、希亚·拉博夫主演。评分:2/5。这部影片被描述为一位对漫威电影时代抱有批判态度的老人,试图融合漫威宇宙的宏大叙事与《绯闻女孩》的青春元素,甚至声称取材自凯撒之死的历史事件。然而,无论是基于凯撒的政治阴谋、都市贫富矛盾,还是古罗马民主与英雄主义的思辨,影片在细节呈现上都显得过于简略。主角凯撒被塑造成一位集科学与政治才华于一身的天才,却始终忙于派对狂欢、豪宅情爱、与表弟的权力博弈,以及在工作室里摆弄磁悬浮电梯模型。其构想的未来纽约——遍布高科技设施的乌托邦,竟被一场关于女爱豆贞洁度的争议动摇根基,荒诞感十足。科波拉或许未曾料到,一部真正探讨未来的电影会因20年投资困境而被迫搁浅,而理想主义者的大都会,亦不会因现实中的挫折而失去其价值。片尾观众的反应极具代表性:右侧老者叹息称“电影已过时”,左侧年轻记者则激动表示“这才是科波拉拍给男性的作品”。或许纽约的未来仍存疑,但《大都会》的未来,注定与科波拉的创作理念紧密相连。

《距离世界末日三公里》(主竞赛单元)导演: 埃马努埃尔·珀尔武 主演: 劳拉·瓦西里 / 博格丹·杜米特拉 评分: 2/5。本片作为戛纳主竞赛补录片单的意外入围作品,如今看来仍显突兀。与导演前作《玛格达的项链》相似,影片通过调查少年被打事件层层剥开人物内心世界,却在揭示过程中流露出对同志群体困境的无力刻画。在仍存偏见的社会背景下,电影未能深入探讨地域发展困境的本质,叙事方式缺乏艺术张力。相较于当代同志题材作品,该片的表达显得陈旧且格局狭小,不禁让人质疑主竞赛单元的选片标准。

《善良的种类》(主竞赛单元)由欧格斯·兰斯莫斯执导,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威廉·达福、玛格丽特·库里主演,获得3/5的评分。影片通过分章节叙事手法,由多位主演饰演不同角色,将职场中扭曲的控制欲与贪婪、家庭关系中的质疑、猜疑与情感纠葛,以及邪教领袖对人类社会的极端设想娓娓道来。观众在不同章节间穿梭,难免对演员即将扮演的角色产生好奇与期待,他们共同构建出荒诞而复杂的人间百态。尽管故事充满戏剧张力,但整体呈现略显保守,刻意堆砌的重口味元素未能突破猎奇的边界,笑点亦存在人为设计痕迹。杰西·普莱蒙在前两幕中精准诠释了角色的矛盾性与执念,艾玛·斯通在第二与第三章节则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深度,而导演兰斯莫斯虽在镜头调度、服装与美术设计上表现出色,但作品仍缺乏令人惊艳的突破。

《噢,加拿大》(主竞赛单元)由保罗·施拉德执导,乌玛·瑟曼与雅各布·艾洛蒂主演,斩获1.5分的评分。该片虽以同名小说为蓝本,却在剧本架构、剪辑节奏与表演呈现上均显失衡。影片以学生为教师Leo拍摄纪录片为切入点,通过追溯其当年逃离军役前往加拿大的过往展开叙事,最终呈现的成品却如同学生作业般粗糙。导演尝试以交叉剪辑手法串联不同人生阶段的遭遇与心理状态,但手法过于张扬,导致各阶段的心理刻画显得单薄空洞,仅剩对把妹经历的炫耀与自我膨胀。影片本应探讨纪录影像与现实的边界,以及自我美化与他人评价的差异,最终却沦为以男主角为核心视角的自恋式表达。人物经历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叙事缺乏明确线索与内在逻辑。两位男演员分别饰演青年与老年时期的Leo,看似巧妙的设定实则造成时空错位的割裂感,老年形象频繁穿越回过往,如同幽灵般审视过往生活,却未展现出岁月沉淀后对人生本质的深刻反思。表演风格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缺乏统一性,画外音与内心独白的运用更显说教,对拍摄学生的主观臆断也强化了主人公的虚荣与自以为是。

《入侵》(特别展映单元)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评分 & 短评 by 顾草草 评分:4/5

每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创作者,始终聚焦于生活的本质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洛兹尼察延续其乌克兰编年史系列创作,《入侵》耗时两年,通过深入实地记录呈现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民众的生活图景。影片并未直接描绘战争场景,而是以细腻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基础设施受损区域中,人们在咒骂与抱怨中依然有序排队领取食物与饮水;空袭警报频响时,市民们从容从书店撤离,甚至会先完成购书付款;志愿者奔赴战区为军人送去物资,为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城市广场自发聚集悼念前线牺牲战士;新兵们全情投入训练……

街边的烈士纪念碑时刻提醒着死亡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但洛兹尼察的镜头始终与人民同行,捕捉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婚礼、葬礼、舞蹈、游戏、采买、阅读、工作。战争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重塑了资源认知、时间观念与生命态度;更改变了我们观影体验——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实则是无数努力维系的秩序结晶。

《入侵》展现了乌克兰人民在绝境中的胸襟与尊严。反战主题不局限于仇恨与苦难的呈现,更可成为一种精神鼓舞:守护日常生活、坚持生存信念,正是对战争最有力的反抗。

管虎导演近年创作的影片中,无疑将《狗阵》推至了艺术高度与情感深度的巅峰。在导演作品序列里,笔者尤为推崇《杀生》与《斗牛》的叙事风格,而这部回归小人物题材的作品,再次展现了作者对底层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影片以人与动物关系为叙事核心,突破了传统宠物视角,将狗塑造为野性与原生态的隐喻符号——它们被驱赶、被暴力对待,却在生存困境中展现出超越物种的坚韧,在群体中失去个体尊严,却以咬噬与忠诚诠释着生命的复杂性。人与狗的共生关系成为影片的精妙设计,两者既保持独立存在,又在生存挣扎中互为依托,如同兄弟般建立深层羁绊。在凋敝小镇的叙事框架下,影片精准捕捉了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挣扎,当宏大叙事压过个体生命时,影片却让观众看到人性中永不熄灭的微光。管虎以知天命之年的创作经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救赎与重生的寓言:时代或许会给生命贴上标签,但个体始终保有重新出发的可能性。

《风流一代》(主竞赛单元)由贾樟柯执导,赵涛、李竺斌、潘剑林、兰周、周游主演,影片评分3.5/5。今年戛纳电影节似乎将影像拼贴作为核心叙事策略,既致敬已故导演戈达尔,也呼应新锐导演卡拉克斯的创作实验。贾樟柯以过往二十年的影像资料重新编织成新的叙事框架,这种手法并非首次,在《山河故人》中便已展现。《风流一代》则将此技艺推向极致,通过多段时空的交错剪辑,构建出跨越时代的爱情图谱。影片中巧俏与斌哥哥的恋情贯穿始终,青年时期的情感萌芽、中年阶段的错位重逢,以及疫情后期的疏离与重聚,形成层层递进的情感结构。特别在疫情场景中,两人戴着厚重口罩的对视成为极具时代象征意味的镜头,沉默中蕴含的沧桑与坚守引发强烈共情。赵涛的表演随着年龄增长愈发醇厚,尤其在第三幕中年阶段,她通过面部表情与眼神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即使在无台词段落中也展现出角色的坚韧特质。这种时空重构的叙事方式虽具创新性,但也面临挑战——资深影迷对前两段经典素材的重复使用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尽管影像内容与过往作品存在差异,但未能形成更具突破性的表意表达,这种创作困境在影像拼贴类作品中普遍存在。

《艾米莉亚·佩雷斯》(主竞赛单元)由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执导,佐伊·索尔达娜、赛琳娜·戈麦斯与埃德加·拉米雷兹主演,获得顾草草评分3.5/5。在跨性别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这部融合歌舞、犯罪与惊悚元素的作品成为戛纳影展焦点。影片讲述律师丽塔受雇于墨西哥毒品大亨Manitas,协助其完成性别转变计划,却在过程中陷入道德困境。当艾米莉亚·佩雷斯以新身份获得自由后,她仍无法摆脱对权力的执念,强行将妻儿从瑞士迁回墨西哥城,最终在亲情与野心的冲突中走向悲剧。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