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做微短剧,99.99%都在赔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58更新:2025-09-02 03:13:47

去年9月底,一家头部微短剧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在媒体交流会上坦言,近期有诸多传统行业从业者前来咨询微短剧投资事宜,但她的建议却出人意料——"千万不要做微短剧"。当被问及是否因竞争关系而婉拒时,她澄清道,真正原因在于该行业整体低迷,保守估计99.99%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作为业内少有的盈利且具有影响力的公司代表,其言论看似傲慢实则发自肺腑。尽管微短剧市场表面热闹非凡,但深入观察行业现状的从业者普遍认为,这一领域投资风险极高,成功率极低。值得注意的是,"短"内容形态已成视频行业新趋势,不仅抖音、快手等平台持续抢占用户碎片化时间,其旗下红果短剧更以亿级用户规模崭露头角。据QuestMobile于5月7日发布的《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红果短剧的月活用户数量正稳步逼近传统长视频平台,与优酷的差距已缩小至0.12亿。

随着短视频生态的迅猛发展,长视频平台纷纷加速转型,试图通过微短剧重构内容壁垒。4月23日,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宣布正式开启微短剧布局,并在官方声明中将平台定位为"短时代"的参与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战略早在2月20日的电视剧产业大会便已显露端倪,龚宇通过主题演讲为微短剧造势,随后于3月中旬举办微短剧盛典吸引行业人才。同期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则可能源于应对红果平台用户规模超越的防守动作。而此前腾讯视频与芒果TV早已布局,除推广5-10分钟横屏短剧外,更尝试竖屏内容形式。

在行业全面转向之际,微短剧是否能真正成为长视频平台的增长引擎?尽管国内市场呈现爆发态势,但追溯历史可见,首个短剧平台诞生于美国。2020年4月上线的Quibi开创了竖屏横屏切换的观看模式,由梦工厂创始人杰弗瑞·卡森伯格与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联手打造,曾邀请好莱坞资深从业者制作每集5-10分钟的系列短剧,融资超10亿美元。然而该平台仅存活8个月便宣告关闭,其失败归因于过度追求创新与精英化内容。

时间来到2023-2024年,中国本土的ReelShort(中文在线旗下)和DramaBox(点众科技旗下)在北美市场掀起热潮。其中DramaBox完整复刻了中国微短剧的"狗血"模式,这种策略与拼多多海外版Temu的市场打法如出一辙。相较于Quibi的精英路线,中国平台更注重下沉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何"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等颇具争议的题材能获得市场认可。

内容层面,Quibi虽有山姆·雷米执导的《惊悚50州》和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的《别往深处看》等优质制作,但受限于缺乏Netflix或Disney 的精品内容储备,导致用户群体有限。这种"曲高和寡"的困境,恰恰印证了短视频时代用户更看重内容可获取性而非纯粹质量。而在变现模式上,Quibi采用会员订阅制限制内容访问,而ReelShort和DramaBox采取单片付费模式,允许用户免费观看前几集后再付费解锁后续内容,这种策略与国内投流小程序的运营模式高度相似。

当前国内微短剧市场主要依赖四种盈利模式:其一为通过投流吸引用户付费观看(如各类小程序短剧),其二为广告分账变现(如红果短剧),其三为会员订阅分账(如腾讯视频短剧专区),其四为流量分成(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及品牌定制内容(如营销导向型短剧)。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越电影市场(425亿票房)。然而,需注意的是,微短剧行业在2024年的投流支出高达400亿元,但实际收益却不足400亿元,这意味着行业整体可能面临高达1亿元的亏损(甚至更多,尚未计入制作成本)。这种现象也解释了为何头部微短剧公司负责人会劝阻他人入局。

从盈利逻辑来看,微短剧的投流模式与十年前的“小黄文”相似——通过高敏感度、强吸引力的内容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投放(海外则为FB、推特等),诱导用户为后续剧情付费。事实上,当前多数微短剧玩家皆源自网文领域转型,如点众、中文在线等平台,其对“小黄文”投流策略的掌握可谓驾轻就熟。这种以诱导付费为主的商业模式,已被视作行业发展的“原罪”。此外,100亿元的营收中部分来自长短视频平台的广告分账,其余则源于品牌赞助营销内容。

以快手为例,2024财年总营收达1269亿元,尽管多次提及微短剧业务,如“我们抓住了商业化短剧的线上营销服务增量机会”“商业化短剧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等,但并未单独披露微短剧带来的收入数据。推测其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极小,仅作为热门话题提及。平台更倾向于强调短剧对广告投放的协同作用,而真正愿意为短剧付费的用户群体依然有限。因此,微短剧市场看似繁荣,实则存在显著水分。

回顾微短剧行业的竞争格局,其发展轨迹与十多年前微博大战颇为相似。彼时,微信承载了“小黄文”内容,而新浪凭借名人资源与新闻基因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字节系凭借抖音与番茄小说的内容及用户基础,成为红果短剧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尽管“河马剧场”等早期短剧APP已出现,但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竞争。在微短剧领域,爱奇艺、腾讯、芒果TV等长视频平台正试图挑战红果短剧的市场地位,但其结局或与当年挑战微博的门户如搜狐、网易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拥有短内容基因的快手,其推出的“喜番”微短剧平台也未能成功。长视频平台对微短剧的焦虑主要源于对内容分发权的争夺——红果短剧可能通过短剧向长视频领域延伸,蚕食市场份额。但此担忧可能过度——字节约曾尝试长视频领域(如西瓜视频),却因用户转化不足而失败。红果若想实现长视频延展,仍需突破下沉市场用户的付费意愿。对于长视频平台而言,微短剧内容更可能是补充性板块,而非替代性产品。若非另起炉灶开发独立APP,其合作模式或需重新审视。

以爱奇艺为例,其早在2018年便涉足短剧领域,推出国内首部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导演乌日娜后来凭借《末路狂花钱》获得近8亿票房。然而,由于不具商业价值,爱奇艺并未持续投入。如今重新布局,是否能扭转局面仍存疑。要解决这一难题,优爱腾芒等平台或将需要摸索前行。对于长视频平台而言,微短剧内容形态的引入虽为必要补充,但如何在现有用户基础上实现精准化运营,才是关键所在。

周星驰最早尝试与短视频平台接轨,去年初高调宣布与抖音合作打造“9527剧场”,并于2024年中旬推出系列短剧。从易小星执导的《金猪玉叶》到《大话·大话西游》,再到今年初上线的动漫微短剧《无名特攻队》,市场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合作宣布阶段。然而当作品上线后,数据表现却未达预期,尽管抖音的推荐算法全力助推,相关短剧单集点赞量多集中在数千至十几万区间,其中《金猪玉叶》首集斩获98.9万赞后便持续下滑,评论数甚至不足百条。

相较之下,“九五二七剧场”账号中真正实现百万级互动的是周星驰的非短剧内容——《喜剧之王之单口季》冠军付航的面试片段,该内容获得134.5万点赞。而另一位以“七颗猩猩”名义活跃的网红“重生的王妈”,其内容数据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2024年5月其“重生系列”每集点赞量维持在1-400万区间,评论量亦达数万层级;即便今年数据出现小幅回落,单条内容仍能保持几十万至上百万的点赞量。

周星驰作为资深喜剧人,并联合多位知名影人打造的微短剧在内容质量上展现出电影级制作水准,其摄影设备与画面呈现远超“重生王妈”肉眼可见的粗糙画质。但有趣的是,这种专业优势并未转化为观众的踊跃互动,反而凸显出短视频时代流量获取的深层矛盾——面对庞大的新生代网民群体(涵盖下沉市场用户及00后、10后等未被传统娱乐内容覆盖的群体),传统精英创作者的表达方式似乎难以引起共鸣。

在短视频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短"的内容越是追求精炼,越需要突破传统叙事结构的创意局限。短而低质的内容不仅无法成为长视频平台的救赎,反而可能成为绊脚石。其实,内容创作的本质不应局限于篇幅长短,尤其是涉及艺术表达时更需注重深度。尽管影视制作思维可以随时代演变,但若仅满足于形式上的"短平快",无异于缘木求鱼。以全球领先的长视频平台Netflix为例,其虽面临TikTok等短视频内容的冲击,却未盲目追求短剧形式——虽然他们持续探索短剧新形态,如持续更新的《爱死机》系列(每季3-6集)、刚推出第七季的《黑镜》以及仅有4集的《混沌少年时》。这些作品虽集数精简,但每集保持60分钟的完整时长,展现出顶级制作水准,持续获得全球观众认可。面对微短剧的异军突起,长视频行业陷入集体焦虑,但更需要保持清醒认知。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