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又惊悚!它会成为下一部《周处除三害》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10更新:2025-09-08 10:30:52

电影《诡才之道》近日正式上映,自2月15日开启点映以来,观众评分持续攀升,从首日的7.4分稳步上涨至7.7分,创下单部惊悚喜剧片近十年的最高评分纪录。该片在去年多伦多电影节期间便凭借独特的故事设定与成功的类型融合获得广泛赞誉,斩获“午夜疯狂”单元观众票选奖亚军,仅次于当年奥斯卡热门影片《某种物质》。同时,影片还入围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名单。

该影片以都市传说为蓝本,聚焦于阴间鬼魂们致力于发展惊悚行业并渴望跻身灵界演艺圈的奇幻故事。通过元电影叙事结构展开,既解构了传统灵异题材的恐怖元素,又巧妙注入喜剧色彩,形成独特的荒诞风格。

这一创新探索颠覆了传统恐怖类型片的创作范式,去年年底《鸳鸯楼·惊魂》的意外走红,以及年初《周处除三害》引发的现象级热门影片效应,已为《诡才之道》的市场前景埋下伏笔。值得关注的是,在经历了春节档的激烈竞争后,这部作品能否在后春节档期突围,掀起新一轮观影热潮,将成为检验其商业价值的重要节点。

在《诡才之道》这部作品中,"诡"字既是策略的象征,也暗含了那些令人惊叹的"鬼"故事。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唬人技能,而当这些不同领域的"鬼"汇聚一堂展开较量时,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娱乐圈还是职场,人们都被某种标准化体系所衡量。当KPI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尺,当绩效考核决定成败,这种看似荒诞的设定恰恰映射出现实中"人"被量化、被竞争的本质。

影片在叙事层面巧妙融入多重社会议题,既展现了传统影视行业对短视频浪潮的反思与应对,也探讨了快进播放方式对观影习惯的冲击。其视角不仅局限于演艺圈内新人崛起与老一辈从业者之间的激烈竞争,更进一步延伸至职场生态中的生存挑战与家庭关系的深层探讨,通过多维度叙事引发观众深层次情感共鸣。

关于个体自我定位的探讨持续引发公众深思,电影却呈现了独特的视角——当父母寄予厚望时,人们往往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但这种焦虑并无必要,关键在于坚守自我认同。对当代社会而言,这或许正是现实压力的根源所在。

《诡才之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恐怖类型片的重新诠释,该片虽属恐怖题材,却与市场常见的同类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它巧妙融合中式恐怖元素与元电影手法,摒弃了传统恐怖片中常见的噬魂索命套路,通过喜剧形式对阴暗主题进行解构与重构。导演在类型叙事层面大胆尝试反类型创作,精准捕捉并引导观众的观影情绪,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观影体验。

该片导演在采访中曾分享创作理念,指出无论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核心都在于引导观众形成特定的预期。通过逐步铺陈,将观众的期待引向某个方向,最终在关键节点实现戏剧性反转。这种反转在恐怖片中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惊悚冲击,在喜剧片中则体现为意想不到的荒诞转折。《诡才之道》正是运用了这一手法,其叙事结构呈现出显著的趣味性转折——当观众期待紧张恐怖的氛围时,剧情却转向轻松幽默的发展;而当故事看似朝着喜剧方向推进时,又突然转入对深层社会议题的探讨。

随着《周处除三害》电影点映引发热烈反响,业内与观众纷纷热议《诡才之道》是否有望成为下一部现象级作品。从市场表现来看,二者具备高度可比性:均由电影人李烈担任监制,首映后均实现口碑显著提升。在档期设置上,两部影片同样瞄准了2月底至3月初的后春节档期(《周处除三害》于3月1日首映),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

尽管成分相近,但最终效果是否一致仍需观察。

此外,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两部影片的用户画像呈现出较高相似度,核心受众集中于25至29岁女性群体。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诡才之道》的想看人群中,观影频次为"低频"的用户比例相对较高,或可有效承接《哪吒2》引发的观影热潮。

与《周处除三害》的犯罪动作片类别相比,《诡才之道》的恐怖类型标签更有利于其在四线城市的市场下沉。然而,在"以鬼之名"的叙事框架下,影片中融入的喜剧元素与超越传统惊悚恐怖范畴的创作手法,是否能够真正获得该群体的认可?

《周处除三害》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丰富的二次创作元素,影片巧妙融合当下流行文化符号,并暗藏诸如《康熙来了》等台湾综艺节目的细节彩蛋,尤其在职场场景的刻画上,为观众提供了大量可供解构与再创作的素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效应。而《诡才之道》是否能够复制这一成功,成为下一个现象级作品,仍需市场检验。

在商业运作之外,类型片范畴内无论是《周处除三害》还是《诡才之道》均展现了鲜明的类型特征。春节档期过后,观众对高质感类型影片的需求持续攀升,市场亟需具备票房号召力的优质内容。电影产业应以商业化思维拓展市场份额基础,通过类型片的持续产出与创新,逐步培育观众的观影习惯,从而激发更广泛的观影热情。

近年来,各大院线涌现出大量票房成功的电影作品,涵盖喜剧、悬疑等多元类型,普遍遵循类型片的创作规律。单一类型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观影需求,这一趋势在春节档期的“唐探”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回溯该IP的发展历程,其几乎成为首个成功融合喜剧、动作与悬疑三重元素的案例,类型间的有机组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误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陈思诚多次表达对类型电影现状的担忧,认为当前市场类型电影数量有限,影视产业的发展亟需更多优质类型作品的涌现。

对于观众而言,类型电影提供了一种可预测的观影路径,使其能在观影前基于过往经验预判影片风格与情感共鸣,从而高效匹配个人观影需求。然而,类型片创作也往往陷入套路化窠臼,而通过多类型元素的有机融合,创作者得以突破传统框架,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诡才之道》正是在类型片的创作语境中,以创新性类型组合实现了反类型叙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达。这种突破性尝试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我们期待更多兼具创意与市场价值的类型电影涌现,以持续激发春节档的观影热情,推动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