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邱德根:八个子女,晚年无钱看病无人探望,皆因娶小姨子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3更新:2025-09-08 07:14:12

2015年3月17日,香港知名企业家、远东集团创办人邱德根在家中突发意外跌倒。家中的佣人察觉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但邱德根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据传邱德根数年前确诊阿尔茨海默症,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医院护工透露,其八个子女鲜有探望记录。更令人唏嘘的是,其治疗费用竟需依赖儿子动用公司资金支付,导致后者陷入法律纷争。这位从贫寒起家缔造亿万商业帝国的企业家,最终在病榻上遭遇世态炎凉。有分析指出,其晚年困顿与早年让小姨子步入家族核心层的决策存在关联。

邱德根的商业版图扩张战略呈现出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特征。1924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商贩家庭,他自幼耳濡目染父亲与人经商的场景,凭借灵活的头脑,很快掌握了商业运作的精髓。仅就读初中数月后,便被家人安排至电影院担任杂工。15岁的他因处事老练获得影院老板赏识,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接管即将倒闭的影院,开启了其商业生涯的重要篇章。

在邱德根的经营下,这家小影院逐渐走出低谷,生意日益兴隆。随着影院的复苏,邱德根不仅积累起初步财富,更拓展了社交圈层,与上流社会人士建立联系。一次舞会上,邱德根邂逅了大粮商之女裘锦秋,两人逐渐萌发情愫。1948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彼时,裘锦秋的家世与学识皆远胜邱德根,可谓典型的‘下嫁’之选。

然而,由于裘锦秋的父亲曾为汪伪政权效力,两年后,邱德根仍难以在上海立足,最终带领妻子仓皇逃亡至香港。彼时他仅携带一百多块钱,香港虽为弹丸之地,却成为他新的起点。初到港岛,邱德根与临盆的妻子蜗居于陋室,靠倒卖影片维持生计。待积蓄略有增长后,他开始谋划重返影视行业,决定在农村开辟新天地。彼时城市市场租金高昂,影院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且观众更青睐新片,若两部新片票房失利便可能血本无归。相较之下,农村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不减,且对新旧影片并无明显偏好。抓住这一市场契机,邱德根在农村开设了首家影院,生意异常兴隆。随后,多家分店相继开业,短短十年间,他成功经营14家影院,被尊称为“新界影院大王”。

若邱德根仅止步于初期成就,便难以奠定其日后纵横商海的基业。敏锐捕捉到市场空白的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农村金融领域。彼时大型银行普遍聚焦城市市场,对农村地区持漠视态度,然而农村居民同样存在储蓄需求。尽管单笔存取金额有限,但凭借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这一市场潜力巨大。1958年,邱德根率先创办钱庄,凭借灵活的金融服务迅速积累口碑。随着业务规模扩大,钱庄于不久后正式升级为远东银行。在此期间,邱德根的家庭也不断壮大,妻子裘锦秋接连为他诞下四子一女,为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

1964年,邱德根被一位知名电影制作人邀请探讨合作项目。由于事务繁忙,他委托妻子代为出席,共同前往台湾商议。然而,就在这一安排下,意外的悲剧突然发生。

那场空难让机上所有人员不幸罹难,邱德根望着五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即便平日精明强干,此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数年前,裘锦兰因见姐姐裘锦秋与邱德根在香港的事业蒸蒸日上,便追随家人来到港岛,在邱德根创办的银行担任职员。当姐姐意外离世后,她毅然承担起照顾子女的责任,短短一年便将自己锻造成了家庭的核心支柱。在裘锦秋逝世满周年之际,邱德根与小姨子举行了婚礼,却在新婚夜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年幼的孩子们强行占据婚床,拒绝让父亲与继母成亲。其中最大的儿子与裘锦兰仅相差十四岁,这份年龄差让孩子们难以接受这位新来的女主人身份。

在家族势力的对比中,弱者往往难以抗衡强者,裘锦兰作为邱德根的姨母,凭借自身的努力最终在这家族中稳固了地位,并育有三子。

豪门家族往往以利益为先,亲情淡薄。即便是同母所生的兄弟,也因财富分配而争执不断,更不必提那些由姨母兼继母所出的血脉。在邱氏家族中,长房五子与二房三子自幼缺乏亲近之情。而裘锦兰则巧妙运用家族影响力,持续向邱德根灌输偏私观念,使其决策逐渐向二房倾斜。与此同时,邱德根在商界频频出手,凭借一系列高调商业动作,实现了从地方富豪到产业巨擘的跨越。1983年,他以巨额资金收购濒临破产的荔园游乐场,仅用数月便使其重现辉煌,成为老一辈香港人的集体记忆。在邱德根执掌期间,荔园年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香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他还负责整合丽的电视为亚洲电视,主导拍摄的《霍元甲》《陈真》等武打剧集更是风靡全港,创下收视纪录。

此后,亚洲电视屡次易主,却始终未能再现邱德根时期的辉煌成就。邱德根堪称少数能够实现亚洲电视盈利的掌舵人。在执掌亚洲电视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地产业,此举使其资产实现指数级增长。随后,他将集团拆分为远东集团、远东控股及远东酒店三部分并分别上市,至此,远东帝国正式落成,豪门的另一场盛宴随之拉开序幕。

邱德根大房的五位子女对父亲迎娶姨母的决定始终心存芥蒂,这种家庭矛盾导致长子与第四子坚决拒绝返回香港。

邱德根长房诸子各有所长,老大邱达生早年赴海外深造,学成后专司远东集团海外酒店业务,鲜少涉足香港本土事务。老四邱达强则对家族内部纷争漠不关心,凭借优异学业成就独立创业,不仅成为英国富地石油公司的创办人,更创办了香港哈罗公学。相较之下,老三邱达成原计划接管亚视,却在1983年因酒后驾车致警员身亡,最终被判刑四年,彻底断送前程。至此,邱德根在港的长房继承人仅余16岁的邱达昌,彼时他尚未成年,便被父亲委以重任前往印尼,表面上参与游乐场项目,实则暗中操持土地开发事宜。

邱达昌涉足土地开发领域,这一行为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属于高度敏感的商业活动。他不仅要面对企业运营中的复杂局面,还需应对外来的地方黑势力。此类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邱达昌确实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不仅成功化解了黑社会的威胁,更是将这些势力转化为自身资源。然而,当这位商业领袖跨越了生死考验后,却遭遇了来自家庭内部的挑战。1989年2月,邱德根与邱达昌父子因涉嫌伪造亚洲电视财务账目,被廉政公署突然拘捕。起初调查人员怀疑两人存在共谋行为,但邱德根随即采取特殊策略,声称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并邀请全港最具权威的医学专家出具证明文件。

邱德根与邱达昌父子间的纠纷引发广泛关注。邱德根曾公开声称患有老年痴呆症,其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将家族矛盾归咎于子女。尽管如此,邱达昌最终因证据不足被司法机关判定无罪。此事件对邱达昌造成重大打击,他携全家人及三千万港元资本离开香港,选择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并进一步拓展至印尼市场,开启了新的商业布局。

邱达昌离开香港后,邱德根毫不在意,毕竟还有二房的三个儿子可依仗。他盘算着,时机已到,应让二房的子嗣们各展所长。其中最受宠溺的当属小儿子邱达根,不仅将自身名字中的“根”字传承于他,更常携其拜访旧识,以培养其人脉与见识。

邱达根曾就读于美国一所位列全球前50的私立大学,主修商科专业,自视甚高。在早期创业阶段,他确实通过商业操作实现了数亿港元的盈利。然而与远走马来西亚、最终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家的二哥邱达昌相比,其成就仍存在明显差距。邱达昌在马来西亚深耕多年,凭借对房地产市场的精准把握,成功打造了"大马李嘉诚"的商业传奇。市场传闻称,当地每售出10间公寓中就有近3间与邱达昌集团有关联。获得马来西亚拿督封号后,他将业务拓展至内地市场,通过重仓房地产项目豪取50亿元。凭借雄厚资本,邱达昌再度重返香港市场,而此时的远东集团已难复昔日辉煌。值得注意的是,邱达昌在提出援助远东集团时,特别强调必须进行资产分割,要求将远东集团产权归属大房所有。

邱达昌作为邱德根名下三家上市公司的核心人物,远东集团则是其主要资产,市值高达40亿元,而远东控股与远东酒店两家公司合计价值仅有2亿元。邱德根在资产分配后已无实质掌控权,邱达昌因此顺理成章地接任远东集团第二代掌门人。2007年,邱德根因健康问题需要治疗却面临资金短缺,其家族资产已全部分配至两房的八位子女名下。为应对这一困境,邱德根请求最受其宠爱的小儿子邱达根从公司账户转出6000多万元资金,但该行为被举报并引发法律纠纷。据传,举报者来自大房家族。

邱达根的阿尔茨海默病情持续恶化,其八位子女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他住院期间,子女们几乎从未登门探望,直至离世时,竟无一人在场,最终是家中佣人拨打急救电话,由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邱德根去世四年之后,其唯一女儿邱美琪因投资失误陷入500万美元债务危机,房产早已被抵押。面对困境,她试图向继母裘锦兰申请提前分割遗产,然而裘锦兰通过律师声明表示暂不进行遗产分割。这位既为继母又为姨母的老人始终紧握着13亿元资产,这相当于她毕生积累的财富。

或许,若邱德根在天有灵,也会懊悔当初的抉择吧。正如古人所言,近水楼台的便宜不可占,切莫因小失大。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