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电影《小鸽子的家》观影推介会举行,感受家的温暖与治愈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54更新:2025-09-02 03:23:01

8月17日,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小鸽子的家》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该活动由广东省电影局牵头组织,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与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联合协办,南方都市报社及南都娱乐公司负责承办,并得到广东省潮商会的大力支持。影片主创作团队包括导演吴佳、制片人汪新伟,以及主演吴树权、刘煜凯、刘凯圳等共同出席,与观众近距离交流创作历程和幕后故事。

潮语电影《小鸽子的家》以上世纪末的广东潮州为故事背景,聚焦小学生吴凯因饲养一只落选信鸽而遭同龄人嘲笑的经历。在一次意外中,象征荣誉的赛鸽"中国骄傲"闯入了他的生活。吴凯最初心怀私念,企图借此在同伴中树立威望,却在与赛鸽的相处中逐渐领悟到竞技精神的真谛。最终,他选择将这只承载着特殊意义的信鸽放飞天空,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鸽主骏老伯,后者不仅赞赏他的善良品格,更将"中国骄傲"的幼崽赠予他作为礼物。

广东省潮商会执行会长黄光新对这部“潮味十足”的影片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强力推荐。他指出,《小鸽子的家》通过小鸽子的视角,深刻诠释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的联结意义与文化传承,生动展现了潮汕人的情感记忆及文化内核。在致辞中,黄光新特别强调,影片以精良的画面质感与真挚的情感演绎,让观众在欢笑与感动中感受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韵味,其诞生历程不仅是文化创作的一次创新实践,更彰显了创业者勇于探索的精神。“青年导演吳佳在创作过程中主动舍弃了安稳的职业发展路线,选择以潮语呈现潮汕故事,展现出突破常规、锐意进取的创作态度,同时巧妙融合数字技术与国际视野,为潮汕文化的时代传承注入了崭新活力。”

影片的创作灵感源自网络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据导演吳佳透露,他偶然看到一则关于孩童捡到受伤鸽子后细心照料,并在放飞前写信附于鸽子身上的情节。当鸽子带着信件重返主人身边时,主人的感动与回电让这一暖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促使吳佳萌生了拍摄潮汕题材影片的构想,最终孕育出《小鸽子的家》。“作为一名从小养鸽的潮汕人,我参与过多次信鸽赛事,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触动,联想到潮汕家庭中常见的父子情、兄弟谊等情感元素,由此展开创作构思。”

多位小演员参与了《小鸽子的家》的拍摄,吴佳在采访中分享了与小演员相处的秘诀。她强调,小演员的表演不应被区分为专业或业余,关键在于找到最契合角色的演员。在建立信任后,她选择以朋友身份与孩子们互动,让其展现最真实自然的状态,再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瞬间。吴佳透露,拍摄过程中并未刻意教授表演技巧,而是引导孩子们释放本真的情感。她指出,孩子们天真的表现本身就足够打动人心。

小演员刘煜凯在电影中饰演主角吴凯,他表示通过这次演出收获了许多课堂以外的宝贵经验。谈及与鸽子的相处,他回忆道:"起初我对如何与鸽子建立联系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畏惧。但在导演的指导下,我每天坚持给它们喂食、清理粪便,逐渐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剧组生活。当最后一场戏需要将鸽子放飞时,我内心充满不舍,这种情感体验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中的吴凯作为潮州少年,展现出独立自主与明理懂事的特质,刘煜凯在角色塑造过程中也深受影响:"吴凯始终牢记父母的教导,凡事要靠自己完成,同时秉持将心比心的原则,不属于自己的鸽子必须及时归还原主。这些品质不仅帮助我完成了角色演绎,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处世态度。"

电影中饰演吴凯父亲的吴树权,实际是一位深耕陶瓷工艺的潮州匠人。他亲手研制的青紫砂茶具道具成为影片重要元素,这些作品凝聚着他多年对传统工艺的钻研与实践。在分享环节,他特别提及妻子对他兼顾拍戏与陶瓷创作的鼎力支持。此外,他与电影中的两位"儿子"刘煜凯、刘凯圳共同提及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饭桌戏——导演要求三人自然交谈,却意外聊起盖房话题,从房屋高度到楼层分配,充满浓厚的潮汕生活气息。

在潮汕文化中,家不仅是情感的归宿,更是血脉相连的精神原点。正如信鸽无论飞越多远距离,历经多少风雨,最终仍会重返巢穴,潮汕人即便在外拼搏奋斗,也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眷恋。导演吴佳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唤起潮汕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文化根源的感知,让观众清晰认知:无论成就多高、事业多广,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永远指向故土。影片中95%的对白采用地道潮州话呈现,从市井生活的寒暄问候,到亲人之间饱含温情的叮嘱,每句潮语都承载着潮州特有的文化韵味与人文温度,立体展现了潮汕地区质朴而独特的文化风貌。该片已在国际舞台收获诸多殊荣,包括在意大利巴勒莫独立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新导演奖"、在瑞典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新晋导演奖"并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在莫斯科亚洲电影节荣膺"最佳亚洲导演奖"。

潮州话在电影中的运用是否会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在国际化进程中,语言是否可能成为传播障碍?制片人汪新伟强调,《小鸽子的家》在海外斩获多项殊荣,印证了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事实上,潮州话并非文化输出的壁垒,而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助力潮汕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舞台,被全球更多观众所了解与接受。

语言不应被视为沟通的障碍或隔阂,它与音乐一样具有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魅力。优秀的创作能突破语言界限,获得全球共鸣。吴佳曾担忧坚持使用潮州话可能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团队也长期思考方言是否会造成理解困难。然而,作为讲述潮汕故事的创作者,她始终认为唯有以地道的潮州话呈现才能保持文化本真性。这种坚守最终赢得国际认可,更让海外观众与专业领域人士产生强烈共鸣。

现场观众亦表达了对导演决策的理解与支持。他们期待更多以广东方言为特色的影片能够走进电影院,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示岭南文化魅力。由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影《小鸽子的家》,计划于8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