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大结局,女性角色都是废戏,烂尾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04更新:2025-09-07 20:25:40

《黄雀》开局亮眼却逐渐跌入低谷。前20集的剧情堪称精彩,融合了银河映像的叙事风格与《天下无贼》的悬疑质感,多股势力明争暗斗,警方则层层推进,逐步揭开谜底。角色间上演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黑帮势力互相倾轧,弱势群体奋起反抗,各类冲突轮番上演。

《黄金杯》后四集的剧情显得较为薄弱,过于仓促地将犯罪团伙聚集并一举擒获,与前20集的写实风格形成明显割裂。前半部分严谨克制的叙事方式被后半段强行插入的港式警匪桥段所取代,这种突兀的转折削弱了故事的整体性。值得注意的是,角色设定本应延续前期的智谋特质,却在后期被迫参与缺乏逻辑的盗窃行动,这种反差令人困惑。更值得商榷的是,核心矛盾被简化为简单的正邪对决,忽视了角色动机与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导致故事走向显得刻意。导演在处理这一转折时,未能有效衔接前后的叙事节奏,反而让犯罪团伙在光天化日之下劫夺警察护送的黄金奖杯,这种设定不仅违背现实逻辑,更触及了严肃的法律边界,与恐怖主义行为产生混淆。这种强行制造戏剧冲突的方式,本质上是对故事深度的妥协,也暴露了创作过程中对角色定位与情节合理性的忽视。

郭鹏飞与李红旗的情节发展存在明显逻辑漏洞。当郭鹏飞遭遇佛爷并陷入人赃并获的境地时,作为一贯谨慎缜密的行动者,他理应采取果断措施——要么当场制服,要么立即请求支援。然而此次却选择装腔作勢,这种反常举动与其性格特征严重背离。若非黎小莲及时出手给予佛爷致命一击,也未李唐精准现身化解危机,郭鹏飞恐怕已难逃一劫,此种戏剧性转折显然削弱了角色的可信度。

李红旗的离世显得尤为突兀。在反扒大队的联合行动中,所有成员均以小组形式展开任务,然而在追捕四眼的关键时刻,其搭档却突然失联,最终只剩李红旗孤身应对。这样的剧情转折仿佛暴露了编剧在处理角色命运时的乏力,既无法合理交代李红旗下的背景线索,也难以收束其人物弧光,因此选择以这种方式让角色谢幕。

《黄雀》值得批评的远不止剧情安排,其结尾部分明显存在拖沓冗长的问题。剧中大量配角的背景故事重复堆砌,尽管涉及被霸凌、被欺负、被冤枉等相似命运,却缺乏差异化刻画。阿兰、财神、四眼等人的人物弧光均遵循"悲惨遭遇-走向犯罪或执法"的固定模板,这种程式化叙事让故事失去新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刻意为阿兰添加的强迫症特征在后期剧情中并未产生实际作用,反而成为叙事节奏的阻碍。这种画蛇添足的创作倾向在剧集后期愈发明显,导致片头内容完全可以被跳过,观众更期待直接观看04荔城线的核心情节。

除了情节拖沓外,角色动机的设定也令人困惑。佛爷明知四眼难以被驯服且贪婪成性,却故意泄露保险箱密码,最终四眼果然盗取了钱财。佛爷随后依计报警,意图让四眼为团队背锅。然而,这一计划存在明显漏洞:四眼虽仅为跑腿角色,对团队具体谋划知之甚少,但他对团队成员身份了如执掌,且大春之死实为佛爷亲自下令。若四眼察觉真相,岂不会将佛爷供出?此逻辑矛盾令人难以信服。

方慧这一角色在剧情中存在明显设定问题,其行为对故事发展并无实质推动作用。火车站捐赠眼角 membrane 的情节本可由其他人物承担,强行关联方慧反而削弱了叙事逻辑。郭鹏飞前往荔城的双重动机——寻找方慧与协助老友——实则存在冗余。即便剔除前者,后者作为独立动机亦足以支撑剧情发展。编剧对这条线索的处理显然缺乏规划,导致角色形象逐渐崩塌,引发观众反感。剧中诸多矛盾点值得商榷,如方慧在婚纱照当日突然南下,不仅打断了郭鹏飞的人生轨迹,更因切断与老父亲的联系而加剧情感冲突。两人重逢时的生疏互动更显荒诞,若非后续剧情预留伏笔(如传销线尚未收尾),否则这一角色的出现显得多余且牵强。

花姐与养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始终未能衍生出令人满意的剧情发展。花姐将这位身有缺陷的养女抚养长达十年,始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她。即便自己育有亲生骨肉,也从未在对待养女时有所偏颇,反而是加倍呵护。然而,养女却从未对这份深情心存感激,屡次擅自离家,却在家中并未遭遇真正的苦难。

花姐本人似乎也只是一个象征性存在,仅靠开会时的口号推动剧情发展。作为大队长,她在处理偷窃黄金杯案件时展现出的领导力显得苍白无力,所有关键任务都依赖郭鹏飞完成,而黎小莲虽然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但其违法身份仍引发争议。令人不解的是,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普遍存在明显问题,要么缺乏实质性戏份,要么行为模式存在争议,最终都导致观众产生反感情绪,与角色塑造更为立体的男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黄雀》因剧情收尾欠佳导致口碑下滑,整体表现明显弱于《对手》。令人遗憾的是,导演在结尾处仍设置悬念并预告第二季开发计划,却未意识到第一季质量缺陷已让观众对续作失去期待。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