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爆款制造机”听花岛专访:只造浪、不跟风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更新:2025-09-08 03:05:22

无论谈及短剧领域,听花岛的名字总是被频繁提及。从充值过亿的《厉总你找错夫人了》《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到去年春节档期间由听花岛打造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媽》以超10亿播放量引发热议,再到融合女性互助与悬疑元素的《引她入室》《夜色将明》,以及引发银发群体关注的《闪婚老伴是豪门》,这些作品不断刷新行业认知。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新红色短剧"的创新尝试,近期上线的方言年代剧《家里家外》更在3月14日实现全网话题量突破6亿,每当行业迎来新的流行趋势,总能看到听花岛某部作品的影子。

真正艰难的并非创造单一爆款,而是保持持续产出爆款的创造力。该品牌更被业界视为具有艺术价值的标杆,始终秉持严谨的内容架构与精致的视听体验标准。

免费短剧市场正以迅猛态势扩张,行业变革速度惊人。面对这一趋势,内容创作者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带着对行业发展的深入探讨,笔者与十月初五影视旗下听花岛项目负责人展开了一场持续一小时的对话。听花岛团队提出,其内容战略聚焦于'工业化、灵动性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致力于打造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型内容形态——高信息密度、强情节推进与深情感共鸣的短剧作品。这种内容形式既可延伸至长剧范畴,亦能突破传统命名体系。负责人指出,当前优质免费短剧行业已具备冲击一二线市场的实力,并以《鱿鱼游戏》首季为例,指出其本质上也是一种'短剧'创新。听花岛短剧的视觉辨识度源于'精打细算'的制作理念,通过情感表达与美学构建形成的镜头语言体系。以《引她入室》为例,该作品采用暗调视觉风格与高对比度布光技术,特别选择成都作为拍摄地,利用当地多变的阴天气象营造悬疑氛围,同时通过城市建筑的立体结构与竖屏画面的契合度,打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高达80%的爆款率和视觉吸引力背后,听花岛的SOP(标准化流程)模式引发行业热议。团队强调内容成功源于灵感、诚意与科学方法论的结合,认为图文创作讲究加减法,而短剧制作则是乘法效应。当剧本、导演、表演任一环节出现偏差,整体效果将归零。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内容生产体系,国内市场长期存在反方法论的混沌状态,导致创作缺乏系统性,进而影响爆款产出效率。因此,听花岛通过构建高度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既降低失误率又提升内容质量。在从业者普遍面临创作压力的影视行业,实现"全流程可控"的工业化标准实属不易。小红书平台上流传着"羡慕听花岛编剧"的呼声,公司通过提供优质制作资源和价值保障回应期待。新加入的创作者需接受专项培训,涵盖网络趋势洞察、内容策划思维等方面,同时借鉴传统影视作品与短剧类型的爆款模型进行创新实践。

这是一家秉持“以观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的公司,他们专注研究报告与研究报告,推崇“聪明人下笨功夫”的工作哲学。在听花岛的运作中,北京的造型仓库储存着2万件现代服装,他们甚至为每部剧的造型制定双套方案——在确定演员前基于美术设计完成一套,选定演员后则进行个性化定制。针对《请回答1988》等作品,他们深入剖析人物出场、旁白表达、CP感构建及角色关系,形成多达1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CP感”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涵盖演员选择、角色互动等维度的系统模型。

导演在拍摄新类型剧时,遵循严谨的流程:首先通观同类作品制作全部学习报告,如拍摄民国题材会系统研究所有民国剧集,完成精细拉片并产出包含数百张图片的1万字分析报告,确保对类型特征的精准把握。在完成拉片后,再撰写清晰详尽的导演阐述,这种标准化流程使创作失误率显著降低。而这种高度精密的体系,反而被负责人视为“工业化相当于交通规则,既约束不规范操作,又为灵感提供合规的释放路径”。他们强调工业化并非压抑人性,而是尊重并顺应创作本质,通过流程保障导演风格与观众喜好的契合度,实现创作灵气的最大化。

这套流程体系的核心源于人才筛选机制,“理性思维与逻辑能力是我选拔人才的关键标准”,负责人指出,“缺乏逻辑思维的人难以构建系统化的流程与标准,也难以进行深度创作思考”。日常管理中,负责人极少现身片场,主要负责拍摄前的策划审核、关键节点把控以及执行监督。通过AI模拟技术预判拍摄效果,他们能够精准衡量导演阐述、制片阐述及剪辑阐述的实施质量。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公司文化强调“全员自我归因”,无论项目成败,首先反思策划是否存在偏差,而非追究个人责任,同时坚持“允许试错”的原则,只要团队目标一致,任何失误都被视为成长契机。

在视频内容创作领域,听花岛展现出独特的战略眼光,他们选择“All in”免费短剧赛道,坚信“短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选择基于对硬件适配性的深刻洞察——手机与短剧的契合度堪称量身定制,既满足单手操作需求,又契合社交传播特性。正是这种明确的市场定位与系统化流程的结合,使他们在过去一年精准把握了情怀、年代、女性、银发等热门主题,而这些优势也延续至今年的创作实践中。

去年春节档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当后妈》成功点燃年代题材市场,其细腻的人情味叙事成为观众最为共鸣的创作。剧中诸如“这种被金钱腐蚀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等台词,正是团队日常交流的自然延伸,展现了真实的生活触感。作为深耕女频内容的头部公司,听花岛在《引她入室》《此生更如意》《家里家外》等作品中持续探索女性议题,从新型情谊构建到对雌竞文化的批判,再到蔡晓艳等角色展现的不内耗自信与姑嫂互助关系,均体现了公司以女性为主导的创作基因。

面对2024年银发经济的爆发趋势,这家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团队曾陷入困惑。当市场榜单被中老年剧占据时,他们通过朋友建议意识到这一领域的潜力,决定尝试突破传统创作边界。这种转变不仅源自对观众需求的洞察,更源于对“中老年人同样拥有追梦权利”的价值认同。

在主旋律领域的探索中,听花岛以《山海情》《大江大河》等经典作品为参照,于国庆档推出《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实现类型突破。尽管该尝试引发部分质疑,但负责人坦言,过往未爆剧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自身定位的认知偏差——既未能清晰把握公司基因,也误判了短剧新题材的生命周期。

随着2025年付费剧投流成本过高成为行业共识,听花岛敏锐捕捉到免费短剧的爆发机遇。公司计划全面转向免费内容创作,与红果短剧等平台展开深度合作。这一转型背后,是付费与免费内容比例的持续演变:从早期10:0,到如今5:5,预计未来将形成7:3的结构,凸显免费短剧的市场主导地位。

在具体内容布局上,听花岛已形成多维度的创作策略。四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作为其“本命剧”以300万制作成本呈现本土化叙事,全网首部方言短剧的突破性尝试,为行业树立新标杆。同时,公司正在规划科幻、玄幻等新兴题材,认为最具潜力的内容往往诞生于未被开发的领域,即便面临一定风险也愿意积极尝试。

作为深耕内容创作的影视厂牌,听花岛始终坚守在擅长的领域,对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保持审慎态度。公司核心理念体现为对内容的敬畏,所有环节均以作品质量为先,员工体系与演员选用标准均围绕此展开。在演员签约方面,听花岛坚持选择"专注短剧表演"的艺人,通过严格评估演技匹配度与价值观契合度,构建短剧行业的优质内容生态。这种高标准筛选机制阻隔了部分投机者,确保创作团队始终服务于作品本身。

听花岛强调内容才是核心生命力来源,明确表示不设立传统意义上的演员经纪体系和粉丝运营机制。公司反对打造人设标签,也不鼓励艺人捆绑CP运营,主张保持表演纯粹性。以宋慧乔为例,其被视作理想演员范本——作为演员而非明星个体被公众认知,既能演绎韩智恩式的角色,也能诠释文东恩的人物特质。宋慧乔不涉足音乐领域,也不热衷个人曝光,这种专注创作的态度正是听花岛所推崇的。

外部优质内容激发了负责人的热情,影视、综艺及游戏领域的爆款作品为她提供了诸多灵感。通过每个阶段和每月的复盘,她坚信短剧是承载多元题材与故事的全新载体,而“短剧版《无心法师》《权力的比赛》《山海经》”等作品尚未面世。

《长相思》具备开发短剧的潜力,其一对多的故事结构颇具新意,但在短剧领域尚未有成功先例。至于《繁花》,当前制作水平尚有差距,王家卫的导演功力令人叹服,但若以电影感和高调性拍摄短剧,仍有探索空间。

《黑神话》的爆红模式揭示了古典名著现代化改编的可能,这需要极其深厚的热爱与专注精神。尽管当前短剧制作效率尚不足以实现,但我们对文学IP保持着浓厚兴趣。

《好东西》带来了深远的冲击。她震惊于“女权表演艺术家”等日常调侃被真实纳入电影创作,这让她反思:为何曾认为日常生活无法成为创作素材?是否为自己设限?她开始意识到,或许应更信任观众的审美前瞻性。

这一现象也促使她深入思考综艺背后的观众趋势。她表示,往往不会局限于单部剧或电影本身,而是关注其传播路径,因为这正是她热衷的研究领域,甚至超越单纯的生产层面。

今年短剧春节档整体声量弱于去年,竞争更为激烈。团队注意到,制作水平有所提升,主题也趋向积极正能量,如《乖乖女》展现的自我救赎,以及“老千的天下无赌”等题材,短剧中的表达方式逐渐成为关键。

从宏观层面而言,短剧从业者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对此,厂牌决定未来将内容审查标准对标电视剧与电影,坚持“以力量表达开篇,以温暖爱收尾”的调性,致力于打造有情怀的短剧。他们希望观众在观看后,不会因剧中笑与哭而感到羞耻,这是自我要求。在制作升级之外,创新、美学与情怀同样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视情怀,旨在传递人性的美好。

在2023年内容出海成为热议焦点之际,相关负责人对短剧国际化的前景表示高度认可。当前海外市场仍处于高投入阶段,他们鼓励行业同仁加大内容创作的资本投入,认为这有助于培育市场生态。翻译剧作为内容基础,虽能奠定剧库底层架构,但真正决定上限的是本土化制作能力。行业痛点并非源于翻译剧数量不足,而是本土原创内容仍需通过一年时间逐步完善。

海外短剧相较于国内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内容生命周期可延长至半年至一年,这得益于海外市场对版权保护的重视以及跟进行为较少。然而,行业也面临着产能不足、受众认知度低、演员表现力与短剧形式不匹配等挑战。在以日为单位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行业呈现出多重变化:长短内容形式融合加深,大小屏同步播出成为常态;各大平台加速布局导致竞争白热化,整体爆款产出率持续走低;短剧造星效应愈发明显,从刘晓庆到黄圣依等知名演员接连参与,行业浮躁程度达到新高度。在资本追逐、流量驱动和短期收益的多重压力下,听花岛是否能在今年再度缔造爆款传奇?答案或许将在市场检验中浮现。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