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点燃文明传承,《船山先生》今晚7:30觉醒继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59更新:2025-09-06 14:04:02

在湖南衡阳石船山脚下,一座名为“湘西草堂”的古老书屋历经三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斑驳的青瓦与吱呀作响的木门见证着这里曾是思想巨匠的精神阵地——虽无刀剑交锋之景,却以笔墨为武器,在明清鼎革的动荡年代重构华夏文明的根基。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船山先生”的学者,字而农,号姜斋,以王夫之之名载入史册。

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与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工作室及伯璟文化共同承制的纪录片《船山先生》,第三集将于今晚7:30正式开播。该片通过诗意的画面与凝练精辟的叙述,展现思想家从王夫之到王船山的蜕变历程。少年时期怀揣科举报国理想的王夫之,在王朝更迭与时局动荡中屡遭挫败。经历国破家亡、南明党争及湘南流亡的磨砺后,他深入民间,体察真实的底层生活。逐渐摆脱"武力复国"的执念,转向文明救赎的探索。他以"吾书两百年后始显"自勉,深感儒家道统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觉醒,远比政权更迭更为迫切。

位于湖南衡阳石船山下的湘西草堂,曾是这位学者潜心治学的重要场所。尽管“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的典故常被用来形容其执笔之勤,但他仍以每年近五十万字的惊人笔耕速度著述立说,完成《读通鉴论》《周易外传》《宋论》等百余部著作,构建起融合哲学、史学、经济与伦理思想的宏大学术体系。

在漫长而孤寂的晚年时期,船山先生突破传统理学的束缚,构建唯物主义根基,倡导经世致用之道。当同时代文人沉溺于“亡天下”的悲叹时,他却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历代史书及文艺作品进行了全面诠释与革新性阐发,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维度。其思想体系不仅重塑了儒家经典的诠释路径,更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与哲学思辨力,屹立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三座思想高峰之一。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根友指出,王夫之的思想体系融合深厚的传统根基与初步的近代意识,其学术路径展现出批判精神、系统架构与开放视野三位一体的特征,堪称中国哲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枢纽。时至今日,通过影像媒介重述其生平与思想脉络,依然能感知到"文明守夜人"的精神特质——他的思想如同石船山下暗流涌动的河流,静默滋养着湖湘地区的经世传统,最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绽放出思想光芒。今晚7:30,湖南卫视与芒果TV将同步播出相关节目,衡阳市广播电视台、山海及风芒APP也将参与转播,共同呈现这位从湖湘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伟大思想家如何以独立姿态完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度重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