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动“好莱坞保卫战”?先看美国电影为何失去了受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37更新:2025-09-02 03:26:34

当地时间5月4日,特朗普表示将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外国制作电影实施100%进口关税。他指出,美国电影业"正处于快速萎缩阶段",而其他国家正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激励政策"吸引美国影视制作团队和公司迁离本国"。然而,这一旨在推动美国电影产业复兴的政策是否真能奏效?本文认为,美国电影工业的衰退涉及多重因素,绝非单纯由技术革新或人才流失引发。

好莱坞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工业,其英雄形象的塑造始终与美国社会的精神图景紧密相连。从展现开拓者精神的西部牛仔,到承载普世价值的漫威超级英雄,这些银幕英雄不仅映射出美国文明的深层结构,更成为其建构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划分三个历史阶段,揭示英雄形象演变与美国国族叙事、国际地位及意识形态的复杂互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部片与南方片共同构成美国的"国族寓言",既昭示着边疆开拓的文明使命,又回溯清教传统的道德律令。这种二元对立的英雄谱系,实质上是美国社会对自身文明本质的双重认知——在征服与保守、暴力与温情之间寻找平衡。进入二战后,美国电影开始构建"战争英雄"与"反战英雄"的叙事双翼:前者将具体战争正义升华为抽象的普世价值,后者则以存在主义视角解构现代性困境。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英雄类型,共同服务于美国在冷战时期确立的"自由世界领袖"形象。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全球格局的变化,当代英雄形象正陷入套话化的危机。在公式化叙事与视觉奇观的裹挟下,曾经承载民族精神的银幕英雄逐渐异化为缺乏实质性内涵的"赛博幻象",其脆弱性与主体性缺失,恰恰映照出美国霸权式微的深层焦虑。本文旨在破除"美国英雄=个人主义"的简单认知,指出真正具有时代穿透力的英雄形象,实则是特定历史情境下文化共识的象征性表达。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如何在深度全球化的语境中,创造出既根植本土文化又具备国际传播力的英雄叙事,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这种探索不仅关乎艺术创作,更涉及如何在文化霸权的重构中确立中国的话语权。文章发表于《文化纵横》2025年第2期(4月刊)82-91页,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以供思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