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凡人修仙」,大道至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86更新:2025-09-02 06:36:08

杨阳仍清晰记得,《凡人修仙传》于2023年7月8日在横店正式开机。那日酷暑难挡,拍摄现场突发三名工作人员晕厥的意外。在嘉园城孙二狗饭馆的首场室内戏中,导演观察到孙二狗的扮演者面色潮红、满头大汗,而杨洋则静坐一旁,面容清爽毫无汗意。"我问他是否觉得热,递上小扇子,他却说没事,心静自然凉。那一刻我便知他已沉浸角色,韩立沉稳的性格绝不能随意流汗。"从青牛镇的"二愣子"到筑基中期的修仙强者,韩立的修行之路既充满磨难又激荡人心。观众对血色禁地降服墨蛟、矿洞激战血玉蜘蛛等高能场景尤为关注,"牛马修仙"、"山东人韩立"等网络梗更助力该剧开播三日优酷站内热度突破千万,成为暑期档现象级仙侠剧。有网友犀利点评,《凡人修仙传》本质讲述的是"出身平凡、缺乏资源的普通人于现实社会实现逆袭"的故事。关于如何在架空世界观中引发当代观众情感共鸣,我们深入采访了杨阳导演,探寻"凡人修仙"台前幕后的众生相与这部经典IP影视化过程中的创作心路。

作为一部融合了最纯正国风元素与仙侠题材的作品,《凡人修仙传》自2018年起启动剧本创作。制作团队对前五集的反复打磨与修改耗时一年多,主创杨阳甚至参与过早期剧本的撰写工作。她坦言:"这可以说是我们在创作上的自我挑战。"与常见的仙侠题材不同,该剧并未在开场就营造仙界超凡脱俗的奇幻氛围,而是通过前三集的铺陈,详细描摹了韩立从青牛镇五里沟的农村少年,意外被七玄门收纳入门,最终以凡人身份踏入神手谷、跟随墨大夫修炼长春功的成长轨迹。

对于熟悉原著与动画的观众而言,韩立踏入修仙世界的成长轨迹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初次接触剧集的观众,前三集在相对封闭的神手谷场景中,呈现出'一位师父带两名弟子,缺乏女性角色、爱情线及高能打斗场面'的叙事模式,这种设定是否能引发共鸣,令导演杨阳产生些许忧虑。值得欣慰的是,《凡人修仙传》开播后获得的热烈反响,不仅印证了观众对故事内核的认可,更彰显出该剧在改编过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细致描绘的日常情境与人物关系,剧集成功构建了'凡人修仙'的叙事基调:一个出身平凡、无依无靠的韩立,凭借沉稳谨慎的处事态度与执着求道的精神,在修仙世界中一步步实现自我突破。而墨大夫作为韩立修仙路上的启蒙师父,其既栽培又陷害的双重性格,不仅塑造了韩立如履薄冰的生存智慧,更将'藏巧于拙,用晦而明'的处世哲学深深植入角色成长脉络。作为资深影视创作者,杨阳清楚意识到,在改编大型IP时既要保持对原著精神的敬畏,也要充分挖掘影视媒介的叙事优势。

相较于文学,戏剧更侧重于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影视艺术则在此基础上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如特效制作、摄影构图、灯光设计、美术风格以及服装道具等,这些元素的融合运用需成为影视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以《凡人修仙传》中被网友盛赞的「血色禁地」为例,主创团队在新疆独山子大峡谷选取实景拍摄,利用其沟壑纵横、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营造出神秘氛围。这种在架空世界观中再构建的场景设计,需在开拍前通过技术方案实现书中的想象,杨阳强调:从墨蛟等生物的生存环境设计、拟人化性格刻画,到多宝女抛掷的法器造型、奇异灵草的细节呈现,每个环节都需提前完成精密规划。现场拍摄多采用无实物道具,通过动作组拍摄的试片帮助演员理解角色特征,最终实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逆天改命的韩立,作为曾经的“小镇做题家”,其创作理念深受传统东方哲学熏陶。在视觉设计方面,杨阳秉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浑然天成”的美学原则,将《凡人修仙传》中的法阵与法术体系塑造为蕴含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文化符号的视觉语言,通过克制而富有深意的呈现方式,展现呼风唤雨般天地灵力的震撼效果。

《凡人修仙传》影视化作品中,韩立与南宫婉对阵墨蛟、矿洞较量血玉蜘蛛等战斗场景持续引发热议。导演杨阳对美学的追求深植于创作理念,选角阶段便要求核心角色具备舞蹈基础,并与动作指导穆宁密切协作,使打斗设计兼具仙凡境界差异。例如韩立与墨大夫的对决仍保留凡人战斗特质,虽已修炼但技法源于罗烟步与眨眼剑法,呈现近身格斗与散打体系的硬朗风格;后期仙人战斗则融入东方古典舞与民族舞元素,杨洋与金晨演绎的招式既流畅优雅又充满视觉张力,每个动作均可定格为极具美感的造型。

影视改编同步注入当代价值观念与情感共鸣。矿洞大战中陈师姐质问韩立修仙动机,其"几张饼"的回应引发观众共鸣,凸显人物生存压力。世家出身的陈巧倩难以理解寒门出身的韩立,后者背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沉重期望。青牛镇离别时,韩立最后的餐食是亲友邻里合力借面烙制的饼,象征着乡土情结。

出身平凡、资质平庸的韩立在七玄门落榜,却因被墨大夫收留而踏上修行之路,经历伪灵根测试、升仙令考验等重重磨难,最终在仙门遭遇陆师兄与叶师叔的打压。其修仙历程摒弃传统大男主的金手指设定,通过不断受挫锤炼出清醒警惕与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这个角色既非舍生取义的侠之大者,而是兼具生存智慧与权谋思维的"韩跑跑",在逆境中持续成长的"韩老魔"形象,与当代职场人的奋斗轨迹形成深刻映照。

东方传统美学在《凡人修仙传》的呈现中展现出独特魅力,"天选古人"与"卖房做特效"成为粉丝圈流传的趣味梗。前者源于剧中恢弘的视觉效果,后者则体现对仙界七派无建筑设定的审美认同。杨阳认为,剧中仙人于山林间开辟洞府的意象正契合传统国风审美,这种返璞归真的处理方式暗合东方美学"形神兼备"的核心理念。

在创作实践中,制作团队不仅通过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技法与散点透视构图打造场景,更在角色塑造中融入中式礼仪规范。从神话典故到传统乐曲,剧作在视觉与意境层面持续散发着古典韵味。饰演韩立的杨洋因"天选古人"的气质获得杨阳认可,其稳重的性格与清澈的眼神恰好呼应角色特质。

杨阳回忆初识杨洋时,两人均为内向型人格,仅在试装环节展开深度交流。通过详尽讲解韩立各套服饰的使用场景与造型内涵,杨洋逐渐理解角色精髓。这种默契的建立过程被杨阳形容为"试装一整天后,i人终于能顺畅交谈"。

韩立作为"淡人"角色,其情绪表达依赖演员的微表情与眼神刻画。从神手谷离别时对师门的复杂情感,到青牛镇见证妹妹出嫁的悲欣交织,再到沙漠告别墨彩环的深沉凝视,杨洋精准把握台词的停顿节奏,让韩立的内心波动自然流露。这种细腻的演绎使角色形象丰满立体,赢得观众"天选韩立"的赞誉。

杨阳表示,自己不会要求演员刻意展现笑或流泪等外在表情。他更注重引导演员深入理解角色内心,例如在演绎与墨大夫告别的场景时,他让杨洋体会韩立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面对师父的祝福,内心充满不舍与感动,以至于眼圈泛红、眼神流转间都能传递出角色的情感波动。杨阳多次提到,杨洋在剧中的细腻演技曾令他深受触动。

此外,杨阳还分享了关于魔道众生说方言的设计理念。他表示,这源于拍摄现场的即兴发挥——当时导演询问演员们的籍贯,张海宇(青岛人)、汪铎(沈阳人)等人的方言表演意外成为亮点。他提到,汪铎的喜剧天赋在方言中展现得尤为自然,而两位护法分别来自湖南与河南,这让导演萌生了让魔道角色使用各地方言的创意,借此凸显其作为异族的地域特色,同时增添戏剧趣味。

在《凡人修仙传》的设定中,魔道势力的狂放不羁固然引人注目,但即便是修真界高高在上的仙者,也展现出令人意外的松弛感。李乃文饰演的黄枫谷长老李化元便以慵懒随性的气质打破传统印象,其所属宗派更是呈现出念头通达、平等无拘的师徒氛围,这种反差萌设定引发年轻观众强烈共鸣。而贾冰塑造的万宝楼掌柜在验货场景中则将这种随性发挥到极致,"我和贾冰说你使劲儿闻,闻出千年灵芝的老味来"的指令下,贾冰竟像猫吸薄荷般扑向灵芝盒,引发现场导演的爆笑反应。他坦言这种表演并非刻意设计,"每天去现场拍戏,总会有临场迸发的灵感,不知不觉就把《凡人修仙传》拍成了喜剧。"

对于杨阳来说,《凡人修仙传》的拍摄更像是一场修行。每部作品的创作都需深度沉浸于角色之中,她将自己从现实世界抽离,全情投入修仙者的生活状态与言行举止,在韩立与杨洋的角色互动中寻找表演的契合点。"因为他演得就是韩立,在我们交流的节奏里没有任何缝隙,一点就透,仿佛有共感一般。"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不仅体现在对故事的理解上,更延伸至细节层面——从演员如何演绎炼丹过程到道具摆放的精确度,从服装设计到场景调度,"每天一睁眼你面对的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唯有时刻准备解答所有疑问,才能调整每个角色的状态。"毕竟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体呈现。

杨阳对作品的钻研精神令她成为导演的得力助手。在七年磨一剑的创作历程中,她始终以韩立般的谦逊姿态面对工作,即便作为资深导演,也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总编剧兼总制片人王裕仁担任动画版导演,"我接触《将夜》和《凡人修仙传》都是因为这位导演",杨阳坦言。最初王裕仁推荐《将夜》时,她曾对玄幻题材心存疑虑,直到阅读猫腻小说时被人物命运所震撼。而谈及《凡人修仙传》的拍摄,她表示:"制片人最初有些犹豫我是否适合,所以我必须在片场努力展现自己的理解,让他认可这片子的导演构思。"这种对作品的深入把握,也使王裕仁能精准指导她应对观众期待。

在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凡人修仙传》实现了中国首部正统修仙剧的突破。杨阳特别感谢优酷平台的信任与支持,"在影视寒冬时期,能携手打造这个项目堪称幸事。它的制作难度、周期和成本都堪称庞大,虽然我拍过不少作品,但从未涉足过修仙题材。平台方放心交由我们创作,这份信任让我深受感动。"这种创作默契与支持,成为作品成功的重要基石。

在《凡人修仙传》超前看片会上,现场观众被剧情深深吸引,为主创团队精心设计的细节感到共鸣。杨阳回忆起最初接触这部作品的契机,坦言"凡人"二字最打动她的心弦。这种共鸣源于人类共有的渴望:无论观众还是故事中的韩立,都怀揣着追求成功、期盼生活改善的初心。她特别指出,剧中蕴含着契合年轻群体审美的内核,希望通过这部剧与更多年轻观众产生对话。杨阳始终相信,保持对世界的想象与探索欲是创作的永恒动力,正如韩立在纷乱世道中始终坚守的道心。"对错的评判权不在他人,而在自我。"她引用角色台词道出创作哲学,强调每个创作者都应秉持内心的信念,让作品成为叩击人心的精神之镜。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