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者们》首播,一集弃剧,这战斗力,这查案思路,好奇葩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8更新:2025-09-06 20:20:20

5月7日午间,电视剧《执法者们》在优酷平台一次性上线四集,拉开正式播出序幕。该剧汇聚多位港坛实力派演员,制作阵容在港剧领域堪称豪华。作为聚焦香港警察与廉政公署题材的作品,其表象吸引力不言而喻。然而,尽管演员阵容和题材具有话题性,该剧在剧情设计上却显得过于刻意,部分情节发展存在争议,最终导致观众在观看一集后选择放弃追看,认为其内容可能并未充分尊重观众的审美期待。

第一集开场,商界精英陷入法庭纷争,一名女证人被困安全屋静待审判。然而安全屋突遭袭击,警方迅速出动救援,护送她前往法庭。令人意外的是,警方车辆在途中接连遭遇伏击,最终十二名警员牺牲,女证人却被犯罪分子劫持。看到这段剧情,观众自然联想到港剧常有的警匪对决,但若不了解背景,难免误以为警员正穿越至缅北执行任务。如此密集的追杀场景,竟让警方陷入被动,而犯罪分子却毫发无损——这不禁让人质疑:咱们的警队装备与战斗实力,是否真的滞后?更令人困惑的是,犯罪分子一路追杀竟无伤亡?这种反差实在耐人寻味。

若港剧警匪剧中警员的战斗力表现欠佳已属罕见,那么更令观众感到匪夷所思的,则是警方始终执着于追查内部人员的背叛行径,却对犯罪分子的行动轨迹、作案工具来源等关键线索视而不见。这种将"查内鬼"作为叙事主线的模式,早已是港产剧的标志性套路,甚至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如今仍以此为卖点,实则是在消解观众的观影体验。须知,当现代观众已广泛接触国际先进的刑侦剧作,对这种低级叙事逻辑的执着反而暴露了创作思维的停滞。毕竟在现实案件侦破中,追溯犯罪根源、锁定嫌疑人行踪才是核心要务,而非陷入无休止的内部调查漩涡。

警方应当通过追踪线索将犯罪分子彻底绳之以法。面对成百上千的持枪犯罪分子及大量涉案车辆,现场遗留的指纹、弹道等物证,才是破案的关键所在。借助遍布街巷的监控摄像头,可轻易还原犯罪车辆的行驶轨迹。即便犯罪分子佩戴面具,通过身形特征比对也能锁定嫌疑人,这一体技早已应用于实战。若犯罪集团敢于派遣数百人实施暗杀,其必然会留下可供追查的证据链。沿着这一链条开展侦查,远比传统找内贼的套路更具实效性,其破案效率和说服力显然更胜一筹。

《执法者们》为何充斥着这种套路化的剧情?究其根源,香港TVB在警匪剧和廉政公审题材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程式化模板,大量程式化剧本依赖这一模板重复产出。这类剧情甚至无需专业编剧,AI工具均可轻松复现。您是否认为这一说法仅为调侃?显然并非如此。例如剧中出现的警员家属殴打男主角桥段,正是港剧港片中反复出现的固定套路,令人耳熟能详。而《执法者们》仍在沿袭这一陈旧模式。

香港影视剧在创作源头上存在深层次的困境,其过度依赖商业化逻辑导致对现实主义的疏离。当这套模式固化后,编剧们便习惯于用程式化框架取代真实叙事,例如《执法者们》中办案流程与现实严重脱节,忽视关键证据调查却执着于追查内部人员。这种现象使TVB编剧成为书斋式创作的典型代表,不仅缺乏现实观察力,更在固有套路中丧失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呈现的作品如同《执法者们》般程式化,难以承载真实的社会议题。面对这种创作,观众的理性选择便是果断弃剧——编剧若无法尊重现实,观众也无需为其买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