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莱坞巨头破产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5更新:2025-09-02 05:24:33

多年后,这句经典台词仍在引发深思——《黑客帝国》的制作方之一、知名影视公司威秀娱乐集团近日宣告破产。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好莱坞老牌制作公司,历经一年多的挣扎后走向终结。尽管许多观众可能对威秀娱乐名称不甚熟悉,但其作品却早已融入大众记忆,包括《黑客帝国》三部曲、《小丑》《了不起的盖茨比》《乐高大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十一罗汉》系列《野兽家园》《萨利机长》等经典作品。目前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公司债务规模高达5亿至10亿美元。巨额负债无力偿还、持续不断的法律纠纷......这些看似是威秀娱乐自身的问题,实则暴露出好莱坞产业面临的深层次困境。

一段关于电影帝国兴衰的传奇故事,始于一位隐姓埋名的媒体巨头在墨尔本荒废街区的创举。1954年末,年仅36岁的洛克·柯比以个人名义创立了汽车电影院——Village Roadshow,这座露天影院不仅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更悄然开启了澳洲影视产业的新纪元。

20世纪60年代,正值全球影院业快速下滑的时期,柯比采取了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通过拓展业务版图,不仅推动影院规模升级,更与多家平台组建均等股权的合资公司,正式涉足电影发行业务。进入70年代,Village Roadshow开始转向自主电影制作领域。随着公司实力的持续增强,80年代后通过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成功布局美国电影制作、广播、主题公园业务,并延伸至亚洲与欧洲的连锁影院网络。1990年代,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旗下威秀电影部门与Concord音乐集团合并,成立位于洛杉矶的多元化娱乐集团——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 Group(简称VREG)。这家公司后来成为好莱坞知名的威秀娱乐集团,并成为本次破产的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Village Roadshow曾在VREG成立初期持有50%的股份,但此后逐步减持。进入21世纪,随着好莱坞工业化进程加速,威秀娱乐凭借联合融资与联合制作模式实现快速发展。根据破产文件披露,在2017年所有权结构调整前,公司主要集中于电影制片厂的联合融资与联合制作业务,该模式带来显著利润,支撑其持续获得商业成功。此期间《小丑》《了不起的盖茨比》《十一罗汉》系列《萨利机长》《乐高大电影》及《黑客帝国》三部曲等作品相继诞生,威秀娱乐曾创下累计全球票房收入超过190亿美元的辉煌纪录。

关键转折点随之而来。2018年至2020年间,随着公司股权架构调整及管理层更迭,威秀娱乐采取了一项颇具风险的战略举措——将大量资源注入独立内容创作工作室的建设。"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当时担任威秀电影制作部门董事长兼CEO的Bruce Berman曾向《洛杉矶时报》表示。然而,这一战略转型并未带来预期成效,反而引发连锁反应。由于威秀的独立制作项目与华纳兄弟的业务调整期重叠,后者拒绝开发双方共同持有版权的作品,最终导致法律纠纷。持续数年的诉讼过程恰逢2020年开始的行业巨变,给威秀带来沉重压力。今年1月,任职威秀CEO长达两年的Steve Mosko正式离职。3月,公司依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而远在澳洲的原母公司Village Roadshow随即终止与威秀的关联。这场变革使威秀娱乐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也面临着昔日辉煌的消逝。

威秀娱乐的破产背后早已埋下多重隐患。在破产文件中,公司明确指出过去几年宏观经济环境对其财务状况造成深远影响,主要包括:新冠疫情对娱乐产业的全面冲击;2023年编剧与演员罢工引发的制作延误及成本攀升;以及流媒体平台竞争与新型观影方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持续挑战。然而,真正导致流动性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两类普遍性风险:关键合作方关系的恶化,以及新项目在尚未完成制作或实现盈利前便终止。这一困境在与华纳兄弟的纠纷中尤为凸显,双方矛盾源于《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的发行安排。2022年2月7日,华纳兄弟在院线及流媒体平台HBO Max同步上映该片后,威秀娱乐集团以违约为由提起诉讼,指控对方侵犯其共同投资作品的合法权益。此后双方围绕衍生权益、相关指控及反诉持续陷入仲裁程序,至今未决。值得注意的是,仲裁过程已使威秀娱乐承担逾1800万美元的律师费用,且面临潜在裁决风险。与此同时,此前投入工作室业务的4750万美元开发资金亦成为压垮公司的关键因素——相关项目或缺乏制片人支持,或虽已制作却未能盈利。在此背景下,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无法支付编剧及顾问薪酬,累计产生巨额未偿债务,导致其行业声誉受损。美国编剧工会于2024年12月将其列入黑名单。目前唯一仍在为威秀娱乐带来收益的业务为"电影库",该业务包含公司108部影片的版权,被视为破产程序中最核心的资产。但即便如此,这部分收入仍难以覆盖公司运营成本,破产时威秀娱乐集团仍背负着3.93亿美元的担保债务。自2024年初起,公司董事会已开始寻求顾问协助削减开支,并与高盛探讨业务出售方案。但因仲裁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高盛未能促成任何交易。直至破产程序启动,才出现潜在买家。一家影视投资公司Content Partners同意以3.65亿美元收购"电影库",被媒体称为"事后收购者"。然而,鉴于竞标价格可能超出预期,威秀娱乐计划启动拍卖程序,潜在竞购者包括艾肯娱乐,以及仍在与华纳兄弟诉讼中的"卖家"。

2023年7月,好莱坞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震荡。演员与编剧群体联合发动了自行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集体抗议行动,数千名从业者聚集在华纳兄弟、迪士尼等好莱坞六大制片厂总部门前,挥舞着"拒绝剥削"的标语进行示威游行。这场罢工不仅导致年度颁奖季活动暂停,更波及整个影视制作链条,连带影响了周边餐饮、酒店等配套行业。这场危机被视作好莱坞垂直整合的产业控制结构濒临崩溃的信号,也预示着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

自黄金时代建立的六大制片厂体系,始终保持着对核心资源的绝对掌控,这种垄断地位使得内容创作者和小型制作团队长期处于弱势。与此同时,好莱坞逐渐形成了依赖明星效应与特效包装的标准化工业化制片流程,这种模式虽保证了商业回报,却让艺术创作逐渐被边缘化。当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和亚马逊以版权买断或联合制作的方式重构产业收益结构时,传统剩余费用制度被彻底颠覆,编剧和演员等创作者的收入直接受到冲击。

AI技术的全面渗透更是加速了行业的变革进程。依托好莱坞现有的流水线体系,人工智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时间完成剧本创作,这种技术优势直接威胁到人类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当内容生产逐渐被机器替代,那些为行业持续注入创意的编剧群体终于忍无可忍,2023年的罢工事件被外界解读为人类对抗人工智能冲击的首次集体行动。

如今,好莱坞面临着与当年牙膏厂相似的困境。当《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主人公的父亲被流水线机器取代时,影片并未展现那些被遗弃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命运。而现实中的好莱坞,正在经历类似的产业变革——大量传统岗位被AI取代,新型职业却只能容纳极少数人。在时代浪潮中,绝大多数从业者终将成为被取代的"牙膏厂工人",无声地消失在历史的进程里。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