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55更新:2025-09-08 00:43:28
近日,万达电影正式发布人事公告,宣布前中国儒意董事陈祉希将接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职务。此次人事变动早有预兆,早在半个月前,中国儒意便已公告执行总裁陈曦(知名人士陈祉希)因个人事业调整辞去原职。与此同时,万达电影亦同步提名陈曦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随着双方公告的相继发布,陈祉希正式完成从中国儒意到万达电影的职务交接,成为这家影视巨头的新任领导者。
去年底儒意完成对万达的收购后,这一动作迅速成为中国影视行业最受瞩目的焦点事件。作为影视寒冬中的罕见大额投资案例,该交易不仅打破了行业低迷态势,更凸显出资本对内容产业的战略布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外界普遍解读为万达通过资产剥离寻求出路,但从业内视角观察,真正受益的实为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儒意。凭借其在内容研发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能力,儒意与万达在院线发行及放映网络上的协同效应,将首次实现中国电影产业内容创作、宣发放映及IP衍生开发的全链条闭环。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陈祉希从操盘《泰囧》突破十亿票房到主导《你好,李焕英》的创作历程,展现出卓越的内容把控力和市场洞察力。她的掌舵使万达电影获得新的内容引擎,这也预示着电影行业正在经历重要转折:在非专业资本退潮的背景下,以内容为核心的专业化运作逻辑正重新回归主流。
电影行业迎来关键转折:非专业资本逐渐退出,内容制作的专业逻辑重新回归。这一变化源于一场并购潮与人事调整,而回顾电影与资本共生发展的历程,2015年的里程碑事件值得深入剖析。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1亿元,同比增长48.7%,正式跻身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行业高速成长吸引了大量跨界资本涌入,据WIND数据显示,电影与娱乐领域全年发生125起企业并购,总交易金额达927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投资板块。彼时万达电影已凭借完善的院线网络稳居行业龙头,而五洲发行作为发行巨头,曾掌控全国年度票房的四分之一市场份额。万达影视更以《唐人街探案》《寻龙诀》《煎饼侠》等作品实现63亿元票房和5.8亿元营收,创下民营影视公司年度纪录。这种"影院 商业体"的复合运营模式,成为后来地产资本布局电影行业的典范,通过线下流量反哺内容生产,构建起从发行到制作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电影行业经历快速扩张与泡沫积累的阶段,非专业资本的过度介入为行业埋下隐患。这一现象在《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中尤为凸显,使电影逐渐沦为金融风险产品。2018年税务政策调整后,外部资本纷纷撤离,影视行业的融资环境持续恶化。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影视寒冬,投融资活动几乎停滞,行业的核心命题变为“如何生存”。在此背景下,头部影视公司面临重组压力,互联网影视企业崭露头角,缺乏内容根基的传统公司则逐渐失去竞争力。万达电影亦加速战略转型,其标志性表现是过去五年中,除陈思诚参与的《误杀2》和《唐探3》外,主控影片中再无票房突破十亿的作品。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暑期档爆款《消失的她》虽由陈思诚监制,但万达并未参与投资。有业内人士向娱乐资本论透露,万达内部对此决策感到遗憾。尽管公司与陈思诚长期合作,且是壹同影业的投资方,但最终选择退出该项目。有趣的是,该片后来由儒意影视参与投资,显示出行业格局的悄然变化。
万达影视在内容把控上的失衡,本质上源于其地产思维主导下的确定性追求与影视创作周期规律之间的冲突。2020年初,公司启动大规模裁员,连服务五任总经理的资深高管郑剑锋也未能幸免。面对"第一导演"采访,他表示最大的感受是无奈与被动,"频繁更换领导"成为行业痛点,每任新管理者需重新审视过往项目并调整方向,这种机制与影视制作的周期性严重脱节。自2011年起,万达电影已历经8次总经理更迭,平均任职周期不足两年。从宋歌到叶宁,两位核心人物均仅任职两年便转投他处,后续赵方、蒋德富等高管也均在一年内离职,形成"短平快"的管理周期。
管理层缺乏内容创作基因,考核周期与影视制作规律的错位导致KPI压力持续攀升。这种矛盾在疫情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使得万达上游的出品投资业务呈现出明显的保守倾向。曾茂军曾坦言,公司正在通过降低主控影片风险来规避业绩波动,具体表现为大体量项目锐减,转向联合出品模式以分散风险。随着内容源头的萎缩,万达影视的创作活力持续减弱。郑剑锋透露,公司内部存在一套"机制化"管理体系,每位从业者都被视为系统中的"螺丝钉",这种模式虽可效仿好莱坞职业经理人制度,却导致创作端失去创新动力。
与万达的收缩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儒意影业的逆势崛起。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该企业迅速展现出强劲的制作能力,次年便推出《送你一朵小红花》与《你好,李焕英》两部现象级作品。前者以54.13亿票房斩获春节档冠军,后者则创下了国产喜剧片的票房新纪录。近五年来,儒意影业主出品的13部影片中,有10部稳定获得豆瓣7分以上评价,80%的优质产出率成为行业标杆,展现出与万达截然不同的创作生态。
2022年,影视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相较于万达等同行的保守策略,儒意影业在市场研判上表现出独特前瞻性。在暑期档到来之前,陈祉希果断携手阿里影业,以保底协议模式收购《独行月球》,成为该片主要出品方,最终该片斩获31.03亿票房,夺得年度暑期档票房冠军。进入2023年,随着行业复苏态势显现,儒意影业加速内容布局,全年参与出品影片达八部。其中主控的《保你平安》《热烈》与大鹏导演建立深度合作,覆盖多元类型并收获良好口碑。同时,凭借精准选片眼光参投《消失的她》《志愿军:雄兵出击》等暑期档与国庆档现象级作品,以及近五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喜剧《年会不能停!》,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当前市场格局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儒意影业具备实力接手万达电影的原因。从行业整合的视角来看,这正是影视领域"优胜劣汰"规律的体现。经历外部资本介入与撤离的完整周期后,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儒意影业成功上位,并委任兼具内容洞察与市场经验的陈祉希出任董事长。这一战略部署标志着行业正在回归内容驱动的本质逻辑,预示着非专业资本退出后的影视产业新格局。
陈祉希为何能成为成功制片人?从演员转型的她拥有长达十三年的制片经验。自2012年与徐峥合作打造首部国产十亿票房电影《泰囧》,到2015年加入儒意影业,再到如今担任万达集团高管,陈祉希始终以对内容的深度把控和对市场的精准预判应对行业变革。在《泰囧》项目初期,该片曾经历两次搁置,但陈祉希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察觉到其潜在价值:不仅延续《人在囧途》的口碑基础,更发掘了徐峥与王宝强的黄金搭档效应,预判其可能如冯小刚喜剧般形成持久IP。同时,通过引入黄渤,使影片汇聚当时中国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喜剧演员,为票房成功奠定基础。陈祉希曾提及,她更看重“投人而非投剧本”的策略。在与徐峥共同拍摄《李卫当官三之大内低手》期间,她注意到徐峥以导演思维进行表演创作,展现出强大的项目掌控力。这种观察也延伸至《煎饼侠》的制作,因她认为大鹏在搜狐独撑三季《屌丝男士》的经历,证明其对市场趋势和观众喜好的深刻理解。
资料显示,陈祉希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项目,具备深厚的金融投资理念。她不仅擅长挖掘新导演的创作潜力,还能通过演员阵容的市场号召力进行精准评估。在票房预测方面,陈祉希以数据驱动决策,例如《人在囧途》的1.2亿次点击量,结合10%的转化率与30元票价测算,得出至少3亿票房的预期。《煎饼侠》同样遵循这一逻辑,当时《屌丝男士》已累积20亿次点击量,通过科学设定止损阈值并严格把控成本,最终实现盈利。在电影票房持续两位数增长的行业背景下,陈祉希成功打造多部具有高性价比的商业作品,同时助力新生代导演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重突破。2015年前后影视行业迎来资本热潮,但陈祉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当时她正与陈思诚共同推进《唐人街探案》项目,通过整合九家投资方资源实现战略协同:万达作为最大股东负责宣发体系,合一影业带来互联网渠道优势,芒果TV提供电视媒体资源支持,时尚集团则通过纸媒强化影片品质背书。与此同时,陈思诚、王宝强及其公司共同参与出品,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除整合外部资源外,陈祉希对作品内容质量的把控展现出极高的敏锐度与专业素养。2021年,在参与综艺《导演请指教》时,毕志飞执导的《新小城之春》因对经典叙事的偏离引发激烈讨论。陈祉希随即分析费穆原作《小城之春》的"先锋性",指出其以女性旁白开篇的创新形式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symbolizes 女性挣回了几千年被剥夺的话语权。然而时代变迁使这些陈旧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语境。她直言毕志飞的改编未能完成从"经典"到"新作"的思维跃迁,其尖锐的点评既体现出深厚的电影史学功底,也精准捕捉到当下社会情绪与市场趋势的关联。
陈祉希在谈及制片人职责时,反复强调“平衡”这一核心理念。她指出,制片人需要协助新人导演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考量间找到契合点,既要支持创作者实现作品价值,也要兼顾投资者利益,确保艺术表达与资本投入的协调统一。她认为,这种平衡对新人导演而言是一种保护机制——若创作者的作品因过度实验而亏损严重,将难以获得后续投资支持。
在项目运作中,陈祉希展现出对类型题材、演员资源与投资规模匹配的精准判断。《导演请指教》节目中,面对梁龙导演的创新尝试遭遇专业影评人质疑,她毅然决然表示愿投入三十至五十万元支持该短片创作。这种既鼓励突破常规又注重成本控制的思维模式,体现了她对电影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考量。
通过分析《唐人街探案》系列的成功经验,陈祉希阐述了复合类型片的市场价值,但亦坦言喜剧节奏与悬疑元素的平衡是创作难点。在《唐探2》中,她推动将喜剧元素强化以契合春节档氛围,最终实现33.97亿票房突破。而《你好,李焕英》以喜剧与亲情的融合模式,再次印证了复合类型片的票房潜力,同时展现出她对导演创作表达的尊重。
在《唐人街探案》初剪版本中,当有人建议删除被认为过长的结尾片段时,陳祉稀坚持认为“最后一分钟才是电影的表达”。这一判断最终促使影片通过剧情反转引发口碑发酵,形成票房长尾效应。她以陪伴者与守护者的姿态协助导演完成创作,同时运用市场化的制片思维制定项目方向,通过科学的资本引入和全链路服务连接大众市场,最终成就了超百亿票房的业界佳绩。
在内容创作领域,陈祉希与儒意影业均展现出卓越实力,未来增长空间将更多依赖于院线发行放映及IP衍生资源的整合能力。对于万达电影而言,以优质内容为突破口进行全产业链整合至关重要。当前,万达院线凭借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盈利模式稳居行业领先地位,疫情后中小影院加速退出市场,头部院线进入整合阶段,这更凸显了上游内容供应体系的重要性。从时光网的IP增值业务到东方影都的工业化探索,万达电影早已展现出整合全产业链的布局思路。然而受限于缺乏强势IP内容支撑,上下游协同始终未达理想状态,致使IP衍生业务效益受限,东方影都产权亦发生变更。因此,陈祉希执掌万达电影成为儒意影业提出的最优方案。凭借儒意的资源储备与陈祉希的创作把控力,二者强强联合将重构产业链格局,实现从内容生产到终端发行的垂直贯通,这更契合电影产业的运作逻辑。
在正式发布任职公告前,陈祉希已悄然在业务领域全面接管万达。业界对儒意与万达未来融合路径及发展方向的关注持续升温,娱乐资本论通过分析双方近期举措,揭示出万达在陈祉希主导下的战略调整。1月11日,由儒意影业主导出品的《白蛇:浮生》宣布锁定七夕档期,成为2024年首部官宣定档的商业大片,甚至早于传统春节档。该片提前半年公布档期,彰显了儒意在内容创作与市场预判方面的精准把控。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宣传推广节奏明显紊乱,频繁出现短期定档和极限上映的现象。然而,高质量电影的常规宣发周期通常需达半年以上,甚至可提前一至两年推出片单与概念图,通过长期策略性渗透与持续发酵,实现超前营销以深入观众心智。《白蛇:浮生》的提前定档释放出行业复苏的积极信号:在回暖已持续一年的当下,电影市场应逐步回归正常的宣发节奏。凭借儒意的稳定出品能力,万达在上游资源保障上具备显著优势,未来有望成为重塑宣发周期的行业标杆。同时,即将来临的春节档也展现出儒意与万达的协同布局实力。相较以往春节档中儒意仅参与投资及宣发一部影片,今年双方联合参投并发行了四部头部作品:《第二十条》由儒意参与出品、五洲联合发行;《飞驰人生》以儒意为出品方;《热辣滚烫》则由儒意联合出品。从当前春节档的热度走势分析,票房冠军或将在这三部影片中产生。此外,儒意与万达共同出品的《熊出没:逆转时空》更在资本市场展现出稳健收益特性,属于高净值回报的无忧项目。无论春节档市场格局如何演变,儒意已凭借多部影片的布局提前锁定竞争优势。
儒意与万达在春节档影片中的多元合作模式,体现了陈祉希凭借其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为万达电影打造的节日战略协同。春节档的布局呈现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彰显了双方在全产业链服务领域的强大整合实力,从上游内容创作到下游宣发放映的全链路闭环,这种系统化的服务能力不仅为行业资深创作者提供了更坚实的创作保障,更可能引发电影产业格局的深度变革:内容生产与放映渠道的融合将加速推进,成为提质提效时代下的主流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十条》背后的光线影业和《白蛇:浮生》背后的追光动画,作为行业内深耕内容生态的头部企业,通常采取自给自足的运营策略。这些传统内容旗舰的主动合作意愿,恰恰印证了儒意与万达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已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娱乐资本论指出,未来儒意与万达的产能提升将呈现双重驱动:一方面源于持续增强的内容创作实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发行渠道拓展带来的投资机遇。在行业普遍担忧2024年项目稀缺性与春节档类型局限性的背景下,儒意的产能扩张计划为市场注入了信心预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待映片单中包含的头部国漫与科幻题材,均为精准锚定年轻受众市场的创新内容布局,而国漫与科幻品类本身也承载着巨大的IP开发潜力。
以陈祉希入主万达为转折点,儒意与万达的深度协同或将引领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发展阶段。在地产系资本逐渐淡出后的行业转型期,专业内容运营能力与创作人才的回归,正在成为重塑电影生态的关键力量。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