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一部不合时宜的爱情片,笨拙且炽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9更新:2025-09-01 19:59:02

8月29日七夕节,由邱玉洁编剧执导的爱情电影《7天》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该片讲述拥有"恋爱倒计时"能力的男主角陈丑时,与命中注定的恋人温倩展开的奇幻爱情故事。当日主创团队现身上海活动现场,监制尹露、导演邱玉洁携主演蒋奇明、张艺凡与特别出演刘丹与观众互动,探讨爱情的多面性。在首映礼上,蒋奇明展现了其角色的深层特质,张艺凡则以更为成熟的演绎诠释角色成长。影片以"恋爱时长"为核心设定,通过主角陈丑时能预见缘分期限的特殊能力,构建出独特的情感叙事——当发现恋人的倒计时仅剩七日,两人选择以七年为周期相见,用刻意的疏离维持爱情的永恒新鲜感。作为蒋奇明与张艺凡首次挑战爱情电影主演的作品,两人在片中的情感互动与暧昧张力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

作为一部情感浓度极高的爱情电影,《海报》对两位主演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蒋奇明在采访中坦言,'这部戏对我来说确实颇具挑战性。我一贯性格内敛,不擅长直接表达情感,尤其是涉及男女关系的部分。然而,角色要求必须全情投入,所有情节都高度聚焦于两人之间的互动。' 为深入角色,他选择以观察作为切入点,'多留意对方的肢体语言与行为细节,仅仅注视',试图通过细微之处还原角色心理状态。由于深知拍摄时间仅剩七日,他本能地想要快速拉近距离、深入了解对方。这种基于角色逻辑的自然流露,使陈丑时的深情与笨拙在银幕上得以真实呈现。

蒋奇明谈及角色张艺凡塑造温倩的过程,这是一次‘褪去稚气、贴近角色内核’的蜕变历程。最初担纲该角色时,她曾因‘太小孩子气’的表演风格遭到质疑,而女主不仅贯穿长达数十年的叙事时间线,更需展现内心强大且内核稳定的特质。为缩小自我特质与角色的差距,她通过生活观察积累素材,并以温倩的视角撰写日记、创作人物小传,在文字中不断追问‘她会如何思考’、‘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张艺凡诠释的温倩始终保持着明确的目标感,即便在爱情最为炽热的时刻,也坚持对持久而坚定情感的追求。电影中不乏超现实设定,但许多生活化的细节则精准呼应了人物特质,如陈丑将温倩‘举高高’的亲密戏码,温倩那句‘你不能这么抱我,我太高了’的台词,恰与张艺凡高挑的体态特征形成巧妙呼应,该场景在放映时获得了观众热烈的现场反馈。而这段即兴添加的台词灵感,源自试戏阶段演员因身高优势意外磕碰到天花板的真实经历。

张艺凡谈及影片创作中的挑战时,特别强调了演员之间自然流露的默契。邱玉洁导演透露,片中诸多含蓄的情感表达颇具灵动之感,例如深夜对话时空出的座位、翻墙动作中随身携带的背包,以及用餐场景中下意识为同伴剥虾的细节,这些皆是演员在拍摄现场即兴生成的配合。张艺凡对此表示:“这些瞬间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剧本未对细节做过多铺陈,但演员的反应让场景呈现出真实的质感。”

《7天》作为一部充满争议性的纯爱电影,既贴近现实,又带着些许不合时宜的特质。影片通过主人公在七日限时内全情投入当下的叙事,展现了对即时情感的珍视,同时也因对永恒陪伴的执念而陷入停滞。导演邱玉洁曾阐释过"七年换一天"的特殊设定背后的情感哲学,她认为爱情的真谛不在于时间长度,而在于情感浓度与心灵联结的深度。"感情的浓度与持久度并非绝对对立,"邱玉洁坦言,"我观察到许多白首偕老的伴侣,往往始于一见钟情。唯有足够强烈的感情,才能穿透日常生活的琐碎,激发出跨越岁月的信念。"谈及自身情感观,她自嘲道:"在爱情这件事上,我或许太过贪婪。"

在路演现场,导演邱玉洁谈及爱情主题,而作为影片男女主角的蒋奇明与张艺凡也分享了各自对这段特殊情感关系的解读。张艺凡认为,陈丑时与温倩因成长背景差异,对感情的认知必然存在分歧,但两人却因独特的生理吸引力产生强烈共鸣。这种默契难以言喻,仿佛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命中注定的契合,他们选择将七天的时光延伸为一生的承诺,呈现出双向奔赴的情感轨迹。蒋奇明则指出,影片中设定的7天或7年更多是数字象征,现实中的爱情虽无明确期限,却同样需要经历磨合与分离的过程。他强调,唯有建立真诚的开端,才能让情感的时长突破既定框架,延伸为更持久的陪伴。

在我看来,《7天》这部电影探讨的核心是信任——你是否愿意相信童话的美好,是否愿意相信另一个人?主持人陈鲁豫在谈及影片感受时指出,它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置于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叙事框架中,用梦幻般的设定映照现实情感。监制尹露则评价这部作品为"笨笨的电影",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质朴风格,恰恰构成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快餐式爱情观盛行的背景下,爱情愈发显得短暂而随意。然而,《7天》并未迎合这种潮流,而是以最纯粹的情感表达和最质朴的叙事方式,回归对爱情本质的探讨。尹露坦言,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电影,而是聚焦于两个因爱而分离的个体,如何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坚持信念。她强调:"在当下人们普遍不需爱情、也不需要爱情片的环境下,稀缺性成为关键。我们唯有保持真诚炽热的心,才能完成这样一部电影。"正如她所说,爱情始终是艰难的,人生同样充满挑战,而影片正是希望通过这种笨拙的坚持,唤起观众对真挚情感的思考。

在电影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擎作为嘉宾参与映后讨论,围绕"愛情哲學"展開深入剖析。他直言此片屬「少數派」作品,認為當前社會已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觀看群體:一種認為影片荒誕不真实,另一種則能從故事中觸動情感。這種二元對立的現象令他感慨,指出在當代社會語境中討論愛情已顯不合時宜,影片實屬反主流的創作。

劉擎教授進一步從婚戀市場的「行銷邏輯」切入分析,強調該片展現了年輕一代與世界建立深刻聯繫的過程。他指出影片特有的敘事方式——摒棄傳統條件談判——恰是當代人稀缺的價值觀,呼應了年輕群體渴望重拾對存在本質感受的共鳴。這種不追求物質佔有與職位權力的態度,使人們得以在當前物質化社會中重新體驗情感的深度。

面對年輕創作者的冒險嘗試,劉擎教授表達了深刻的認同與感謝。他讚賞這支年輕團隊能於浮躁時代堅持以藝術形式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並認為這樣的創作實踐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