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18更新:2025-09-02 04:20:2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抗战时期教育界坚守与担当为核心主题的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将于8月15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该片以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西迁至粤北坪石的历程为切入点,通过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等30多位教育先驱在战火中守护文化传承的感人篇章,展现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与历史使命。
电影《坪石先生》由甘小二担任导演,王宏伟出任联合监制,陈林侠与甘小二共同编剧,谢君豪、颜秋越、王宏伟、蒋中炜及叶语霏主演,五条人乐队特别献唱。8月12日,该片主创团队携制片人李竞、导演甘小二、主演颜秋越及蒋中炜等现身上海,与现场观众展开深度交流互动。
作为一部聚焦“知识分子抗战”的影片,其创作团队同样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导演甘小二出自华南师范大学,编剧陈林侠则来自中山大学,两位学者历时六年反复推敲剧本细节,深入粤北三县六镇十八村实地考察,细致研读黄际遇日记、卫梓松手稿等历史文献,甚至考证出中山大学1938年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力求通过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原尘封历史。作品突破传统抗战叙事的悲情框架,以“知识救国”的独特视角展开——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大、岭大等高校师生辗转迁至粤北坪石,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的艰难环境下坚持教育事业四年。然而战争阴影始终未曾消散,1944年冬日军再度逼近,形成对坪石的南北夹击之势。面对“是否留守”的抉择,师生们在平静与战火之间经历剧烈心理挣扎。主创团队巧妙将“撤离”转化为书籍与设备的转移行动,以知识为盾,以信念为火,在动荡岁月中守护文明火种,诠释知识分子以智慧抵御侵略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部聚焦抗战时期的影视作品,《坪石先生》并未采用传统战争叙事中常见的正面战场展现方式。影片将校舍置于山川秀美却动荡不安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静谧的景物描写与暗藏危机的氛围营造,巧妙传递战争的残酷现实。相较于常规抗战题材中热血青年奔赴前线的形象,本片着重刻画了知识分子在"投笔从戎"与学术坚守间的复杂抉择。导演甘小二在路演中提及,通过研读黄际遇先生的日记,深刻体会到这位教育者内心的煎熬。影片的核心理念在于诠释读书人独特的报国方式——黄际遇先生反复告诫学生:"知识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其学生钟集虽曾萌生从军念头,却在老师劝导下重返校园。建国后,钟集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职务,完成了从战火中求知到建设新学的蜕变。
导演甘小二在拍摄现场讲述了黄际遇教授的生平事迹。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不仅精研数学、语言学与音乐等领域,更曾参与创办多所高校的数理学科。他编撰的《初等代数学》《平面几何学》等教材自20世纪2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全国多所学校,成为近半个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80年前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多曾通过其编写的公式与定理领略数学之美。影片中,香港演员谢君豪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黄际遇的多面人生: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学生品论诗词时流露的文雅谈吐,以及棋盘上的睿智博弈。甘小二透露,剧组最初仅凭一张珍贵照片寻找外形相近的演员,最终确定谢君豪为最佳人选。谢君豪为诠释这一角色,在进组前主动剃短两鬓发发,力求在形貌上还原这位学者的风范。
谢君豪饰演的黄际遇一角,其角色塑造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他在采访中曾表示:“黄际遇体现了岭南文人特有的傲气,他们以学术之力抵御战火,用教育之光重塑山河。能够诠释这个人物,我深感荣幸。”为精准呈现角色特质,谢君豪深入研习骈文,将这位兼具文理通识与儒雅风骨的学者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影片《坪石先生》不仅聚焦主角个人故事,更通过中山大学教授群体的集体命运,展现了烽火岁月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剧中杜定友善守五万卷典籍,以生命守护文化薪火;卫梓松面对日寇威胁始终坚守气节,最终慷慨赴死;音乐家黄友棣在轰炸中奏响《杜鹃花》激励同胞……这些人物虽命运殊途,却都在“救亡图存”的征程中交汇,共同谱写出一曲文化传承与民族大义交织的壮丽史诗。导演甘小二坦言:“创作此片并非为说教,而是想讲述在战火纷飛的年代,一群书生选择守护文明的故事。”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